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退親(1 / 1)

現在人家陸文傑考上了秀才,就要參加鄉試了。聽說學院的徐夫子對陸文傑很是看重,還曾揚言這次鄉試,如果連陸文傑都沒中,那書院裏的其他考生更是沒希望了。

此話一出,除了惹來他人的豔羨之外,還引起了縣城裏開米鋪商戶吳有亮,吳老爺的關注。

說起吳老爺子,在整個臨縣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了因為這吳老爺是當地出了名的土財主,家大業大之外,還因為這人生來五短身材,卻不知為何長了一身的膘肉,走起路來渾身的肉都在顫動,還沒走兩步就氣喘籲籲,汗流浹背。

要說這吳老爺為啥會注意到陸文傑,這就說來話長了。

吳家光是姨太太就有五房,但沒有一房肚子爭氣,給吳老爺生出個一兒半女的。吳老爺子一想到自己大半輩子積攢下來的諾大家產居然無子嗣可以繼承,心裏終是不甘,早年還堅持暗中求醫問藥,後麵看什麼狗屁的再世華佗,江湖名醫的,統統都不見成效,如此漸漸地也就歇了這念頭,開始尋思著從宗室那邊過繼一個養著。

隻是,不久後一個癩頭和尚找上門來,揚言可以治吳老爺子這不育之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吳老爺子便同意見那癩頭和尚一見。豈知,那和尚一見吳老爺便斷定他此生於兒女緣上,福分極淺,若想得上一兒半女,須得開糧倉,救濟災民,結得善緣,如此方可換得些許福分。

那癩頭和尚說完那番話後就走了,吳老爺起初也沒太當真,隻是心裏多少存了點想頭。若真能成事,不比那過繼來的要強?

心裏的那股子不甘願又被勾了出來,況且不能生育對一個男人來說,那是極大的恥辱,沒過見天,就傳出了吳家米鋪就放糧賑災的消息。

這事過後不到三個月,吳家正房太太果然傳出喜訊,第二年就生了個閨女。

雖沒得個小子,但這也足以一洗吳老爺不育的前恥了,因而對這閨女越發的寵愛。之後又因幾房妻妾再無所出,便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獨女身上,盼著待她長成後招一門夫婿入門,好延續吳家香火。

這吳老爺和徐夫子本就是連襟關係,徐夫子的夫人正是吳家太太的娘家幺妹,兩家同在縣城,本就走得較近。吳老爺從徐夫子口中得知陸文傑這次很有可能中舉,又加上家境貧寒,家中隻有寡母,就起了要招陸文傑入贅的心思。他的想法很簡單,吳家雖田產、鋪麵不少,但到底是商戶。要是陸文傑此次鄉試能高中,也算是半隻腳踏進了官門了,吳家再上下活動活動,想要混個一官半職怕也不是什麼難事。如此一想,吳老爺便找了縣裏的媒婆張鐵嘴,私底下與陸寡婦搭線,探探陸家那邊的意思。

本來陸寡婦一聽說要讓獨子入贅吳家,堅決不同意。但奈何當下家裏實在揭不開鍋了,別說到時候上下打點的銀錢了,就是陸文傑鄉試來回的路費都是個大問題,陶家那邊上次連牛都賣了,想來這次是再不可能拿出多少來了。

再加上吳老爺又遣張鐵嘴前來,說是吳家願意承擔陸文傑鄉試的一切費用,而且願意再讓一步,陸文傑不需入贅吳家,隻是今後與吳家小姐婚後所出的長子必須姓吳,作為吳家的傳人。

陸寡婦思量著這條件倒是可以接受,今後長孫雖跟了別家姓,但終是陸家的血脈,這是變不了的事實,到時候什麼吳家的錢銀、鋪麵不還是她們陸家的?況且,她陸家也不會隻有一個孫子,隻要兒子努力,孫子還會怕沒有?再者,依吳家的家世,這獨女出嫁的嫁妝定是不會少,到時候兒子高中,媳婦多少也得拿出點體己打點著。這一舉多得的買賣,怎就做不得?

隻是吳家還有另一個要求,就是讓陸家先把陶家的親給退了。

陸文傑起初是死活不肯,莫說陶家這些年來對自己的恩情,就光是梨花那溫柔的性子,可人的模樣,他就舍不得,但架不住陸寡婦以死相逼,隻得答應。

三天前陸寡婦帶著陸文傑來陶家退親後,陶梨花就把自己關在了屋裏,不肯出來。陶李氏想著讓她一個人靜一靜也是好的,就出門割豬草去了。

誰知她前腳剛剛出門,自家閨女後腳就跟了出來,一路往村子北邊的碧水湖走去。

等陶梨花被人送回來時,人看著已經不大行了,後麵又連著燒了兩天,就連請來的大夫看了都直搖頭。

誰知本來幾乎是被判了死刑的人,過了一夜燒又突然之間退了,喜得陶李氏在祖宗牌位前直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