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教訓與貞順:宣講小說中的夫婦之道(1 / 3)

第一章

宣講小說中的家庭倫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構成社會的基礎,家齊才能國治,而後才能天下平。在“家天下”的中國傳統社會,家庭倫理尤為重要。農耕社會中,民眾對家庭物質及精神生活的依賴性及歸宿感,導致對家庭整體利益的重視,每個家庭成員都會自發地、自覺地維護家庭的穩定性及發展性。“由一個男性先祖的子孫團聚而成的家族,因其經濟利益和文化心態的一致,形成穩固的、往往超越朝代的社會實體,成為社會肌體生生不息的細胞。這種家族製度雖幾經起伏,卻不絕如縷,貫穿於西周以後的數千年間”#pageNote#0,沒有其他哪一個國家的家規、族規有中國這樣多。盡管統治者將君權放置於首位,但君權卻是家庭關係的擴展。分封製下,由父而子而孫,家國同構,君與父一,“盡管統治者一再強調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但人們是在家庭的意義上接受和理解這一點的”#pageNote#1。統治者在建構君權神聖之時,除了“天授”,還從父權的角度闡釋。君於臣,猶如父於子,子孝於父乃天之經、地之義,臣忠於君亦然,移孝作忠的轉移完成了由家至國的轉移。百姓看重國家利益,固然是國家利益至上的規訓的結果,深層動機並不是偉大的“愛國”情懷,而是“站在家庭的立場上對國家承擔義務,最終還是為了謀求國家對家庭

利益的保護,家庭利益是他們的奮鬥目標和評判事物的標準”#pageNote#2。“吾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不以個人為單位,所謂家齊而後國治是也”#pageNote#3。家庭的關要是和諧、穩定與延續,家庭的整體性約束成員的個性,家庭倫理調節著成員間的倫常關係,進而擴展至宗族、鄉黨與自然的倫常關係,故此研究宣講小說中的倫理,首先要研究家庭倫理。

第一節

教訓與貞順:宣講小說中的夫婦之道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聖諭六訓”與“聖諭十六條”涉及家庭關係的有“孝順父母”條與“敦孝弟以重人倫”條,且都是首條,但這並不意味著儒家不重視夫婦倫理。儒家的家庭倫理承認夫婦是家庭之始,夫妻關係是其他倫理關係的前提。《周易》有雲,“天地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pageNote#4,“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pageNote#5。《禮記·中庸》又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pageNote#6夫婦是人倫之始,正夫婦才能正家庭。宣講小說中有不少篇目,或以夫婦倫理為主要,或在言及孝道時論及夫婦之道。

宣講小說言及婚姻的作用,其觀念仍舊是《周易》《禮記》婚姻觀的延續。《保命護身丹·寵妾殺妻》在引詩後議論道:“夫婦為人之大倫。男婚女

配,是承先祖之脈運,啟後嗣之苗裔,非當兒戲。”#pageNote#7《驚人炮·嫌妻報》引《幼學瓊林》中的話道:“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人生偶以夫婦,陰陽和而水火濟,夫婦和而家道成。”#pageNote#8在同書的《死複生》中又引詩並議論道:

德配乾坤易道成,夫和婦順振家聲。楊花水性終遭害,買物放生死複生。

這幾句話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配合,陰陽兩利而易道已成。故《易》曰:“乾坤定矣。”《詩》雲:“鍾鼓樂之。”而世間之夫婦,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理當夫唱婦隨,夫和婦順,同心同德,克儉克勤,自然買田置業,生子益孫,而家聲丕振矣。#pageNote#9

《石點頭·嫌媳》亦道:“自古乾坤開辟以來,有天地然後有夫婦,是夫婦者,乃五倫之一,必取二姓合為一姓,或千裏、百裏、數十裏、幾裏,同居一室,都是前生修定,非可勉強得來的。”#pageNote#10宣講者極為認可傳統的婚姻觀,認為婚姻的締結符合陰陽之道,亦是人類繁衍的基礎,是極為慎重之事,因此夫婦關係的“和”也就極為重要。婚姻中,男女才貌相當固然是美事,但往往也有美醜、貧富、賢愚、性情不相當的,宣講者往往宣稱並強調,夫妻關係的建立有前世夙因,所謂“千裏姻緣一線牽,陰陽配合始同眠。夫夫婦婦休生怨

