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集要》卷六“弟”字下共有13個案證故事,從正反角度闡釋何為“兄友弟恭”。
一是兄長對於弟妹有撫育責任。就兄而言,因其年長,具有在年齡及閱曆上的優勢,部分程度上承擔著父母的責任,如照顧、教育弟妹,因此古有“長兄如父”之說。《白虎通·三綱六紀》在解釋兄弟姊妹關係時說:“謂之兄弟何?兄者,況也。況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順行篤也。”“謂之姊妹何?姊者,谘也。妹者,末也。”#pageNote#33兄之於弟,猶如父之於子。實際上,長兄長姐自小帶著弟妹,自然而然會湧出如父、如母般的責任感與類似於父愛、母愛的情感。當父母雙亡時,長兄長嫂、長姐就承擔了父母的職責,撫養弟妹,在此,“長兄當父,長嫂當母”之“當”,就是承擔、擔當之意。《宣講集要·高二逐弟》言:“凡父母早故,丟下兄弟妹子,沒有挨靠,全仗自家哥嫂,殷勤撫養。”#pageNote#34廖宗臣夫婦在父母死後,將才滿數月的妹妹閏娘與自
己的女兒同乳哺養,後奶水不足,又將女托付給鄰婦養而自乳其妹。閏娘與女俱長成後,他們夫婦待閏娘獨厚,出嫁時,妝奩亦多於女。《宣講集要·士俊歸家》中,黃士俊之兄年長他十歲,黃士俊自幼跟著兄長讀書,其兄教書之後,教弟“十不可”:“一不可負爹娘養育深恩,須當要學大舜嚐慕終身。二不可薄兄弟手足至親,須當要學夷齊推讓不爭。三不可夫妻間忤逆不順,須當要學郤缺相敬如賓。四不可朋友間寡恩失信,須當要學晏嬰久敬心誠。五不可貪女色前程削盡,須當要學狄公拒止淫奔。六不可好賭博壞了品行,須當要如吳士日新又新。七不可逞氣性好勇鬥狠,須當要學張公百忍不爭。八不可唆爭訟起人隙釁,須當要如李元排難解紛。九不可在人前談閨道閫,須當要學李定作文勸人。十不可穢字跡得罪神聖,須當要如王公惜字如金。”#pageNote#35“十不可”包含孝悌、守信、謙讓、行善等,士俊之兄以此教弟為人,諄諄訓誡中所包含的對兄弟的關愛,不下於父親對於子女之愛。士俊進京會試途中聽聞兄長病重,不顧自己功名,急忙歸家侍奉兄長湯藥,此舉亦充分闡釋了“弟恭”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兄友”的回報。《宣講集要·胡耀欺兄》在講述兄弟“欺兄”時卻也敘述了兄長對於兄弟的付出與愛護。胡耀十一歲時父母亡故
,全仗兄長養活並送到學堂讀書。胡耀好賭,胡榮又多方勸誡,並為之娶妻。分家後,胡耀將家產蕩完,胡榮又將其接到家中同過日子。其他宣講小說中,兄長撫養弟妹的故事亦多,如《驚人炮·奇男子》中劉麼回答員外道:“長兄當父,長嫂當母,我爹媽早死,蒙兄撫養成人。”#pageNote#36《萬緣回生集·雙頭祝壽》中,李木匠之父死時,其繼母所生之弟才七歲,“李木匠竭力掙錢,侍奉老母,盤養幼弟,毫無怨心”#pageNote#37。兄長對兄弟的撫養責任,在兄弟死後,延續到侄子身上。《宣講集要·全家福》敘楊伯道在兄弟夫婦死後,即便自己已有九個兒子,亦將侄子廷芳接到自己家中撫養,“凡飲食衣服,教訓擇師,勝如親生。又擇取名媛,以定姻親”#pageNote#38。年邁時,擔心親子欺壓侄子,他又將家產分作兩股,己子一股,廷芳一股。《宣講集要·稽山賞貧》中,春榮弟早亡,弟媳生下光前半年後亡。弟媳死後,春榮夫婦以侄兒光前為重。賊人入侵,隻能救下一子,其妻楊氏放下親子光後而帶侄子光前逃走。
