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辰很失望地走了。老公急了,說難得孩子現在積極性高漲,為什麼不趁勢答應孩子的要求。
兒童的心理其實比大人更簡單,越容易辦到的事情越容易放棄。就像辰辰之前學鋼琴,因為覺得來得太容易了,所以不懂得珍惜。如果是被強逼著學某種東西,即使孩子最初喜歡,也會在這種逼迫中慢慢磨滅了熱情,而一旦失去熱情,就會變得敷衍和勉強。以前我還跟老公開玩笑,說大家都不喜歡工作,盼望假期,可如果有一天取消了工作,天天都是假期,偶爾才能有機會工作,估計大家會顛倒過來盼望工作。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總是對必須去幹的事情產生抵觸,對限製去做的事情充滿熱情。所以,在對待孩子時可以適當地應用一下心理學,效果會事半功倍。隻是很多父母愛子心切,常常會忽視這點,容易一門心思地去使勁。
孩子不愛學習,原因無非有兩種,一是覺得枯燥,二是被逼著學習。
在學習這條通往成才的道路上,肯定是枯燥的,每一分成功必須以無數時間和汗水去換取。就拿我小時候學琴做例子,當初看見人家在台上表演,一首流暢的曲子彈下來,崇拜得五體投地。可是真當自己要學了,隻能從最簡單的彈起,調不成調,且剛剛學到一點,喜歡的曲子都彈不了,必須一遍一遍彈著最枯燥的練習曲,而且經常一彈就是幾十遍。我經常幻想如果不經過這些練習,直接可以彈任何喜歡的曲子那該多好啊!這種枯燥的過程,對於天性喜歡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如果不是當初學習機會太難得,又是自己強烈要學的,真的不知道我是否能堅持這麼多年。
孩子學習肯定會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點父母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我們大人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何況孩子呢!這時苦口婆心、耳提麵命未必有用,可能你說得口幹舌燥,孩子依然無動於衷,最後你憋了一肚子火,孩子還覺得你很煩人。這時最好能夠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一下,明確告訴他,如果現在放棄了,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費了,如果再換一種,又要重新開始。你要讓孩子明白每一種成功都不會輕易獲得。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其實你把道理和他即將麵對的困難預先告訴他,他是會理解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本來也有點興趣,可是家長如獲至寶,立刻設定了很多目標,逼著孩子去學,這種做法會快速淹沒孩子的興趣。當孩子可以自己做主的時候,這是他的興趣,可這興趣成為父母逼他的內容時,興趣已經變成他痛恨的事情了。
後來幾天,辰辰沒再提學特長的事了,老公有點鬱悶,覺得錯失了辰辰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告訴他,如果孩子的興趣隻維持幾天,即使他學了,可能還像上次學鋼琴一樣。
後來,辰辰又一次提出他還是想學,我告訴他如果他真的想學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媽媽希望他考慮清楚,想清楚他到底想學什麼,能不能堅持學下去。
兩天後,辰辰很慎重地跟我說,他已經想好要學架子鼓。我想了想故意說:“媽媽覺得你還是學長笛吧。架子鼓占的地方太大,如果你不想學了,家裏又多一個大物件,長笛的話你要是不想學了,媽媽隨便往哪一塞就行了。”
辰辰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主動跟我約法三章:第一,保證不會再半途而廢了;第二,他不喜歡長笛,就喜歡架子鼓,如果我答應他的要求,他會以成績證明給我看;第三,如果他不好好學,任憑我處罰。
我告訴他,學架子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就是一輩子,以後學習任務會越來越重,如果影響了學習,我隨時會取消他學架子鼓。辰辰想了想,答應了我這個“不平等條約”。
因為這架子鼓是辰辰自己強烈想學的,所以從來不用我和老公催促,他學得非常用心。偶爾辰辰也會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告訴他不想學了沒關係,媽媽也不會取笑他或者懲罰他,正好可以讓他專心學習。每當這時,辰辰會堅決地說:“我隻是想休息一下,我要一直學下去。”
辰辰對架子鼓的喜歡,使他學得很快,老師誇他接受能力強,這更鼓舞了他的信心。七歲那年,在市裏的器樂比賽中,他得了第一名。如今,辰辰學架子鼓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大大小小的獎項也拿了不少,再也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學之類的話。而且令我意外的是,他又重拾了學鋼琴的興趣,也許音樂觸類旁通吧,這是一個額外的收獲了!
後來,老公問我,那位作家朋友明明說自己的成才源於父親的絕對支持,他以為我會以那位作家朋友為榜樣,處處為辰辰的興趣提供條件,為何我卻反其道而行之呢?
其實,作家朋友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可那畢竟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時代在變遷,條件也在變化。五六十年代,父母省吃儉用把東西都留給孩子,那就是好父母,可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條件相對都較好,如果我們刻意自己不吃不穿留給孩子,恐怕沒有人會覺得我們偉大,還會覺得我們自虐或者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