,如鼓瑟琴到百年。這幾句話說人夫婦配偶,皆因前世修積,或好或歹,是怨恨不得的”(《脫苦海·悔過敬夫》)#pageNote#11,“婚姻乃五倫居一,原有定數,如今之世,有幽嫻貞靜,才貌雙全,而配醜夫者;有豐姿標致,性情悍妒,而配才郎者;有貌雖不揚,性極純靜,而不得夫之意者。種種不一,皆由前生修造”(《福緣善果·完貞證果》)#pageNote#12。既然由前世修造,今世應該好好經營,因為夫妻和睦,可使父子、兄弟關係處於最佳狀態。

一、男主女輔:婚姻關係中的等差

婚姻關係首先是男女關係,中國古人將這種關係以陰陽之道、乾坤之道為喻,即所謂男為陽、為乾、為天,女為陰、為坤、為地,按照天上地下,自然陽尊陰卑,男尊女卑。男為貴,生為男身,則是前世行善所致;女為卑,生為女身,是前世未修,今生受罰,必須要好好修造,才有成為男身的可能。

宣講小說反複提及女轉男身之事,認為身為女身,是一種罪罰。《懲勸錄·嫌妻受窮》中,灶王府君告知徐妹兒:“因前生誦經貪酒,故今罰為女身。”#pageNote#13《聖諭六訓醒世編·唆夫分家》中,判官對悍婦齊氏言道:“因爾前世不孝不弟,罰轉女身。”#pageNote#14《救世靈丹·謗聖受譴》載賈瑞亭生平驕傲滿假,謗聖毀賢,受到冥罰,“三年罪滿,發變為女身”#pageNote#15。《普渡迷津·巾幗證果》敘唐氏“

五劫轉世,皆是女身,殺冤太重”#pageNote#16。反之,身為男身,則是一種善的獎賞。《宣講大全·夢佛賜子》講述張氏在丈夫和兒子死時,腹中已有數月之孕,後她生下一女,然後廣積陰德,女變為兒,“世間事兒好奇怪,菩薩改換女裙釵。孝子不該絕後代,女轉男身巧安排。陸氏守節神靈愛,佛賜麟兒到家來”#pageNote#17。《宣講集要·女轉男身》講述南華縣王五娘的丈夫以殺豬為生,五娘勸丈夫改行,丈夫不聽,五娘於是專心念佛,死後,閻王說以她之善,將其投送到行善之家投生,“女轉男身”,享受功名富貴。女轉男身,不僅是前世今生之事,亦可有現世之報。《驚人炮·女化男》中,息香嫁醜殘之夫,遇惡毒之婆,雖極賢淑,卻飽受磨難,想到自己命運乖舛,向天祈求願為男身,後神靈有感於其孝,賜其靈藥,女化為男。宣講者將性別與善惡掛鉤,以“轉男身”為獎勵勸人,或以鬼神語氣言說“女身”與“懲罰”,“男身”與“獎賞”的關係:“效法蔣公多慷慨,結果福壽花自開。老者修因福如海,少者積德兒女乖。婦女積善轉劫快,女轉男身棟梁材。”#pageNote#18(《同登道岸·童子搬家》)“我為婦之道已盡,在生無愧內助,死亦不受地獄諸苦,必得女轉男身,投生福地。”#pageNote#19(《宣講福報·勸夫四正》)“田向氏無罪受辱,發放江西黃尚書府中