兄長不僅要撫養弟妹,還須要教育弟妹,且要得法。《萬選青錢·至誠感弟》言:“為哥子的,亦要體父親愛兒子的心腸,拿來愛兄弟,才是道理。又怎樣愛法嘞?兄弟間有愚蠢的,要漫漫教他,有不成材的,要好好勸他,切莫說我是個哥子,兄弟有
不聽說的,我打也打得,罵也罵得。若是動輒就打罵他,不惟不聽你約束,反轉結成仇恨,還要傷父母的心,這也不是愛兄弟的道理。總之要以恩德去感化他,不怕你兄弟鐵石心腸,那天良一發現出來,斷未有不回心的。”#pageNote#39以父親愛兒子的心腸愛兄弟,近於仁。“仁”者愛弟,在教育時,不能用暴力手段,而應用愛,用更溫和手段。《孟子·萬章上》雲:“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pageNote#40《萬選青錢·至誠感弟》中,陳家兄弟三人,老三不務正業,老大陳世恩認為當大哥的“罵也罵得,打也打得”,否則家產蕩盡,後在老二的勸說下,轉換了教育方式,從此他對老三的關心細致入微。老三不領情,認為兄長假仁假義,世恩不在意,始終如一,終於感動三弟,“以恩德感化兄弟者,更比打罵估住兄弟之為高也”#pageNote#41。《宣講集要·讓產立名》中,許武十五歲時父母雙亡,時許晏九歲,許普七歲,“多虧許武日率童仆耕田,夜教兄弟讀書,如此數年,兄弟俱已成立,家業亦漸興盛。弟兄三人俱未婚配,食必同器,宿必共榻”#pageNote#42。許武以身教弟,弟兄三人彼此謙讓,亦都有所成就。
二是兄弟相愛,彼此扶持。《法戒錄·大團圓》改自《聊齋誌異·張誠》,講的是張誠孝友成性,見母親欺辱張納,便替兄打柴,又勸母親
善待兄長。猛虎將張誠銜走,張納舍命追趕,自殺殉弟,被救醒來後又四處尋弟。《宣講集要·雲霄埋金》中,雲彥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其母大怒,將雲彥灌醉準備沉塘。雲彥弟雲霄跪求母親,甚至以自縊威脅,求母放兄長一條生路,“弟兄情原是那排行同伴,若是我兄長死我也孤單”#pageNote#43。雲彥被放仍不悔改,雲霄將所積之金銀埋於後園。雲彥家產蕩盡至於賣妻,後淪為乞丐,不禁悲從中來,悔恨不已,雲霄見雲彥有悔改心,將其接回,又令兄開墾後園,使之得所埋之金,複置家產,接回嫂子。
兄弟和睦,不僅僅局限於骨肉兄弟,還有兄嫂、姑嫂、妯娌的和睦。夫妻一體,敬兄必敬嫂。“長兄當父,長嫂當母”之“當”,還有“當作”之意,即將兄嫂當作父母一樣尊敬。宣講小說駁斥兄死嫂不親的觀念,如《采善集·哥死嫂不親》認為,兄與嫂敵體,兄當親,嫂亦當親,兄死了,嫂即是兄,侍奉嫂子當如侍奉兄長一樣,“況且古話說:‘長兄當父,長嫂當母。’這樣想來,哥之分與父並,嫂之分與母並,母該親,嫂亦該親”#pageNote#44。長兄在撫養弟妹的過程中,嫂子功不可沒。宣講小說中多有“嫂娘”之稱,如《萃美集·獻西瓜》中雲:“尊嫂娘你請坐妹有話論,聽為妹有幾句話對嫂明。”#pageNote#45《萬選青錢·蘭芳節孝》雲:“塗氏與弟弟完配
