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媒體讓我們不快樂(4)(1 / 2)

默多克認為:“全球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政府的權力轉移給全球的消費者。正是這些消費者,決定了我們生產什麼,生產多少,而且必不可少的是,決定我們的努力得到了什麼價格。”這話與政客們拉選票沒什麼區別,但落實到“新聞”上,就會有些特別的技巧。

奔馳、寶馬之類的豪華商品,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普及率最高的是麥當勞、可口可樂之類的大眾產品。拿默多克的“新聞產品”、“新聞消費”作類比,那麼,伊拉克戰爭之類的新聞,可以看成是奔馳、寶馬之類的“豪華新聞”。商品社會知道大多數人不可能擁有奔馳“豪車”,但它用了一個變通的招數,配上比基尼美女!於是,看豪車的人也就很多了,財產關係上未必擁有,眼睛擁有也可以。而眼睛擁有的也未必都是“豪車”,更多可能隻是與豪車關係不大的“美女”,但它可以決定你現在的欲望。

事實上,默多克的“豪華新聞”性質也差不多。例如,讀者未必了解伊拉克戰爭的真相,也未必想了解,但是,把對方描繪成專製獨裁,把自己描繪成自由民主,就是與“豪華新聞”搭配的“新聞比基尼”,讀者們看看“新聞比基尼”,就以為自己真的看懂了“豪華新聞”。

在新聞的大眾消費方麵,默多克也有他的“新聞麥當勞”、“新聞可口可樂”,這就是以《太陽報》為代表的低俗、色情、八卦小報。它與“豪華新聞”相配的“新聞比基尼”本質上一致。隻不過,在與“豪華新聞”相配時,它隻需要你看看“新聞比基尼”的表麵;而在與“大眾快餐新聞”相配時,它恨不得拋開法律,把比基尼撕下、扔掉,讓你看個痛快。數字就是目的,商品叫“市場占有率”,新聞叫“發行量”、“收視率”,民主體製叫“得票率”、“民意”。擁有市場與擁有發行量與擁有民意,本質上完全一樣。當“比基尼”能撩撥你的時候,還有多少人會在乎麥當勞、可口可樂這樣違背自然的垃圾食品對健康的傷害?但是,它在民主體製中,在以數量取勝的體製中勝利了,質量退居數字之後了。

高雅的、真正的價值,永遠隻能是少數,默多克的媒體給大眾提供的,要麼是真正價值的贗品,要麼就是直指生理層麵的膚淺真理,數量化的民主必定粗鄙、低俗。盡管西方社會也有人批評他,但是,誰能阻擋它在民主體製裏“數字化生存”的腳步?馬斯洛將人的欲望分為五個層次,它們呈金字塔形。在金字塔底部的是人們的生理欲望,層次最低,基數最大。在金字塔頂部是“道德”、“創造力”等自我實現的欲望。默多克的數字化民主就是針對馬斯洛金字塔最底部的生理欲望的“新聞消費”,雖然它粗鄙、低俗,但它毫無疑問是西方民主體製的本質:數量為上。

當人們說,數字勝利就是金錢勝利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是說媒體對利益、利潤的追求,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這個問題上,默多克的成就還在於:當他迎合了大眾的生理需求,獲得了利潤的回報,它同時也實現了大眾生理層麵上對“新聞比基尼”的消費壟斷。它類似於麥當勞使大眾隻能吃垃圾食品,其他健康食品的市場占有率被擠壓;可口可樂使大眾隻能喝這個毫無營養的糖水,影響了茶葉這樣對人更有益的健康食品的推廣。

默多克的新聞消費壟斷,其本質也一樣。消費欲望是被製造和被壟斷的,新聞真相也是被製造和被壟斷的。戴安娜的係列緋聞給《太陽報》帶來了超過5000萬美元的收入,但是真相呢?至今還在雲裏霧裏。甚至,如果沒有媒體製造的“新聞比基尼”,戴安娜會慘死嗎?

然而,如果我們把媒體的數字勝利隻看成是利潤,那就又狹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就是政治,政治就是金錢;金錢能決定政治,政治也能決定金錢。數字至上就是金錢至上。因此,掌握數字勝利的“民意”,既是直接的金錢,也是政治。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決定跟隨美國向伊拉克動武之前有過一段猶豫。媒體披露,在布萊爾作出決定前10天,他與默多克有三次通話,默多克在電話中承諾全力支持布萊爾。這不是竊聽的結果,而是2007年布萊爾下台後,公布首相記錄的結果。

於是我們看到,默多克通過滿足大眾的生理欲望而獲得新聞壟斷,便由此獲得製造、影響“民意”的能力,由此成為民主體製中的決定性力量,由此影響一個國家的政策,獲得更大的賺錢空間。

不管對西方民主體製的理解有怎樣的差異,很多人始終相信民主是美好的,種種弊端隻是運用得不好,或者民眾素質不高。這是一種“民主的天真”。英國是不是西方民主的典型?英國人是否經常作為高素質的代表?《太陽報》是不是低俗媒體的典型?為何在民主高素質的英國,低俗的《太陽報》會有如此巨大的發行量?民主與國民高素質之類的論斷隻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