,女轉男身,後來少年登科,富貴一生。”#pageNote#20(《宣講珠璣·無名帖》)“奉勸世之為婦女者,要學謝氏救難濟急,肯行好事,死即不為神,來世亦可女轉男身,投生福地。”#pageNote#21(《宣講福報·陰陽扇》)“花氏全節屈死,安置清福宮享福,候世道清平,發放女轉男身為貴人。”#pageNote#22(《宣講福報·活報汙節》)不管因為什麼原因發生性別轉換,轉為男身的前因都是與“善”相關,是一種“善報”。

男身是“獎賞”,女身是“懲罰”,實際上是在變相說明“男尊女卑”。強勝弱,男勝女,女從於男,所以妻應從於夫,以丈夫為天,順夫、尊夫。《禮記·郊特牲》曰:“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pageNote#23婦人以貞節為正,出嫁從夫。丈夫是一家之主,妻子往往稱“丈夫”為“夫主”,這在宣講故事中比比皆是,如“不幸得去年子喪了夫主,立誌向撫孤兒教子讀書”(《宣講金針·苦節受封》)#pageNote#24,“一心想進省城去尋夫主,又怎奈是女流難行路途”(《宣講珠璣·孝婦受累》)#pageNote#25等。宣講者在敘事時,或他人勸誡婦人而言其丈夫時,也以“夫主”稱之,如“張氏見了夫主,心如刀割”(《宣講金針·節孝雙全》)#pageNote#26,“天官黃尚書金殿朝君,見狀元捧旨上奏,才知狀元就是雲霞夫主”(《萃美集·雲霞洞》)#pageNote#27,“你們婦女在外,離卻夫

主,多有不遵婦道”(《遇福緣·破鏡重圓》)#pageNote#28等。夫為主,在夫妻關係中,宣講者特別強調妻子對丈夫要忠貞。《閨閣錄》是專對女性宣講的小說,其中的卷二專有一條言“尊敬丈夫”,宣講者把這一條與“尊敬長上”等同,闡釋丈夫之“尊”:

在男子固當尊敬長上,女子必要尊敬丈夫,未必女子遇長上不當尊敬?總之,先以丈夫為重。……又有的說,丈夫是平肩人,怎麼當下賤,去尊敬他?不知夫是天,妻是地,原有個高下;男為左,女為右,自有個大小。你說是平肩,為甚妻子死,丈夫不過是杖期,丈夫死,妻子怎麼要成三年的服?又見丈夫逼死妻子,不過是坐徒,妻子逼死丈夫,怎麼就該剮罪?明明他是一大,你是一小,如何傲得去?況你能尊敬,丈夫也喜歡你,上天有好事報答你,那些不好?若不尊敬,不但在生有災禍,死後還受無數刑罰,又有那些好?#pageNote#29

這些道理有些勉強,尤其是所謂夫妻一方先亡,夫與妻不同的服喪時間以及逼死配偶不同的量刑,於今看來簡直是詭辯、胡說,但在當時人們心中則是正常不過的現象,甚至有法律為準繩,故宣講者滿腔正義,侃侃而談以勸女性。《脫苦海·悔過敬夫》中宣講生的宣講即有“尊敬丈夫”一條,其中有雲:

夫婦雖然敵,職分卻有尊卑,夫稟乾剛卻像天,婦稟坤順卻

像地,天位乎上,地位乎下,隻有天繞地,並無地欺天之理。……勸婦女敬夫君古有明訓,夫是天妻是地職分卑尊。家從父嫁從夫禮原一定,切不可嫌貧賤各懷異心。……李氏道:“王大嫂,可惜你人倒在行,未聞大義,殊不知夫天妻地,分有尊卑,原要為妻的去恭敬他,他為夫的,要正夫綱嗎,豈肯低心下氣來順從你?……天地分,判陰陽,陰陽配合最為良。陰為女,陽為男,乾剛坤柔易道傳……”#pageNote#30