,蘭生夫婦俱喊塗氏是嫂娘,事奉如母親一樣。”#pageNote#46《宣講彙編·知恩報恩》雲:“想奴一尺五寸,不見一雙爹娘。如今身強力又壯,是誰將我撫成行。乳哺恩虧嫂娘,耐煩撫育不敢怠荒。與奴勤包纏,與奴常洗漿……”#pageNote#47前文中,廖宗臣之妻、楊伯道之妻,以及眾多“存孤”敘事中(如《觸目警心·愛弟存孤》《石點頭·稽山賞貧》)撫養侄兒的女性,都為兄弟做出了巨大犧牲。當弟兄出現嫌隙,他們的妻子的規勸則可避免這種嫌隙走向惡化,乃至於使兄弟和好。《聖諭六訓醒世編·勸夫友弟》中,趙連璧結交狐朋狗友而薄待其弟,甚至將弟弟連芳逐出,連芳家計窘迫,連璧亦絲毫不照顧。連璧妻桑氏暗中相幫,甚至殺狗冒以人命勸夫,讓連璧明白隻有兄弟才會生死相替。在桑氏的勸導下,兄弟和好。
三是兄弟妯娌和睦不分家。和妯娌,亦是兄弟相和的重要內容。宣講小說不僅寫妯娌和睦之家的熙熙景象,亦且勸導人們,妯娌因兄弟而成,兄弟為骨肉,妯娌自然就如姐妹一般,成為妯娌不容易,不要因小事起嫌隙,且妯娌和睦,這亦是為後代樹立榜樣。《脫苦海·賢女化逆》雲:
妯娌原來幾世修,莫因些小便成仇。若思娶媳能和睦,趁此先將好樣留。
這四句格言說人家三妯四娌,並聚一堂,原非偶然遭逢,都由前世修積,故得今生
聚會。雖是異姓,卻在一家,不啻姊妹之親,豈等鄰裏之婦?原要甘苦與共,彼此莫分,方免公婆氣。若為些小事故,便你吵我鬧,豈還成個人家嗎?須要想今日一班妯娌,異日都要做婆婆,設若我的媳婦也照樣學樣,看你心上又怎得安然。到不如趁此留個好榜樣,兒媳依樣化葫蘆,你想好也不好?#pageNote#48
《宣講拾遺·教子成名》直錄《何仙姑和妯娌文》,將妯娌和睦之因闡釋得更為具體:
妯娌猶兄弟也。為婦女者,雖未字之先,有父母,有姊妹,有兄嫂弟媳,而相聚日短,要不若妯娌之一世百年,共居處,共言笑,家務共商議,井臼共經營;死則共入宗祠,祭則共享時食之相親相近,永無閑也。本異姓也,而居然同宗;本異母也,而宛若同氣。得為妯娌,誠人生一大幸事歟。維彼兄弟,情何以異?夫齊家者,莫不欲睦兄弟。而吾謂兄弟之睦,必自妯娌始。何也?妯娌能睦,雖兄弟有嫌隙,而勸解之,則嫌隙消;妯娌不睦,雖兄弟相友恭,而譖訴之,則友恭失。然則睦妯娌之所係,亦重矣哉。#pageNote#49
這一觀點,在《東廚維風錄·教訓婦女章第八》中亦有之:
爾莫說親姊妹就算希罕,這妯娌比姊妹親熱非常。在生時做一家同鍋共爨,到死後定都是埋籠一山。爾婦女手捫心細想一想,妯娌間有什麼爭短論長。你讓我我敬你和和氣氣,同約著
孝公婆尊敬夫郎。#pageNote#50
妯娌因兄弟而成,亦因兄弟而親,且百年後會同歸於祖塋,論情論理,都應彼此友愛。《閨閣錄·和妯娌歌》中說:“婦女最要重倫常,妯娌和睦莫參商。妯娌本是弟兄樣,原來不可分弱強。嫂嫂須要愛弟媳,弟媳須要敬嫂娘。就是弟媳不敬我,我的愛心也莫忘。就是嫂娘不愛我,我的敬心隻如常。”#pageNote#51妯娌隻要彼此尊敬、關愛,自然家庭熙和。宣講小說中不乏妯娌和睦而家庭亦雍睦一堂者。