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篤宗族、和鄉黨:鄉族倫理的主要指向(1 / 3)

第二章

宣講小說中的鄉族倫理

鄉族是較於家庭更大的單位,它包括具有一定血緣、地緣關係的族人,也包括無血緣而有地緣、業緣關係的鄰舍及鄉民。在社會結構中,鄉族可謂是以血緣、地緣與業緣為紐帶而形成的社會關係體。“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說是血緣上親疏的一種反映,區位是社會化了的空間”#pageNote#0,宗族是家庭的擴展,鄉鄰多為同宗同族之人,或多多少少有一定姻親關係。業緣“是指因從事同一職業而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它是血緣意識和地緣意識的泛化”#pageNote#1。地緣關係是血緣關係的擴展,業緣關係中地緣關係起很大作用。憑借血緣與地緣關係及業緣等因素而形成的親族、鄉鄰、師友關係,民眾才能獲得群體認同感與歸宿感。雖然鄉族倫理並不局限於鄉村,但宣講小說更多地是麵向鄉土社會,“在以農立國的中國農村宗法社會中,對眾多的農民發生最大影響的,與其說是儒、釋、道等,不如說是正統文化本土化了的宗族倫理。宗族倫理不僅支配著農民的思想,而且規範農民的行動”#pageNote#2。“聖諭十六條”中,緊接著“敦孝弟以重人倫”的就是“篤宗族以昭雍睦”與“和鄉黨以息爭訟”。“聖諭六訓”中緊繼“孝順父母”的是“尊敬長上”“和睦鄉裏”。

篤宗族、和鄉黨是鄉村社會和諧的重要體現,要達到這一目的,須將

孝悌推而廣之。故而,鄉族倫理是家庭倫理的擴展,即將孝友倫理推而廣之,由孝而推及對他人之敬,由兄友弟愛推及對他人之友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小家的孝悌友愛推廣至鄉族。在具體行為上,篤宗族、和鄉黨囊括了重農桑、尚節儉、隆學校、黜異端、講法律、明禮讓、務本業、訓子弟、息誣告、完錢糧、聯保甲、解仇忿等,有個人的責任與擔當,也有從日常行為規範到對族際、地際關係的處理。

“對藝術文本進行審美理解也是一種再體驗:體驗他人的人生,同時也體驗自己的人生。”#pageNote#3“因為理解他人總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去進行”#pageNote#4,所以宣講小說對不同倫理的闡釋、解讀、宣揚,無不是宣講者與聽者共同體驗現實社會倫理道德時所體現出的生活智慧,以及將這種生活智慧推及社會、國家、自然的宏大構想。

第一節

篤宗族、和鄉黨:鄉族倫理的主要指向

不論城鄉,宗族與鄉黨都是民眾不可繞過的團體。家是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由家而族,構成宗族。“在漫長的曆史中,家族的力量,是一個人無法擺脫的力量。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基於天倫的血脈淵源無法人為割裂,是一種宿命的關聯,同時,家族血緣也是個體生命曆程中無法超越的一種掌控力量。在漫長的帝國時代如此,甚至,

在近代曆史上依舊以一種慣性一般的相對獨立性製約掌控著人們的生活。”#pageNote#5聚族而居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特色,一個“鄉”,往往由一個或幾個宗族構成,各個家族之間互相往來、通婚,由此而形成“鄉黨”。《爾雅·釋親》雲:“父之黨為宗族。”#pageNote#6《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雲:“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賓。”#pageNote#7所以,宗族、鄉黨融合了地緣與血緣、親緣乃至業緣。建立比、裏、族、黨、鄉之目的,乃是為了相親、相扶、相保,本身也就包含有“篤”與“和”之意在其中,也隻有“篤”與“和”,才能發揮出這些宗族、鄉黨在國家治理中穩定器的作用。

一、篤宗族、和鄉黨的重要性

《宣講拾遺》在闡釋將“篤宗族以昭雍睦”與“和鄉黨以息爭訟”依次安排在“敦孝弟以重人倫”之後的理由時說:“父母兄弟之外,便有宗族。雖比父母稍遠,還是一本一派,流傳下來,須該認得親切,休得待如陌路。故第二條要篤宗族以昭雍睦。宗族之外,便有鄉黨。非右即鄰,非親即故。或係父兄同輩,或係宗族姻親,乖戾不和,定生禍隙。故第三條要和鄉黨以息爭訟。”#pageNote#8宗族與鄉黨雖有區別,卻也相互包容,篤宗族時自然也在和鄉

黨,同樣,和鄉黨時自然包含著睦宗族。宣講小說詳細闡釋了何謂篤宗族、和鄉黨,以及“篤”“和”的重要性。《宣講集要》《宣講拾遺》《聖諭靈征》《宣講引證》等都有對“聖諭十六條”中“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及“聖諭六訓”中“和睦鄉裏”的闡發,所言內容幾乎相同。《宣講集要》除了在卷首闡發這兩條聖諭外,還專門在卷八單獨詮釋,後再配以案證故事“證”之。其他宣講小說集雖未對此集中闡釋,但案證故事及相關議論卻也從不同角度點明篤宗族、和鄉黨的必要性。以《宣講集要》卷首及卷八的相關闡釋為例,即可看出宣講者的闡釋要點。

首先,宗族也好、鄉黨也好,其成員都是關係極為密切之人。“人之於鄰裏,雖素未相識,而一見如故。何也?其關係密也。至於族戚,何獨不然。族戚者,非惟一代之關係,而實祖宗以來曆代之關係,即不幸而至流離顛沛之時,或朋友不及相救,故舊不及相顧,當此之時,所能援手者,非族戚而誰?然則平日宜相愛相扶也明矣。”#pageNote#9就宗族而言,宗族是家之延伸,不可忽視:“夫家之有宗族,猶水之有分派,木之有分枝。雖遠近異勢,疏密異形,要其本源則一。故人之待其宗族也,必如身之有四肢百骸,務使血脈相通,而屙癢相關。”#pageNote#10何謂宗,何謂族

:“人生在世,原有宗族。怎麼叫做宗族?這宗就是同一個祖宗發脈的,不論遠房親房,弟兄叔侄,都是同宗之人,這就叫做宗。那族就是一本九族,以上四輩,以下又四輩,連自己就是九輩,就叫做九族。”#pageNote#11街坊鄰居“田地相連,屋宇相接,雞犬相聞,起眼相見,一塊地土脫不去、躲不開”#pageNote#12。又闡明何謂鄉黨:“怎麼叫做鄉黨呢?就是田地相連,房屋相接的,鄉黨既然是鄉鄰,一進一出,你也看見我,我也看見你。你那裏狗咬,我這裏聽見;我這裏雞叫,你那裏聽倒;就是守糧食,我也看倒你的,你也看倒我的,你們想一想,這鄉鄰的人不是親戚,便是相好朋友。”#pageNote#13概言之,宗族鄉黨們比鄰而居,是鄰居,是親人,是朋友。《宣講集要》及其他小說集中關於“聖諭十六條”各條的闡釋,幾乎都轉引自《聖諭廣訓》,雖無什麼創新,卻是皇帝諭旨,流傳甚廣,案證故事前關於宗族、鄉黨關係的議論,都可以從《聖諭廣訓》所對應的聖諭條中找到大致相同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