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陷入了沉思……
之後的一天,我們被邀請去一位企業家家裏做客。那對企業家夫婦非常熱情,讓他們的小女兒給我們彈了一曲《梁祝》。七八歲的孩子能彈成這樣,真的很厲害,我們由衷地誇獎了小女孩。企業家夫婦臉上閃耀著自豪的光芒。老公遺憾地說:“要是我們的辰辰也能這樣,該有多好啊!”
下午時分,小女孩在客廳裏玩,她媽媽提醒她練琴的時間到了,小女孩本能地排斥道:“媽媽,我再玩一會兒可以嗎?”她媽媽嚴肅地說不可以,彈完琴就可以玩了。
小女孩試圖再做一番努力,希望先玩再練琴。她媽媽拿出一把戒尺,小女孩最終屈服於戒尺的淫威,乖乖地去練琴了。
在她練完琴後,我隨意與她聊天,問她最開心的經曆是什麼。小女孩眨巴著眼睛說:“我最高興的就是我手指割破,這樣我好幾天都不用練琴了。有一次,我故意把自己的手割傷,休息了十幾天呢!”
我驚訝地問她不疼嗎?小女孩想了想說:“最初有點疼,可是那麼多天可以不用練琴,那點疼就算不了什麼了。”她還異想天開地說,“有一次媽媽指著電視裏的一個女孩子說,人家失去了手臂多可憐啊,以後不能彈琴、寫字了。其實我多羨慕她啊,要是我手臂斷了就好了。”
我無法形容我當時的心情。一個小女孩為了逃避彈琴,可以把自己的手指割破,甚至希望自己沒有手臂,也許她還不能理解失去手臂意味著什麼,可是在她心裏隻要可以不彈鋼琴,連手臂都可以不要了。我不知道在彈鋼琴這事上,她被逼得多厲害,可是一個孩子,寧願受傷也不願意練琴,可見她已經特別反感了。
我把孩子的情況跟她媽媽說了,希望她別再逼孩子練琴了。她聽我這樣說很是反感,說:“我知道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可是她還是個小孩子,哪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長大了,她就明白我的苦心了。”
也許孩子長大後,真的能明白父母的苦心,可是她本應最快樂的童年永遠都籠罩在學琴的陰影下,做父母的又於心何忍呢!
2.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在孩子的興趣之路上多設置一些障礙,反而更會激起他學習的興趣。社會在變遷,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也得順勢而為,與時俱進。
自從聽了作家朋友的故事和企業家小女兒的話後,我和老公決定不再勉強辰辰學任何東西,一切任由他的興趣做主。辰辰很開心地度過了一段時間。
有時候老公還是覺得遺憾,會問我:“人家的孩子都有一技之長,而辰辰沒有,他長大後會不會怪我們呢?”
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意料,大概過了半年時間,辰辰跑到我麵前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們班那麼多孩子周末都要去上課,他們會很多東西,樂樂妹妹現在也在學繪畫,我卻什麼都不用學呢?”
我摸摸他的頭,笑著說:“以前你也學過鋼琴啊,可是後來你不喜歡,爸爸媽媽不想你不開心,所以你不想學我們就不學了,這樣不好嗎?”
辰辰欲言又止,他看了我一會兒,最後默默地走開了。我想應該是其他孩子都在學這些東西,使辰辰有了壓力,看他的樣子,似乎不想落後於別人。我心裏暗暗高興,卻忍著沒有表現出來。
又過了幾天,樂樂在繪畫比賽中得了獎,她媽媽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領獎,壯壯聲勢,我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很爽快地答應了。老公歎了口氣說:“唉,你也真是的,又不是咱家孩子得獎,你去湊什麼熱鬧嘛。人家的孩子都學出個樣子來,我看著很不是滋味,也不知道我們的決定是對還是錯。”
我附在老公耳邊說了一番話,老公當即答應再忙也會抽時間參加。
辰辰知道樂樂在繪畫比賽中得了獎,顯得有些悶悶不樂。我故意說:“辰辰,樂樂妹妹可是你最喜歡的小朋友,她得獎你不高興嗎?”
辰辰想了想,說:“高興是高興。媽媽,樂樂妹妹是不是比我厲害啊?”
辰辰的話,初聽像是一種攀比,但攀比分兩種,如果攀比的內容是玩具和衣服,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如果攀比的內容是學習和品德,那就是有益的,說明孩子有責任心和上進心,他不想落後於別人。
領獎那天,樂樂穿著雪白的小紗裙,打扮得像個小公主一樣,愉快地穿梭在我們中間。
她媽媽笑著問她:“說說你得獎的感受。”
樂樂偏著腦袋說:“很開心很開心,我現在越來越喜歡畫畫了,以後我要更努力地畫畫。”然後她問辰辰為什麼不學任何才藝,辰辰的小臉漲得通紅,最後小聲說還沒想好。
回到家,辰辰就跑到我們房間,慎重提出他要學一門特長。老公驚喜地看了我一眼,我示意他別表現出來,一本正經地說:“以前你學過啊,可是你堅持了沒多久就不想學了,這次是不是又會像上次一樣呢?”
辰辰急了,跟我保證絕對不會了。可我還是堅決地拒絕了他的要求,理由是媽媽不希望看到他第二次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