闡釋者還將尊敬丈夫與婦女自身富貴榮辱相關聯,言及尊敬之中的認命:當夫賤、貧、醜、殘、暴時不離不棄,不能羞辱、咒罵,而是耐心細致,好言好語,適度規勸等。《宣講引證》卷六“敦孝弟以重人倫”後又有“旁引夫婦善惡案證十四條”,其中有《賢妻勸夫》《殺狗勸夫》《夫妻孝和》《持刀化妻》《敬灶勸夫》《彥珠教婦》《徐信怨妻》《崔氏逼嫁》《改嫁瞎眼》《聽諭明目》《惡婦受譴》《欺瞞丈夫》《大男速長》《嫌貧遭害》等,這些故事涉及到妻子對丈夫的規勸,妻子凶悍、改嫁、嫌棄丈夫,丈夫的教訓改變妻子使之“順”且“賢”等,貫穿於其中的思想,仍舊是丈夫的尊貴地位及主導地位的不可挑戰性。長篇宣講小說《陰陽鑒》第七回《害兄嫂刑罰不宥,縱妻孥報應難逃》演繹“夫婦律”,共十六條“

過”,包括:處富貴忘貧賤糟糠之妻、不立夫綱型於妻妾、縱妾淩妻嫌妻不睦、妻美而悍丈夫縱欲貪歡卻不教、有子納寵服內謀娶、容任豔妝看戲燒香、順妻妾而廢孝悌、嫌妯娌、交友不善、搬弄是非而不查、無事輕詈罵、妻妾病漠不調治、任妻妾虐下、自逸責勞、聽任家內不正言而不正色嚴禁、家庭無事而容任戲謔嬉遊等。顯然,這些夫婦律有些是對妻妾的要求,但更重視丈夫的“綱常”及對家庭的總體掌控,雖是強調丈夫職責之重,暗含的仍是“夫尊”思想。

二、尊妻、訓妻、化妻:為夫之道

丈夫地位的尊崇性與其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相伴隨。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社會,丈夫可以說是家庭的頂梁柱。修齊治平,修身為先,樹立自身的榜樣作用,才能家齊國治天下平。《詩經·大雅·思齊》有雲:“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刑”即“型”,即榜樣作用#pageNote#31。型於內達於外。《陰陽鑒》第七回《害兄嫂刑罰不宥,縱妻孥報應難逃》演“夫婦律”之“過”中,“夫綱不立無型於妻妾”居第二位:“夫綱不立,無型於妻妾,容任不孝,閨範不謹,照事受諸苦三百次,大獄監固。”#pageNote#32《桂蘭金鑒》一書先闡釋“理”,再實以數條簡短的案證,其《別夫婦》引《傳家籙》雲:“夫主倡率,貴振夫綱,型於有道,正身以倡,

使克全婦順,切勿昵於私愛,養成驕悍,令得專製,無所忌憚。”又認為夫婦不必擔心沒有親昵行為,而是“患狎昵無製”,“型於無術,則夫綱不振”#pageNote#33。丈夫之“型”既包含自身的學術、人品修養,也包含著正確的處世態度和方法,大致可分為二,即尊重妻子,教化與感化妻子。

古人曾從讀音的角度,論述妻應與夫“齊”。《白虎通·嫁娶》雲:“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下至庶人,其義一也。”#pageNote#34強調妻與夫齊,並不意味著承認男女平等。《釋名·釋親屬》雲:“妻,齊也。夫賤不足以尊稱,故齊等言也。”#pageNote#35妻與夫“齊”,乃是從“義”考慮,真實的情況是妻“賤”,不足與丈夫等同,不足“尊稱”。丈夫既然“尊”,就當行“尊”之事,為妻之榜樣。《白虎通·三綱六紀》道:“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婦者,服也,以禮屈服也。”#pageNote#36《大戴禮記·本命》篇的論述更詳細:“男者任也,子者孳也,男子者,言任天地之道,如長萬物之義也。故謂之丈夫。丈者長也,夫者扶也,言長萬物也。知可為者,知不可為者;知可言者,知不可言者;知可行者,知不可行者。是故審倫而明其別,謂之知。所以正夫德者。”#pageNote#37妻子的“卑”,需要作為“尊”者的丈夫教導:“女者如也,子者孳也,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長其義理