《救劫保生丹》之《雍睦一堂》中,柯氏長媳待弟兄不啻姊妹同胞,待兩個年幼的童養弟媳如親妹妹一般,兩個弟媳長大,待長嫂如母;《爭死救嫂》中,高氏替嫂入獄;《二難題門》中,鄭氏徐氏兩妯娌猶如姊妹,徐氏富豪,但從不藏私,時刻想到鄭氏,而鄭氏凡事都搶先來做,代徐氏勞苦。凡是公婆表揚,鄭氏、徐氏都推對方,公婆斥責,都爭認罪。徐氏病,鄭氏焚香禱告,願以身替。所生之子,不分你我,兩個孩子,三四歲時亦分不出哪個是親母伯母嬸母,一總都喊媽媽。《覺世新編·張氏和妯娌美報》中,張大娶妻李氏,張二娶妻周氏。兩妯娌你敬我愛,做事不分彼此,說話不爭長短,有張鄭氏、張徐氏之風。妯娌是“外姓人”,血脈關係不如兄弟那樣具有天然的親昵性。妯娌和睦,可謂是家庭和睦的潤滑劑,
有了和睦的妯娌,家庭總體傾向於敦睦。也正因為如此,宣講小說對於那些能和睦妯娌的女性,無一例外都給予讚美謳歌。
兄弟妯娌相和,相親相愛,不分彼此,自然也就不會分家別居。不分家是兄弟和睦的外在體現。《宣講集要·荊樹三田》中,田真、田廣、田慶三兄弟友愛、妯娌和睦。田慶稍長,田真教他道理,讓他認真讀書。田慶妻鬧著要分家,並設計讓紫荊樹上的鶴飛走。田真兄弟準備分家時,紫荊樹枯死,三兄弟大哭,誓言不分,“複將荊樹扶起,荊樹如應聲而榮,鶴亦複集”#pageNote#52。《宣講集要·和睦美報》敘嫂嫂李氏與弟媳周氏十分和睦,李氏生子,周氏服侍十分殷勤。周氏無子,過繼兄嫂之子,後李氏又生一子。《指路碑·無心掌》中,周於德、周於利兩兄弟“雖受窄逼,心亦不怨,且素敦友愛,食則同器,居則同席,若當飲食之時,兄若不至,弟必候之,弟如不至,兄不先嚐,兄飯食完,弟必接碗以添,雙手相捧,若有言語,必歡容笑臉,輕言細語,從未高聲大氣,真可謂塤篪並奏,棣萼聯輝”#pageNote#53,兩妯娌之間亦不分彼此。
上述三種“兄友弟恭”的相處模式,在眾多宣講故事中所呈現的風貌豐富多樣。《脫苦海·家有餘慶》中,孔定國次子紹祖在父兄歿後,見幾個侄兒大的不識時務,小的未懂事情,遂殷殷教訓,合
家後,“凡日用服食皆薄於己子而厚於侄兒,至於親戚饋送,於侄等之親則從其豐,於兒輩之親則從其儉,寧肯自己吃虧,不令他人抱歉”#pageNote#54。《宣講彙編》中,亦有多個故事謳歌兄弟友愛。其中,公子壽、公子伋平日相互友愛,麵臨生命危險時彼此相顧,爭死以全對方(《二子乘舟》)。鄒瑛周旋於兄嫂與母親之間,兄長去世,更是周全維護寡嫂,多方勸母善待嫂嫂(《敬兄愛嫂》)。米氏嫌棄前子玉璧及其妻馮氏,親媳高氏與嫂情投意合,你愛我敬,當母責罰嫂嫂時,則事事與嫂擔當。玉璧死後,米氏侄兒米為寶垂涎馮氏美貌,調戲之時遭凶而亡。高氏擔心馮氏,自認為凶手而入獄(《爭死救嫂》)。周之英、周之美兄弟妯娌和睦,周之美遭賊誣陷入獄,周之英聞兄誤累命案,需以銀贖罪,因家中無銀,周之英四處借貸不著,賣身以贖兄(《賣身救兄》)。商二日食艱難,前往商大家中借米遭拒,商大家遭搶,商二勇鬥歹徒,商大不念弟家貧,一毫不舍,商二被迫搬走,賊人再至,搶劫財物,商大重傷身亡,妻子淪落乞討。商二不計較嫂子薄情寡恩,將嫂與侄接到家中一同生活,又出銀兩讓侄貿易。後商二無意中挖到兄長所埋之金,亦全予侄(《尊兄撫侄》)。另有些故事,從其名亦知所講述的為兄弟之情,如《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