正文 第37章 媒體讓我們不快樂(2)(1 / 3)

首先,有人揭露說,那期節目裏的英國專家雖然確有其人,但是,這個英國專家說的話完全與納豆無關。而且,這位英國專家自己接受采訪說,他對於日本的納豆一點都不了解,從來沒有研究過。那麼,他為什麼會在節目中幫著吹捧納豆呢?揭露真相的人說,英國專家在節目中隻是嘴巴在動,說什麼無關緊要,日本電視台用宣傳納豆好處的日語口白,貼在了他的畫麵上。其次,人們發現,這個在日本很有影響的教育類節目,從10年前就開始捏造和虛構。目前已經被發現的虛假節目內容有,吃萵苣能幫助睡眠,吃紅豆能幫助思維,吃味噌有助於減肥等。

這個消息一出來,再次引發對於電視台道德問題的質疑。關西電視台這麼做,被理解為追求收視率,也就是經濟效益而不擇手段。那麼其他追求經濟效益的媒體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呢?我在國內的某些圖書和雜誌上就看到過萵苣有助於睡眠的報道,不知道中國國內的報道和日本關西電視台的報道來源何處。

當媒體本身的商業追求不能消退的時候,有什麼辦法能夠防止媒體與商業的幕後聯姻?廣告是媒體和商業間接的溝通,隻要合法,是否真實媒體就不管了。電視軟廣告是一種直接溝通方式,為了上一條黃金欄目的新聞,花幾十萬元打通關係很正常。有些媒體負責人給每個工作人員下達創收指標,怎麼完成?隨便一猜就知道了。

現在,媒體的輿論監督也可以賺錢。前一陣子,一個叫蘭成長的“記者”被人打死,據說是因為經常有人冒充記者敲詐煤礦老板(也是因為他們確實有問題,一敲一個準)。我聽說一件事,一個記者偷拍了一家不法企業的秘密,“不小心”被企業老板知道了。由於這家媒體太硬,一旦播出,該企業必定完蛋,企業老板不玩黑社會搶東西、打人、威脅恐嚇之類的落後方式,深夜來到記者下榻的賓館,送上100萬元現金。該記者回單位後說,拍攝的素材不小心抹了,節目編不成了。單位即使罰款又能怎樣?被抓出來的,都是些不會玩的嫩苗。

電視購物更是媒體赤裸裸地向商業投降,把時間段打包賣給商業機構,每天半小時的節目,全年價格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分什麼台,什麼時間段。忽悠什麼電視台就不管了。而購買時間段的機構,基本沒有不玩欺詐的。最簡單的手法就是買一批外國產品,國內一定要沒有,加價10倍以上,在電視上玩“大忽悠”。成本更低的就是胡編一個神奇產品,搞一些哈佛、牛津之類的噱頭,把天真的電視觀眾騙得一愣一愣的。否則,人家交給電視台的幾百萬、上千萬怎麼賺回來?

在中國,由於曆史和文化的原因,老百姓對於媒體的信任幾乎是天生的,媒體欺騙大眾就更容易。當媒體紛紛向商業利益投降的時候,誰能保護大眾的權益?

媒體被強奸還是被順奸

媒體和大眾是怎樣的關係?現代社會的大眾,離開媒體還能生活嗎?

媒體給大眾提供各種各樣的精神內容和物質內容。在這個五花八門、五光十色的社會中,媒體為大眾分門別類地整理好各種生活必需品、非必需品和奢侈品,還一樣樣地教會大眾如何使用。在這個遼闊而淺薄的社會裏,媒體把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兒端到大眾麵前,像一個愛子心切的母親。但是,媒體能夠勝任自己的角色嗎?

如今的社會幾乎每一個大大小小的領域都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大眾卻不可能在所有的領域都成為行家,因此,必然要依靠專家。媒體便成為專家的化身,大眾已經無法離開媒體。可悲的是,媒體在扮演大眾母親的角色時,有時候就像一個後媽。

如果把媒體比喻成一個女人,她年輕時就想給自己找一個靠山,找一個男人。政治曾經是媒體的丈夫。她遇到了一個極富吸引力的男人,名字叫做商業。媒體覺得單身的日子太苦了,便開始同商業眉來眼去。然而,由於她已經擁有了客觀公正的貞操名聲,她同商業的關係較長時間裏處於秘密狀態。直到她發現,腰纏萬貫的商業的周圍,日益聚攏起形形色色的女人時。為了同那些“野女人”競爭,媒體同商業的關係漸漸公開。現在,媒體和商業已經正式同居。

商業其實隻想玩弄媒體,並沒有真正愛她。商業很清楚地知道,媒體客觀公正的貞操名聲,對他賺更多的錢大有好處,所以,商業才會主動勾引媒體。然而,商業的天性就是傲慢,為了實現自己的控製欲,商業對於媒體軟硬兼施,時常讓媒體輪換著感到溫暖和危機。媒體為了籠絡住這個有錢的男人,不得不敷衍起大眾,原來還堅持客觀公正的親媽,漸漸向一個後媽發生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