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西夏沒藏王(1 / 3)

大概在公元七世紀,黨項族首領拓跋赤辭帶領族人歸附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封赤辭為都督,賜國姓李,管理黨項族人。後來,吐蕃王朝崛起,逐漸占據青藏高原。黨項族人被迫東遷,到達了黃土高原的慶州府。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黃巢詠著菊花詩,起兵反唐,一度攻占長安。黨項首領拓跋思恭率兵勤王,打敗叛軍,攻入長安,光複都城。唐僖宗論功行賞,冊封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封為夏國公,統領銀、夏、宥、綏四洲,拓跋思恭一躍成為唐朝有影響的地方藩鎮勢力。

經過五代十國混亂的五十多年後,華夏大地迎來了統一的曙光。

大宋立國後,黨項人選擇歸附宋朝。為便於管理,宋太宗命黨項貴族全部遷到汴梁,交出銀、夏、宥、綏四洲的管理權。黨項首領李繼捧的堂弟李繼遷認為“虎不可離山,魚不可離淵”,率部從銀州逃往地巾澤,反宋自立為王。宋軍進攻地巾澤取得大勝,李繼遷丟下父母妻兒,逃亡大漠。

後來,宋遼之間發生大戰,遼國為拉攏黨項勢力,通過和親的方式與李繼遷形成政治聯盟,共同抗宋。黨項控製的地盤盛產青鹽,宋朝對黨項采取了限製私鹽買賣的措施,此項政策導致了宋朝邊民的強力反對,不少人由此叛宋,加入黨項人。李繼遷的黨項一族日漸強大。雖然宋朝幾次派兵圍剿,均以失敗告終。

內憂外患兩項,大宋朝主政者一個都沒有解決好,既沒有戰略思路,也缺乏軍事手段。

宋太宗死後,宋夏雙方和解,冊封李繼遷為夏州節度使,統領銀、夏、宥、綏、靜五州。

隨著勢力的壯大,李繼遷的野心逐漸膨脹。率軍平定靈州,並改名西平府後,繼續進攻吐蕃屬地涼州,戰鬥中李繼遷身受重傷,返回靈州的路上死亡。其子李德明即位,遵從父訓向宋遼稱臣。並遷都懷遠鎮,改名興州。

李德明是夏國能幹的國王,在其任內四處征伐,統一了西北地區,宋遼兩國冊封李德明為夏王。從此,夏國成為與宋、遼鼎立的國家政權。

李德明死後,傳位其子李元昊,李元昊通過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等措施,國家實力大增。李元昊是唐王朝的超級粉絲,仿照長安城的模式改造興州城,更名興慶府。一係列征伐後,李元昊逐漸控製了整個河西走廊。李元昊於1038年稱帝,建立了大白高國。宋人稱之為西夏。

至此,從拓跋赤辭開始,夏朝已傳五位帝王。李元昊稱帝,極大刺激了大宋和大遼統治者的自尊心。加之李元昊好征伐,宋遼君主對其稱帝更是心中不忿,三國之間大戰在所難免。

宋夏之間在好水川大戰三次,李元昊軍大敗宋軍。宋朝無奈承認李元昊稱帝的事實。

遼夏之間也因李元昊稱帝一事爆發大戰,西夏軍取得大勝,遼國默許李元昊稱帝。自此,西夏國力達到頂峰。

物極必反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向推崇唐玄宗的李元昊,也會了髒唐的那一套玩法。後宮爭寵鬥狠,一點都不輸中原王朝。

自古皇家宮鬥事,鬥在前麵的是後宮佳麗,各路嬪妃,實則操盤的則是宮牆外麵的男人們。所謂的嬪妃佳麗,不過是男人們影響甚至控製皇帝的武器而已。西夏皇宮內也擺脫不了宮鬥的戲碼。在李元昊除掉了其母衛慕氏一族後,後宮的攻防便集中在了野利和沒藏兩大家族之間展開。隻是野利氏沒想到,當初自己對付衛慕氏的手段,也會降落到自己頭上。

雨夜,興慶府西郊沒藏訛龐【讀音:mo zang e pang】王府,仆人們沉沉睡去。生活在幹燥氣候環境的仆人們對這個多雨的夏天非常不習慣,睡覺時間比平時明顯早了很多。沒藏訛龐的書房門大開,他在書房裏品著茶,看著階前飛濺的雨滴,雖然表情平靜,實則內心著急。已過了關城門的時間,今夜之約是否能成,他心中猶豫不定。

一個黑影,穿著寬大的披風從高高的王府牆上躍下,像一隻蝙蝠。沒藏訛龐不止一次的問黑衣人為什麼喜歡穿披風,黑衣人總是笑而不答,顧左右而言它。黑衣人輕輕從牆上落下,在快落地的時候腳尖蹬在牆上,施展水上漂的功夫,身體便離地三尺高度向前疾射而去,如同打水漂的石子一般,幾次掠過地麵後,黑衣人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進了書房,然後倏忽立起,一個身材頎長的瘦高男子站在了沒藏訛龐的案前。

沒藏訛龐微笑著看眼前的男子一件件的把自己的行頭去掉:先去了鬥篷,然後解下了披風,又摘下了扣在臉上的麵具,一個麵容黝黑,目光狠厲的鷹鉤鼻男人立在了他麵前。

“老仙的胡須怎麼了?”沒藏訛龐略帶詫異的問道,上次兩人見麵時,崆峒老仙尚留著飄然若仙的美髯,並引以為傲,今日相見則嘴巴光光,露出了一張蛤蟆嘴,去了胡須,人顯得年輕精神,崆峒老仙本也不老,五十多歲的年紀。

“最近外出的次數多,害怕被人認出來。”崆峒老仙說道,“王爺飛鴿傳書,不知道有何吩咐?”

沒藏訛龐憤恨說道:“今日在朝堂上,被野利兄弟倆下了套,我一時不查,墮入彀中。皇帝雖然沒有怪罪,生性多疑的他,遲早會動手,到那時,沒藏家族便在劫難逃,請老仙出個主意,救我全家。”

“野利遇乞跟大王是姻親關係,用南朝話說就是妹夫於大舅哥的關係,他怎會陷害於你呢?”崆峒老仙不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