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孩子的事,讓孩子來承擔(1)(1 / 3)

1.隻為孩子開一扇窗

沒有一個孩子是被逼著成名成家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孩子的興趣,為他把那一扇扇窗打開,讓他領略不同的風景。

辰辰三歲的時候,我和老公商量著讓他多發展興趣愛好,老公興致勃勃地展望了興趣愛好的遠大前景:彈鋼琴,彈到像郎朗那麼出名;學畫畫,畫得跟丁紹光一樣出色;練書法,寫得跟王羲之一樣流芳千古……我忍不住打擊老公,讓辰辰發展興趣,可不能抱這麼大的功利心。於是,老公退而求其次地為辰辰設計了一幅宏偉藍圖,老公覺得我們琴棋書畫樣樣在行,辰辰至少也得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吧。最後我們商量決定,還是讓辰辰自己選擇。

老公給辰辰講了郎朗的故事,不知道辰辰是被老公說服了,還是受我影響對鋼琴產生了興趣,他提出想學鋼琴。老公覺得家裏的鋼琴有些年頭了,趁著辰辰想學,決定換一架更好一點的,還擔心由我來教,孩子可能會學得比較慢,就請了老師來教。剛開始的時候,辰辰興趣很足,小手按到琴鍵上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這讓他很激動,對其他玩具都失去了興趣,一天中坐在鋼琴前麵的時間不短。老公激動地說:“沒準咱們真能培養出一個爽爽(爽爽朗朗)呢。”沒想到好景不長,到了第二個月,辰辰就有點勉強了,隻有在老公的催促下才會在琴鍵上摸索一會兒。又過了一段時間,辰辰抱怨彈鋼琴一點也不好玩,言外之意不想學了。不管老公怎麼鼓勵他,怎麼給他描繪前景,辰辰已經提不起興趣了。

老公那個鬱悶啊,起先是好言相勸,可辰辰已經堅決不肯再彈了,老公問他這麼大一架鋼琴買回來了怎麼辦?辰辰滿不在乎地說:“媽媽會彈鋼琴,讓她彈唄!”老公見狀,氣不打一處來,告訴他做事要有始有終,結果非但沒有把辰辰拉回鋼琴前,反而把父子關係搞得很緊張。

有一回,樂樂媽媽帶女兒來玩的時候也說起了類似事情。原來為了塑造樂樂的體形,她特地給樂樂報了舞蹈班,可是樂樂沒去兩天就說太辛苦,不想學了。於是,她又給樂樂報了美術班,可是不到一個星期,樂樂又失去了興趣。樂樂媽媽憂愁地跟我說:“這孩子就是三分鍾熱度,學什麼都學不長,要是對她凶一點,能好上一兩天,可是過不了多久,比原先還意興闌珊,這樣我煩,她也煩。現在的孩子怎麼就不能體諒我們的苦心呢?我們以前那是沒條件,現在有條件了,讓他們學,卻又都不肯學。”

是啊,回想我們小時候,想學點什麼東西,多不容易啊。我們那代人很少有特長,偶爾有一兩個女孩會彈鋼琴,那簡直就是藝術的化身。可是現在的孩子幾乎人人都會學一兩種特長,如果誰家的孩子不會,反而顯得不正常了,似乎就是做父母的不稱職。現在大家的口號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老公心心念念地還想讓辰辰換個東西學學,我勸他順其自然。老公振振有詞地說:“擁有一種興趣或者特長,不是讓他不輸給其他孩子,而是等他長大後,有一種可以排遣情緒的方式,就像你喜歡彈琴一樣。”

老公說得也有道理,於是我們繼續尋找辰辰適合學的興趣愛好。

不久後的一天,一位著名作家朋友來家裏做客,老公陪他聊天,不知道怎麼就聊起了孩子的興趣。

這位作家朋友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我小的時候,有很多夢想,我想當宇航員,喜歡飛機模型。可那時候條件差啊,小鄉鎮哪有什麼飛機模型啊。我父親替人打了一個月零工,托人在上海給我捎回一個飛機模型。後來,我覺得當宇航員有點不切實際放棄了。我從電視裏看到聶衛平為國爭光,所以嚷著要學圍棋。可小鄉鎮也沒有圍棋,我父親變賣了家裏的一隻小豬仔,帶我進城去買了一副圍棋,但鄉下哪有人教圍棋啊,更別提有什麼人和我對下了,因此我的圍棋夢又束之高閣了。那時候我已經有點不好意思了,可我父親什麼都沒說。後來,我覺得書法這個夢想比較靠譜,可是我又沒堅持下來。後來,我又迷上了課外書,我父親把抽了幾十年的煙給戒了,給我買課外書。現在,我終於成了作家。”

我們聽得入神了,朋友語重心長地說:“最終能使人成功的隻有興趣,如果當初我想放棄的時候,我父親逼著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可能為了不辜負他,我也會堅持下來,但是我肯定不會有什麼大成就。又或者我父親將我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直接否定,可能我到現在還停留在空想階段。”

老公有些糾結地問:“您現在已經成了著名的作家,可如果我們像您父親那樣做,孩子最終一事無成呢?”

這位朋友微笑著說:“沒有一個孩子是被逼著成名成家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孩子的興趣,為他把那一扇扇窗打開,讓他領略不同的風景。至於哪種風景吸引了他,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也許他不會成為某一領域的翹楚,但至少他的童年是快樂的。而不是在他長大後,回憶起他的童年,隻能想到被父母逼迫著學某種特長,即使他真的成了大家,可能他失去的東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