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浙北,各地的百姓都興高采烈,沒有了地主的高租,沒有了官府的搜刮,更沒有了派丁派餉,老天爺也都來幫忙,這一年的秋天獲得了大豐收,各家各戶的米缸、米桶都堆得滿滿的,太平天國僅收取四成田租,除去上繳給天京的之外,鍾懷遠令人在徐州、揚州、常州、蘇州、鬆江、嘉興、杭州修建的七大糧倉也全都裝滿了。
在這幾個月中浙江的太平軍與清軍都各守自己的防線,隻是有幾次小小的交鋒而已,鍾懷遠在秋收後又在蘇州新建了後十軍,到現在為止,烈殿所屬已經有九個軍的步卒、一個軍的馬隊,總兵力達到十二萬多人,而且這十二萬多士卒都是十八至四十五歲之間青壯,並無老弱殘兵,戰力自是大大超出尋常兵丁。在此之外,鍾懷遠又組建了各府民防軍,共三個軍,分駐蘇北、蘇南、浙北,民防軍編製、操練、武器均與後十四軍相同,隻不過僅負責各府防衛、民事等,不參與主動出擊清軍。
九月以來,各地的戰報也都令天朝的軍民興奮不已。北麵安徽一帶,雖然廬州城被清軍細作內外勾結攻克,太平軍守軍五千餘人無一生還,導致江北震動,但自東王派北王韋昌輝奔赴皖中主持大局後,北王穩住了軍心,帶領天軍正在收複失地,看情形收複廬州城也隻是早晚的事。西麵一帶,見湘勇水陸師圍攻九江、安慶,翼王石達開指揮西征軍從湖北通城進入江西,一舉擊潰清軍江西綠營,在江西活動的廣東三合會義軍也在翼王的感召下加入太平天國,一時間太平軍聲勢浩大,江西州縣望風歸附,翼王又指揮大軍將湘勇主帥曾國藩困在南昌城內,嚇得曾國藩急調湘勇援救,也就撤了九江、安慶之圍。安徽、江西、湖北一帶天朝形勢一片大好。
聞此喜訊,又得糧草充足,兵強馬壯之下,鍾懷遠再議攻取浙南。鍾懷遠召集各地將領回蘇州商議三日,最後形成決議,以兩三個軍的徉動在金華一帶吸引清軍,造成其主力集結,再取周遍府縣,形成合圍,一舉殲滅其浙南主力,攻占浙南各府。
鍾懷遠以曾立昌為主帥,率領後十二軍、後十四軍、後十六軍、後十七軍、後十九軍負責擊破金華台州一線清軍南下取浙江全境,劉達領後十五軍繞敵身後,以馬隊突破清軍後方配合正麵的曾立昌大軍,前後夾擊。
曾立昌領命後,親自坐鎮嚴州城,將十四軍、後十七軍、後十九軍集結於嚴州、浦江、諸暨一帶,擺出攻擊金華、義烏架勢吸引清軍主力,後十二軍隨劉達馬隊而動。閩浙總督李鶴年果然中計,怕太平軍再下金華而致朝廷問罪,將浙南五萬綠營全部調動至金華、義烏、東陽一線防守,其餘各府縣僅以團練留守。
待清軍綠營調動後,曾立昌又令李世賢的後十六軍出紹興經新昌攻台州、溫州,至處州斷敵後路。此時的台州府、溫州府綠營已被調至金華,留守的盡皆團練,又哪裏是太平軍的敵手,李世賢一路勢如破竹,連克天台、台州、黃岩、樂清,直攻到溫州城下,全軍奮勇,三日即下溫州,後十六軍前鋒直達青田,合圍之勢將成。
劉達領後十五軍經嚴州繞衢州,直撲處州,一路迅如閃電,沿途團練措手不及,一擊即潰,軍進迅猛,處州城全無防範,輕鬆而定,後十二軍緊隨其後占據衢州、龍遊、遂昌。這幾處被太平軍占領後,各路太平軍已對金華、東陽的五萬清軍形成了合圍。劉達在將處州城防交由後十六軍接手後,即率後十五軍馬隊北上。
浙江巡撫何桂清原本在杭州失守後就被鹹豐削職問罪,此次太平軍南下又得總督李鶴年極力推薦被再次起用,以代巡撫職督率金華一線清軍意圖阻擊太平軍戴罪立功,這時的何桂清見太平軍大軍四麵合圍更是嚇得魂飛魄散,派人急報李鶴年求救,金華若失李鶴年也得完蛋,李鶴年得報後急命其就地堅守同時又調派福建兩萬綠營緊急北上增援。
劉達率後十五軍馬隊出處州北上後從永康直插金華清軍身後,促不及防下,武義5000清軍一擊即潰,全軍覆沒,劉達占據武義後派劉昌林率中營、前營前出,將金華與義烏的聯係切斷,五萬清軍就此被分割成了兩塊。
曾立昌隨後傳令浦江、諸暨的後十七軍、後十九軍進擊義烏、東陽,數日激戰,義烏、東陽兩萬清軍盡沒,義烏、東陽落入太平軍之手。到此情形,整個浙江就僅剩金華一地還在清軍手中了,其餘各府縣均已被太平軍占據。在嚴州坐鎮的曾立昌立刻率後十四軍進至金華城下,同時派人傳令後十七軍、後十九軍向金華集中。不到五天,金華城下就集結了太平軍後十四軍、後十七軍、後十九軍三個軍四萬餘人。
劉達再率後十五軍過處州南下,準備與李世賢的後十六軍一起伏擊福建來援清軍。十日後,捷報傳來,劉達、李世賢在雲和大敗福建清軍,斬首8000,俘5000人,餘眾皆逃。太平軍聲勢更勝,金華清軍越發惶惶不可終日,曾立昌趁勢下令攻擊,清軍兵將鬥誌全無,被打的一敗塗地,何桂清見勢無可挽回刎頸自殺,清兵降者過萬,金華城破。至此,浙江全境十一府皆為太平天國所有。聞此戰報,鹹豐一日之間咳血三次,將閩浙總督李鶴年下獄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