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逃出大英博物館(3 / 3)

新京報:你有沒有想過直接拿著收集的所有證據報警?

格拉德爾:最初沒有想過報警,因為這是大英博物館的責任。就我而言,正確的做法是通知大英博物館藏品被盜,至於警察是否應該介入其中,則需要他們自行決定。

得到威廉姆斯關於一切正常的回複後,我想過去報警。但我從律師那裏得到了一些法律意見,我發現去找警察純粹是浪費時間。因為犯罪的受害者是大英博物館,不是我。如果受害者向警察否認犯罪行為發生,警察至少會當麵嘲笑我,甚至會指控我浪費他們的時間。顯然,在沒有大英博物館合作的前提下,我不能這樣做。

當地時間2023年9月5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阿爾忒彌斯和摩斯索洛斯雕像。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得到大英博物館的回複後,你製定了怎樣的計劃以揭示事實?

格拉德爾:除報警外,我的另一個想法是將消息告訴新聞媒體。除非萬不得已,我絕對不想這樣做。現在全球新聞媒體對於大英博物館的報道,對他們而言非常尷尬,它的名字被拖入了泥潭。我本人非常喜歡這個博物館。我本以朋友、盟友的身份來幫助他們,如果他們在內部小心行事,處理掉小偷,妥善處理一切,我不會把媒體和警察牽扯進來。

我不能接受的是他們拒絕處理這件事情,讓小偷繼續留在博物館的崗位上,自由地進行掠奪,還讓他升職了。我反複衡量後認為最後一個選項是聯係大英博物館董事會及其主席奧斯本。但我沒有人脈和權力,他們當然會相信館長的話,相信他們自己的運營管理。如果館長告訴他們我是一個瘋子,他們會再次拒絕傾聽我的話,那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因此我決定利用我在學界的舊人脈,花時間慢慢建立起一個人際網絡,這些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有些人可以幫助我,給我足夠的影響力,另一些人可以給我提供關於大英博物館的信息。

15個月後,大約在2022年10月,我再次出擊,這次我準備好了我的人際網絡,有了足夠的分量和影響力,這可以確保當我再次敲開大英博物館的門時,如果門又被砰一聲關上,我要直接踢開它,強迫他們聽我的聲音。所以我聯係了其中一位董事會成員,知道他會把話帶給奧斯本。

奧斯本也的確立即做出反應,要求菲舍爾做出解釋。我後來得到了奧斯本的聯係方式,直接並禮貌地對他表示,如果沒有聽到他的回複,我會把這件事情捅到公共視野麵前,交給媒體報道。幾個星期過去了,還是沒有回複。隨後,我表示如果沒有立馬收到回複,我會馬上爆料給媒體,這時奧斯本才回複我,稱我的指控都受到了認真的調查。這次我知道,這件事情不可能被掩蓋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試圖掩蓋這件事才是難以置信的,館長和副館長的無能以及疏忽管理在某種意義上是最糟糕的醜聞。

新京報:在失竊醜聞曝光後,菲舍爾還出言暗示是你沒有提交足夠多的證據,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你如何看待他這番言論?

格拉德爾:我非常生氣,這完全沒有根據,我故意保留信息又是出於什麼目的呢?這完全沒道理。是我一直高聲叫喊著堅持這件事理應受到認真對待,如果(我的)指控是完全荒謬的,他們可以來找我,我隨時都可以提供信息。事實上是他們從不聯係我,他們沒有興趣和我說話,這太荒謬了,簡直是誹謗。我也立即回應了,稱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有必要的話就會采取法律行動。

兩天後,他收回言論向我致歉並辭去了館長之職,我想他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最終為此事承擔了責任。而且從他在整個事件中的行為和言論來看,我認為他並不掌握事實真相,他似乎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隻是全權交給了他的副手來處理,沒有費心看過我發給他的郵件。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博物館館長收到這樣一封郵件後,卻不去看一眼。這也不是小說那種厚度,也沒有幾百頁的文件,我非常刻意地保留了其中最確鑿、最重要的證據——那份收據,我能證明那是屬於大英博物館的三件藏品,大概是兩頁的文字說明、1.5頁的截屏和附件文檔,即便對於一個非常忙碌的博物館館長而言,這也應該是可以操作的。

這讓我懷疑菲舍爾把一切都交給威廉姆斯處理,他似乎在這場調查中知道誰是小偷,但故意替他打掩護,或是因為擔心被爆出醜聞。他可能認為這件事被曝光給博物館造成的損害,將比一個員工四處偷盜造成的損害更大。

大英博物館整體應對非常糟糕

未來應與無能管理層切割

新京報:你在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失竊的案子上花費了數年的時間,你與大英博物館的溝通一直不順暢,你的指控在最初也沒有被采信,是否曾有過瞬間的想法,放下這個案件?

