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三桂檔案(1 / 2)

姓名:吳三桂

字:長伯

別名:吳月所

出生日期:1612年

出生地:中後所

國籍:明末清初

民族:漢族

祖籍:安徽徽州

屬相:鼠

愛好:讀書、習武、射箭、交友

特長:射箭、耍大刀

外語:滿語、蒙古語(這個沒辦法,環境所迫)

學曆:自修

職業:打戰(沒得選,環境所迫)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誌向: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家庭主要成員:

父親:吳襄

母親:不詳

後母:祖氏(祖大壽的親妹妹)

哥哥:吳三風

弟弟:吳三輔

妹妹:不詳(有兩個)

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

這一年,大明新聞媒體並沒有報道發生什麼大事情,除了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逝世,明政府實行海禁外。

這一年,強人努-爾哈赤同誌還在冒著寒風,頂著大雪四處拉業務(招兵買馬,擴充地盤),或給人送禮套近乎(比如李成梁),為組建後金集團公司做準備。

這一年,風平浪靜,遼東的士兵基本上是白天沒鳥事,晚上鳥沒事。除了按例去長城關卡轉轉,換個崗哨,就是上街去瞎溜達。

自然,這其中也包括吳襄同誌。

他此時的身份:李成梁手下一名邊防騎兵。具體職位不詳,應該還隻是一名大明政府駐邊的低級軍官,類似於現在的隊長、排長之類的。

天寒地凍的,不能上網,也沒酒吧、洗腳城和KTV,很無聊。

既然無聊,那幹嘛呢?幹人。

遼東,地大,物博,就是人少。

早在和尚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建了大明公司,為了解決駐邊將士的吃飯問題,邊遠地區就實行了軍屯製度。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遼東也正式實行屯田自食製度,一名駐邊的明軍,政府給你五十畝地,種不種,你自己看著辦,但沒吃的沒穿的別來找政府。到了永樂年,全遼已經有二十五衛(衛,比所大),屯地多達二萬五千三百多頃,屯糧一年可達七十一萬六千多石。

這個還隻是上報給政府的,水分很大。

不是虛報,而是少報,後來幹脆不報。

虛報了自己要補,遼東當官的,比如祖大壽家,全當官的。

因為實際情況是:地,士兵來種;糧,軍官所得。

對於士兵,給你一口口糧,不讓你餓死,餓死了誰來種地?蒙古人、女真人幹到家門口,誰來抵抗?

所以到後來,當官的幹脆直接點,占地當地主,收了糧全拉進自己家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