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商往周至(2 / 3)

※※※

商朝曆經十七代三十一王(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開始的王位傳承是兄終弟及,沒有弟弟或弟弟先死了才輪到兒子,但這個兒子死後又該傳給誰呢,是弟弟的兒子還是兒子的弟弟又或是兒子的兒子呢?當然是誰的刀子快拳頭硬誰就上台,這個建立在兄恭弟謙、父慈子孝基礎上的理想製度也隻能是個理想,直接造成了嚴重的派係傾軋引發朝野動蕩,所以在最後四代已正式改為父死子繼。

商幾十個王中功名赫赫的隻有開國的湯、遷殷的盤庚、中興的武丁,再放眼中國從夏到清幾千年曆史中出現的無數王公帝皇,青史留名的連千分之一都不到吧,更苛刻些的話以我們現代人的價值觀為標準來評價能算得上有德賢君的更是鳳毛麟角,這揭示了所有由個體作為權力塔尖製度的最大弊端——“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一位皇(王)位繼承人從童年起便戰戰兢兢生怕活不過老爹,又如履薄冰地擔心表現不佳被老爹開除出候選名單,每天為逃避兄弟們的陽謀陰謀明殺暗殺而疲於奔命,幾十年如一日總算等到那個老不死的嗝兒屁了,發揮出能壓抑住狂喜而表現傷心欲絕的演技直至登基,呼!這下終於熬出來了!再也沒人來管老子了,必須要對自己好一點以補償那些逝去的青春,吃最美味的食物、穿最昂貴的衣服、住最奢華的房子、睡最漂亮的女人……這時總會冒出幾個以為一心為公就敢頤指氣使的大臣,當然是推出去殺掉圖個耳根清淨,說到底一句話,普天之下老子最大!因為權力沒有任何幹預和製衡,各朝各代的幾乎每個帝王都多少會有這樣的心魔,尤其是全無自製能力的人如桀如紂,終將淪為變態色魔和殺人狂。但在漫漫曆史長河中無奇不有,發生過帝王自甘墮落卻被臣子薅住脖領子不讓他學壞的事,夏朝就有這樣一個人——

隆重介紹中華廚祖、中國第一賢相兼帝師:伊尹。伊是他的名,尹是他的官位。伊尹出身低賤,是湯的老婆帶來的陪嫁奴隸,最初在後廚幫忙做飯,很有心計的伊尹通過精妙廚藝引起了湯的好奇進而召見,長談中他提出自創的“五味調和說”和“火候論”,並以廚入政分析說治國跟炒菜其實是一碼事,湯驚為天人很快將伊尹提拔為了第一智囊,建國後官拜為尹(類似於相國)。湯死後伊尹又出將入相地輔保了哀、懿、文、昭四個王,更是其中文王太甲的老師。太甲年輕氣盛時崇尚縱欲,立誌做一名桀那樣的瀟灑暴君,惹惱了伊尹,也有說法是太甲企圖改革創新推翻祖製,結果同樣是惹惱了伊尹,一腳把太甲踢去桐宮給他子家祖宗看墳,政務由伊尹代管,三年後太甲終於真心悔過了或是說終於明白了誰才是商朝的老大,伊尹把他接回來讓他繼續當王,還寫了篇《太甲訓》勉勵了一番。不提伊尹是否霸道專權,單說他的智力絕對是先知先覺的超級人類,這樣的高評價可能有人不以為然,不就說了個什麼“五味”、“火候”的嘛有啥了不起,可您別忘了那是在3700年前呀!有沒有想過三年多以前的自己特傻,有沒有覺得三十多年前電影裏的角色純粹是智障,那三千多年前的人是什麼樣的呢?我胡猜亂想應該是這樣,除王公貴族奴隸主這些勉強算是上過學的高層外,百姓和奴隸要終生忙於生計恐怕不會有任何受教育的機會,缺乏口口相傳以外的其它信息來源渠道,又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致使智力低下,所以愚昧無知是普遍現象,知道太陽東升西落、能解釋吃飽了為啥不餓,再會講個三皇五帝的小故事就算知識分子了。當然也不乏異類奇峰突起印證“勞動人民才是最具智慧的”,奴隸出身的伊尹就是這樣一個異類,他創立了自己的理論學說並能將烹飪哲學用於軍國政事,何其牛逼啊!與同時代的人類相比,他的才智至少超前了幾百年,而且經過《呂氏春秋》的歌功頌德,伊尹的影響甚至投射到了幾千年後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