格拉德爾:我的確想過不再管這件事。大概是在2021年的夏天,我認為已經做了所有該做的事情,但我越想越不能接受這個決定。首先我認為大英博物館顯然理應得到更好、更負責任、更有能力的管理人員。當時除了我之外,沒有其他人來確保博物館能擺脫這些人。

其次是因為我真的沒有其他選擇,我本人也參與其中了,從那個小偷手裏買了藏品。如果我就此放棄,不堅持到底,我自己會成為這場犯罪的共犯。我不確定是否是法律層麵上的共犯,但一定是道德層麵的共犯,我不能接受這點。在這種情況下,我甚至不能麵對自己。所以雖然我考慮過放棄調查,但是隨後很快決定,我沒有其他選擇,我不得不繼續調查,不管代價有多大,不管時間有多長。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3日,英國倫敦,遊客們在參觀大英博物館的古希臘雕塑藏品。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基於這幾年以來你與大英博物館的互動,你如何評價他們對於失竊事件的應對和反應?

格拉德爾:整體的應對太糟糕了,我作為他們的朋友和盟友找到大英博物館,他們卻從第一天起就把我當成敵人,拒絕告訴我任何事情。如果他們對我有一點信任,或許我可以理解他們所做的事情以及拒絕做某些事情的動機。整個應對非常無能和愚蠢。

這件事完全震驚了我,一個像我一樣訓練有素的考古學家居然能做出這種事,作為一個受信任的策展人居然會從博物館裏偷東西,簡直超出了我的想象。話又說回來,任何機構都無法防範一個爛蘋果,總會有這樣的人,某個人突然腦筋不清楚,因貪婪而變得瘋狂。但館長和副館長沒有這樣的解釋或借口,他們得到了非常可觀的薪水,這些行政管理層麵的官員本應履行他們的職責,保管好博物館的藏品,但顯然他們沒有做到這一點。

新京報:最後你如何處理從“蘇丹1966”處買來的藏品?

格拉德爾:我大概買了70多件藏品,其中60多件在我手上,10多件都已經賣出去了。我已經對大英博物館提供了全部信息,賣出的10多件藏品都可以被追蹤到,大多數都在我的朋友和收藏家那裏。至於剩下的60多件藏品,已經送回了大英博物館。

新京報:你認為大英博物館未來應該如何做以挽救聲譽?馬克·瓊斯被任命為大英博物館臨時館長,你認為他能帶來新的開始嗎?

格拉德爾:大英博物館現在有了新的管理人員,我相信都是相當有經驗的人,他們會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但有一件事我認為是他們應該現在著手去做的——徹底與以前無能的管理層切割。

至於瓊斯,我並不認識他本人,但了解他的一些學術著作,內容都很不錯,當然這並不能說明他的管理能力。我仔細看過他的簡曆,他曾經做過的工作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他看起來很有經驗和能力,任命他來做館長似乎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

“家人,你要帶我回家嗎?”

回家……

回家……

這是大英博物館裏

每一件中國文物的心聲

也是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願

引起全網熱議的自製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一經上線就迅速占領了各大網絡平台的熱搜榜,不少觀眾看後表示心情久久難以平複,網友說:“沒有一個中國人,能笑著從大英博物館裏走出來。”

「 故事背景 」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據統計,博物館裏有約2.3萬件來自中國的文物。文物囊括了幾乎所有藝術類別,件件都是絕世珍藏。

短片以此為背景,采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在大英博物館裏的中國文物——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在出逃尋鄉時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國記者,並與其一起返回故鄉的故事。

「 靈感來源 」

該短劇的靈感來源於網友的一段話,於是博主@煎餅果仔和@夏天妹妹斷更三個月、暫停一切商單,僅帶著兩位助理,便奔赴英國實地考察,翻閱資料,推敲劇本。

而選用 “小玉壺”的作為原型也有其原由,“小玉壺”並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玉雕)代表性傳承人俞挺於2011年創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館購藏。“‘小玉壺’的來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國是為了證明中國的玉雕技藝並沒有失傳,推廣中國文化。引用網友的話,她是‘清清白白’的,記得回家的路。”

視頻最後一集,小玉壺終於踏上了瑰葭路(歸家路)。但“出逃”的“小玉壺”還是選擇了回到大英博物館陪著還沒“歸家”的文物,她說:“泱泱大國,不做偷雞摸狗的事,總有一天,會風風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央視電影頻道、央視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紛紛為《逃出大英博物館》短劇點讚,為年輕人對曆史和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情感到欣慰。

「 立足現實,推陳出新」

在短視頻娛樂化盛行的當下,以小視角切入,撬動大情懷的《逃出大英博物館》讓大家看到了創作者的赤誠之心,在其言情甜劇的外殼裏,家國情懷是內核,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不斷推陳出新,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得勝公司亦是如此,始終跟隨時代的步伐,敢於創新,捉住機遇,引領潮流。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在中心位置,以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以強大的基礎和實力穩抓發展機會。

作為中國民族品牌企業,得勝公司一直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最優秀的聲音處理解決方案。秉承創新、高效、分享、負責的文化理念,承襲民族品牌使命,與同行攜力打造國產品牌良性生態圈,推進行業正向發展,為促進電聲行業的發展做長久貢獻。

未來,得勝將持續聚焦 “縱橫戰略”、內生外延,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動能,向行業領先、技術領先、服務領先的方向奮力前行!譜寫新時代民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人民日報、《逃出大英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