者也。故謂之婦人。婦人,伏於人也。是故無專製之義,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無所敢自遂也。”#pageNote#38總之,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之所以高於妻子,還在於他的家庭責任。就夫妻而言,丈夫要承擔如同天地長養萬物的義務與責任,要“正夫德”提高自身修養,需要頂天立地,言行舉止都要適當合義,即要知道何者可為、可言,何者不可為、不可言。不僅如此,還要“以道接扶”妻,教育妻,而不是憑著自己的家庭掌控地位而隨心所欲。

知何者該為、該言及何者不該為、不該言,這是“知”,也是“智”,既需要知識與涵養,也需要處事的方法與技巧。《維世八箴·失禮誤子》本意是言父母教育不當導致兒子韓聲遠不勤不儉、無惡不作。故事中,韓聲遠妻遊滿姑少失教育,娘家失禮,聲遠所作所為一不足以為妻之法則,二又不教其妻,導致妻被賣身死。故事結尾議論道:“韓聲遠果受過教育來,則言可為仿、行可為表,處處都可以為婦人榜樣,婦人雖桀驁不馴,見得丈夫威可畏儀可象,也有三分畏懼,又能勤儉持家,他自己也有些不便。蓋婦人從夫者也。《詩》曰:‘刑於寡妻。至於兄弟。’試問刑於之道何如刑法?韓聲遠如何知道?是以夫婦之間,皆無禮以自處而弄出多少醜聲,做出多少醜事?”#pageNote#39無

論韓聲遠是否被溺愛所害,他的言行不足以“型於妻”,更無法教妻,這是導致他們一家人淒涼下場的重要原因。

丈夫之尊重妻子,不在於妻子的外貌而在於其才德能力。《萬選青錢·成敗由婦》的開篇強調夫婦之倫與君臣之倫並重,接下來言男子當敬妻德,批駁“愛他人材好,愛他穿戴好,愛他嘴巴子甜,別的就莫見愛了。還有些愛小婦人,就恨大婦人,愛後婦人,就恨前妻的兒女”#pageNote#40之行。愛後婦、小婦,就有可能導致休妻。休妻、棄妻最充足的理由是“七出”之條,《宣講回天·義方訓女》雲:“為娘的按律例把兒教訓,且將這七出條細向兒明。更比那德與從關係要緊,若犯了即逐出醜聲難聞。第一出公婆前不盡孝敬,第二出無廉恥失身犯淫,第三出尅兒女心腸太狠,第四出欺丈夫撒刁耍橫,第五出妒姬妾占強爭勝,第六出無生育命犯孤星,第七出多惡疾醫藥不應,這七出女兒家須要記清。果能夠早提防條條謹慎,自不犯這律例賢聲遠聞。”#pageNote#41還有《觸目警心·成人美》中敘莫管氏教訓女兒素貞時,也有“七出”之條,內容與上相同。除了無子與惡疾外,不孝父母、淫蕩、口多言、盜竊、妒忌等五條都屬於道德範疇,棄妻、出妻的條款中,貌醜不在其內。《宣講摘要·孝化悍婆》中,大成被母親逼著休棄妻子珊瑚,羅列了珊

