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還原學習的本質
父母之所以覺得孩子難以溝通,是因為彼此的側重點不同。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以他的興趣和利益為原則,孩子其實很容易溝通。
朋友打來電話,周末請我去家裏做客,她說她女兒小薇彈鋼琴很不認真,希望我能以過來人的身份去跟她女兒來個現身說法。
我過去的時候,房間裏傳出一陣悅耳的鋼琴聲,隻是雙手偶爾配合得不是特別協調。朋友在客廳裏收拾房間,我詫異地說:“小薇這不是挺自覺的嗎?你還叫我來幹什麼啊?”
朋友把我讓到沙發上坐下,開始跟我訴苦:“你彈了那麼多年琴了,你還聽不出來她在彈什麼嗎?”
我仔細一聽,是《致愛麗絲》,鋼琴裏比較初級的曲子。
朋友繼續說:“老師教的她不願意彈,偏偏喜歡彈些亂七八糟的曲子,這些曲子又不在考級之內,彈了有什麼用啊?我說她,她還不聽。”
我連忙說:“我也喜歡彈這些亂七八糟的曲子,練習曲又枯燥又乏味,你不覺得這些曲子更加動聽嗎?”
朋友見我不但沒有跟她站在同一戰線,還讚同小薇的做法,很是鬱悶:“你這些話可別讓小薇聽見了,等下她就更有理了。我最基本的樂感還是有的,聽她反反複複地彈練習曲,我也聽得耳朵快起繭了,偶爾聽聽這些曲子,還可以換換心情呢!可是孩子要考級的,以後可以為考試加分。”
很多家長讓孩子學一門特長,一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輸給別的孩子,二來是抱著萬一考試差幾分,特長可以加分這個目的。我非常理解家長的這種做法,但是特長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興趣和是否真正掌握了這門技能,如果一味追求考級,那麼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
我想起老公前不久給我講的一件事,他們公司招進了一位全能大學生,這個大學生擁有專業英語八級、律師證、會計證等多種證書,所以公司對他的期望也比較高。可是令大家大跌眼鏡的是,這個擁有多種證書的大學生除了會背各種知識外,根本無法和外賓進行交流,也無法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難題。過了一段時間,公司領導隻好忍痛辭退了這個大學生,他非常惋惜地說:“擁有這麼多證書,卻沒有一項實際能力,以後我們再招人,不能再看這些外在的東西了。”
我把這件事講給朋友聽,朋友若有所思,良久,為難地說:“你說的情況也確實存在,可是現在都是認證書的時代,比如小薇以後去麵試,提起自己有鋼琴這個特長的時候,人家問她幾級,她總不能說我沒有證書,我給你現場彈一段吧。”
朋友的為難也正是大多父母為難的地方。雖然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一技之長,但是也很希望孩子能夠在一種輕鬆愉悅的心情下學習,隻是當這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為了孩子的長遠考慮,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的情緒放到次要位置上。我見過很多家長逼著孩子練習,孩子委屈得直哭,他們也陪著孩子一起哭的場景。
可是,我們隻有放棄讓孩子學習或者陪著孩子一起哭這兩條路嗎?
我對朋友提出要陪小薇練會兒鋼琴,朋友把我領到了孩子的琴房。
小薇見我和她媽媽一起出現,有些防備,我示意朋友去忙自己的事。
“小薇,你也喜歡這首《致愛麗絲》啊?”
小薇見我可以聽出曲名,有些高興:“阿姨,您也喜歡嗎?”
我給了她一個肯定的答案:“是啊,阿姨覺得這些曲子比枯燥的練習曲好聽多了。”
小薇見我和她有一樣的感受,忍不住說:“我媽媽要是像您一樣就好了,我最喜歡鋼琴王子的曲子了,可是她老是在我耳邊念叨考級考級。”
我沒有跟小薇深入探討考級的重要性,開始和她聊曲子:“我也是啊,我最喜歡他的《夢中的婚禮》。”
小薇興奮得兩眼放光:“阿姨,這首曲子也是我的最愛,我還沒聽過真人演奏呢!每次上課我媽都在旁邊盯著,我不敢叫老師彈給我聽。”
我摸摸她的頭,說道:“那阿姨彈給你聽?”
小薇連忙給我騰出位子。一曲既終,小薇又羨慕又遺憾地說:“阿姨,我的左右手老是配合不好,彈起來就沒有您這麼流暢。您是怎麼練的啊?”
“其實要達到阿姨的水平,一點也不難,阿姨很不喜歡枯燥的練習曲,可是為了可以彈這些優美的曲子,就鼓勵自己把練習曲裏的技巧都彈熟練了。阿姨每練習一段時間,就試著彈這些曲子,每次都會發現自己彈得比之前要好。如果優美的曲子是一所漂亮的房子,那這些技巧就是磚頭,如果沒有這些磚頭,房子就建不起來,也就永遠彈不出優美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