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劍指江南 第二節東征.激戰(1 / 2)

從東王府出來,鍾懷遠即派身邊護衛分路傳令調集兵丁,酉時前至柳營報到,自回柳營。回營後,鍾懷遠與鍾懷山、劉達二人詳加商議東征事宜,自是有人去安排出征糧草營帳軍械諸事不提。到得申時(下午三點),傳令的護衛都回來了,統兵的兩個軍帥也都帶兵趕到了柳營。

翌日辰時(上午九點),8000兵丁、1100匹戰馬整隊集合在柳營操場,除了偶爾的兩三聲馬嘶外全軍鴉雀無聲,鍾懷遠走上操場前的高台,望著操場上的兵丁,緩緩的道:“我天朝同胞被清妖頭琦善困在揚州,已過多日,即將糧盡,本王欲率爾等前往救之。此番必一路死戰,方能救得揚州的兄弟,你們怕不怕?”說到最後一句,聲音突然拔高。眾兵齊皆高呼:“不怕、不怕”,“跟隨烈王,死戰滅妖”呼聲震天,全軍士氣高昂,鬥誌極旺。

鍾懷遠當即下令出征,安排鍾懷山領2000柳營步卒前出大隊十裏為前鋒,鍾懷遠此次出征身邊僅有50名貼身護衛,鍾懷山知道自己的大哥打起仗來不要命,又喜歡身先士卒,擔心戰鬥中大哥的安危,強留下500柳營步卒安排給鍾懷遠做親衛,隻帶了1500人作前鋒。

那兩個軍帥一名李世賢,一名譚紹光,都是從金田出來的老兄弟了,一直跟著鍾懷遠,從金田打到金陵,一路上屢立戰功,從普通兵士被擢升為軍帥,都對鍾懷遠敬服有加,二人與鍾懷遠年歲相當,世賢多謀,紹光勇猛。鍾懷遠令譚紹光率部拖後五裏為後衛,親領劉達的騎兵和李世賢部以及親衛作中軍,大軍急奔揚州而去。

東征軍出天京不到六十裏,琦善就由斥候報回消息,當即升帳,與諸將商定,安排清兵步騎中途設伏,兩路夾擊,意圖全殲來援太平軍。

鍾懷山率軍出發後又派出六隊斥候,每隊五人,前出十裏察探,以防伏兵。當鍾懷山領軍行至距揚州六十裏時,斥候來報,前方五裏處環境異常,似有大隊清軍埋伏。鍾懷山當即下令止步,列陣迎敵,同時飛報鍾懷遠。鍾懷遠得報,令劉達率騎兵先行趕去,自領親衛及李世賢部加快行軍趕去,另派人通知譚紹光率部疾行跟上。

設伏清將見鍾懷山止步列陣,知事已敗,乃領軍上前交戰,先以4000騎兵衝擊,欲一舉斬殺太平軍前鋒,清軍騎兵距鍾懷山部一裏外逐步加速,催馬直撲,一時間馬蹄踏處,大地震動,聲勢逼人。鍾懷山結陣相抗,前麵三排士卒800人半跪於地,手持長矛,矛頭斜向前方,矛尾拄地,後麵三排士卒700人快速將手中短矛向敵擲出,剛一接陣清軍騎兵就被擲出的短矛殺傷上百,待衝到陣前,前騎馬腹紛紛被長矛刺中,一時人仰馬翻,後騎前進不得,後排士卒不停擲出短矛,清軍傷亡數百,雖有幾處被清兵衝破,但後排士卒擲完短矛後隨即堵上,反殺了衝入的數十騎,後麵的騎兵忙撥馬避開,領軍清將急調後隊步卒衝上。

待劉達率騎兵趕到時,鍾懷山部正被兩萬餘清軍步騎衝擊,陷入苦戰,忙領軍殺入,清軍騎兵接戰,隨後鍾懷遠也帶李世賢、譚紹光部趕至加入戰團。柳營步騎雖然驍勇,李世賢、譚紹光部悍不顧死,但清軍人多,太平軍傷亡漸大,被清軍隔成數塊,譚紹光部尤甚,2000多人被6000清兵分割包圍,每處數十人,漸漸招架不住,譚紹光怒吼連連,似如瘋虎,接連砍死十餘名清兵,聚起三四百個部下,結成一個小陣,高呼著接應附近被分割開的太平聖兵。劉達的騎兵也在與三千餘清軍騎兵纏鬥,傷亡已過兩百。鍾懷山那邊的情況稍好一些,他在清兵衝過來之前就已經列好陣勢,雖被4000清兵團團包圍但陣型不亂,傷亡也較輕,畢竟是柳營步卒,戰力強悍,倒還略占上風。李世賢部也正在與5000清兵殺得難解難分。鍾懷遠和他的護衛、親衛也被2000清兵包圍,好在他的親衛是鍾懷山從兩千柳營步卒中挑選出的精銳,接敵之後就邊打邊帶,倚著一個小山坡結成圓陣,將那2000清兵堪堪敵住,將鍾懷遠安全的護在中央,那50名護衛人人手執腰刀在鍾懷遠身邊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