瑚的幾大“罪狀”:“一休妻二休妻不孝不順,三休妻四休妻不義不仁。五休妻六休妻東走西混,七休妻八休妻怨罵夫君。九休妻愛妖豔六戒不論,十休妻愛富貴嫌我家貧。”#pageNote#42倘若無理、無故拋棄結發之妻,甚至會上幹天怒,受到責罰。休妻者往往要數落妻子的諸多過錯,《孝逆報·單衣順母》敘述閔順之父要他休了妻子李氏,理由是:“……上寫著休妻人閔莊情願,下寫著李氏女過犯多端。一休你怨天地不敬早晚,二休你父母前不去問安。三休你多妒忌前後生厭,四休你刻前子心不一般。五休你多言語嘴伶舌辨,六休你私偷竊五穀拋殘。七休你不敬夫三從缺欠,婦道家犯七出理當逐焉。寫紅日照雪冰流歸大澗,高山上滾石頭永不回還。寫完了打手印又踏腳板,交與你李氏女另配良緣。”#pageNote#43《脫苦海·三多吉慶》敘一士人本該上榜,但該士人認為妻貌不堪拜客,有了另娶之心,誰知及發榜時竟未中榜,原來天榜因其生了“未貴休妻”的念頭,勾掉了他的名字,“方知惡意一起,天神早知”,後其終身不第。《順天寶筏·月下休妻》敘有輪聽聞鬼神言他將中解元,遂嫌妻貌不揚,有另娶之心,因有“月下休妻”之念而名落孫山,後發誓永不再娶,才重得功名。在宣講小說中,很多丈夫嫌妻休妻,不是因為妻之德性不良,而是妻之

外貌未合其意。《宣講金針·鴛鴦鏡》《護生緣·錢秀才》《福緣善果·善惡分明》《法戒錄·反金昌後》《感悟集·乘威迫脅》《廣化篇·嫌妻受窮》《驚人炮·嫌妻報》《石點頭·嫌媳》《萃美集·賽包公》《緩步雲梯集·姊妹易嫁》《救劫化民·善惡異報》等故事中,丈夫嫌妻、休妻皆是如此。“月下休妻”“燈下休妻”甚至成為丈夫起心另娶的典故。在這類故事中,宣講者反複宣稱,夫妻本是前生配合,因貌醜而嫌妻,就是德行有虧。《緩步雲梯集·姊妹易嫁》中,文簡作《嫌妻報》,言夫妻前定,是父母定,月老成,“豈不聞紅顏薄命,醜陋多生貴人。婦人家總要賢淑兼盡,不賢淑縱如花亦可傾城。如因醜而另聘,這心兒怎對得天地神明?”#pageNote#44宣講小說中,因貌醜而休妻者,幾乎沒有好報。隻要妻無過而被休者,丈夫皆會受到一定懲處。《蓬萊阿鼻路·疑心休妻》《繪圖福海無邊·解相換元》中,王有道與左成玉二人皆因懷疑妻有外遇,未經查實而休妻,功名被神靈所降。至於為了達到休妻目的,惡意汙蔑妻子之貞節而休之者,受到的懲罰更重。《護生緣·錢秀才》中,張邦國因妻麻臉不喜,許銀五十兩與人合謀,以淫汙之事誣之,以致其妻自縊,張邦國最後暴肚身亡,子孫絕滅。《福海無邊·蘇草帽》中,興發嫌妻黃氏本樸,買奸墮害,致黃

氏斃命,後來他染上癆瘵,又被續娶妻一刀斃命。

即便沒有休妻,無端嫌妻也是丈夫德行不修,依據不同情況,會受到不同懲罰。《廣化篇·嫌妻受窮》中,徐妹兒賢德堪仰而貌不佳,受到金桂嫌棄。金桂不與之同宿,且想方設法折磨她,狠毒非常。得神靈庇佑,徐妹兒改嫁後變美家富,而金桂雖討了一個漂亮妻子卻家事急敗,落入乞討境地。《感悟集·乘威迫脅》的情節與《廣化篇·嫌妻受窮》同,徐光恒因嫌妻而受貧,餓死於洞中,屍骨被狗吃光。這一故事又被《救劫化民·善惡異報》改編。《驚人炮·嫌妻報》中,明朗幼受嶽父母之恩,入贅於王家。在妻桂英的鼓勵支持下,明朗前往省城趕考,夢見金榜題名,醒來就嫌棄妻醜,想另娶嬌妻。後他與店主之女春香勾搭成奸,嶽父母死也未能盡孝,落榜歸家後又寵妾滅妻,對桂英非打即罵,甚至與春香一起害死桂英。後他被雷劈死,心肺被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