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種什麼因,結什麼果(3)(1 / 3)

於是,辰辰和那個孩子交換了玩具。那位媽媽帶著孩子到另一邊玩飛機去了,辰辰也跑到遠處放風箏去了。其他幾個家長正巧見到了這一幕,有的比較直率,直接對我說:“這樣交換,你們不是太吃虧了嗎?你怎麼都不說說孩子,小心他長大了拿鑽石跟人換石頭。”

這樣的交換,辰辰不隻做過一次。我發現,每次如果辰辰以值錢的玩具去換廉價的玩具,總是很順利,但是以廉價的玩具去換值錢的玩具,經常會碰壁,倒不是在孩子那裏碰壁,而是經常被大人阻止。

有一次,辰辰在小區裏玩他的拚圖玩具,旁邊一個小孩很喜歡,提出用自己的小汽車跟他換,辰辰答應了,孩子興高采烈地回家去拿小汽車,可是小汽車沒拿來,他媽媽卻跟了過來,看了一眼拚圖對自己的孩子說:“這種拚圖很便宜的,你傻不傻啊,要拿小汽車去換?”

孩子不依,非得要換,他媽媽生氣了,罵道:“人家知道拿拚圖換汽車,你怎麼那麼笨啊!你就不能拿汽車去換一架飛機?”

我試圖跟這位媽媽解釋,孩子之間相互交換玩具,大人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這位媽媽很不高興地看了我一眼,言語中表達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傻,否則長大後容易吃大虧的意思。

不知道辰辰是想要維護我,還是看見他的小朋友在哭不忍心,他走過去把自己的拚圖遞給他:“這個送給你吧!”

孩子破涕為笑,高高興興地拿著拚圖走了。他媽媽邊走邊對他說:“你看,不用小汽車就可以拿到的東西,你幹嗎要把自己的小汽車給人,多吃虧啊!”

是啊,如果以大人的價值觀來判斷,交換的基礎就是不能讓自己吃虧,不然還換什麼啊?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在他幼小的心靈裏,哪有價值衡量這一說,他隻有一個判斷標準:我更喜歡哪個玩具!在他眼裏,根本沒有貴賤之分,因為他還不具備大人的比較意識。

其實,孩子的世界真的要比大人簡單得多,他總是以自己是否喜歡為第一標準,不會去考慮這個玩具是花多少錢買來的。在辰辰很小的時候,他拿了我的手鏈玩,我怕他往嘴裏塞,就用一個比較大的球跟他交換,他的注意力立刻就被球吸引了,因為在他看來,球比手鏈大多了。

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吃虧,在孩子的事情上處處講究爭先。比如放學時去接孩子,總會問問孩子一天的情況:今天你是不是第一個發言的人啊?你們老師是不是最喜歡你啊?小朋友對你怎麼樣啊?有沒有誰欺負你呢?一旦孩子在學校裏真的和小朋友有些小摩擦,他們就坐不住了。孩子吃了這樣的大虧,居然被人打了?這還怎麼得了啊!他們會第一時間拉著孩子去找對方家長討個說法,隻想著不能讓孩子吃虧,完全不考慮這樣做給老師和孩子什麼樣的印象。

也許,家長終於替自己的孩子討回公道了,但是這樣的做法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與品格,讓孩子養成懦弱或者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性格。一旦養成這樣的性格,孩子怎麼跟人交往呢?

有一次,我聽一位當老師的同學講了這樣一件事。她教的是小學,但是讓她苦惱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學校裏按照學生的身高排座位,可是有的家長不滿意,認為自己的孩子吃虧了,於是想方設法來找老師,有的說孩子視力不好,有的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定得坐前麵一點才行,但前麵的位置畢竟有限,她總是擺不平這些家長。

尤其有一位家長,一定要自己的女兒坐在第二排中間的位置,可是他女兒個子比較高,會擋住後麵孩子的視線,她就跟這位家長商量,要照顧一下其他孩子。這位家長說了一番話:“小時候,父母經常教育我吃虧是福,不肯吃虧的人早晚要吃大虧。上學了,老師也說吃虧是福。後來上班了,領導經常說吃虧是福。但是這麼多年以來,我都沒覺得吃虧帶來過什麼福氣,所以我認為吃了虧還不吭聲的,那是蠢蛋,這麼好欺負,還不天天被人欺負啊!”

所以,他鼓勵自己的孩子:絕對不能吃虧!可是沒過多久,他發現孩子變得脾氣暴躁又很孤僻,一問之下,才知道班裏的小朋友都不願意跟她玩,因為她實在太霸道了。這時候,他才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決不讓孩子吃虧,是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不願意孩子吃虧受委屈。可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才會真的讓孩子吃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教育孩子養成忍讓、寬容、大度的性格呢?隻有肯吃小虧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有更多的朋友和機會。

我們小區有兩個孩子,一個叫童童,一個叫旭旭,經常看見兩個孩子因為一個玩具你爭我奪,最後扭在了一起,兩位媽媽沒辦法,隻能各自把自己的孩子拉開。後來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兩位媽媽出來的時間錯開了,就忍不住問起緣故。童童的媽媽說:“倆孩子老打架,誰家的孩子被打一下,做父母的都心疼啊。我們兩家是老交情了,更不想為孩子傷了和氣,隻好盡量避免孩子們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