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孩子的事,讓孩子來承擔(2)(1 / 3)

所以,對現在的孩子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條件太差,而是條件太好。那位作家朋友生活在那個年代,明白父親為了支持他的興趣付出了很多,所以他心中有一個信念,不能辜負父親的支持。如果我們同樣做,絕對換不來這種效果,我敢肯定大多數孩子都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我們不妨在孩子的興趣之路上多設置一些障礙,這樣反而更容易激起他學習的興趣。社會在變遷,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也得順勢而為,與時俱進。

3.小烏龜之死

生活的意義並非逃避吃苦,而是在於學習怎樣有益地吃苦。從小學會逃避痛苦的孩子,長大後會經曆加倍的痛苦……

有一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和老公帶辰辰去公園玩。公園門口有一個賣小烏龜的小攤,辰辰見到小烏龜憨態可掬的模樣,非常喜歡,在攤前逗留了很久,然後央求我們給他買隻烏龜回去養。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照顧能力,我們愉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他親自挑了一對小烏龜、一個漂亮的玻璃缸。

自從這兩隻小烏龜被帶回家後,其他玩具、零食對辰辰就失去了吸引力。他幾乎把所有空餘時間都花在了小烏龜身上,連吃飯時都掛念著他的小烏龜。老公戲稱如果辰辰對他有這麼用心,他就含笑九泉了。辰辰最感興趣的就是給小烏龜喂食,看小烏龜吃食,他可以趴在魚缸前一小時不覺得厭煩。為了享受看小烏龜進食的樂趣,辰辰每天會給它們喂好多次飼料。老公提醒他說,小烏龜和人不一樣,人吃飽了會停止,但它們會一直吃一直吃,即使吃飽了也會繼續吃,所以很容易撐死。辰辰似信非信。

有一天,辰辰回家後又跑到小烏龜麵前,過了一會兒,他很擔心地跟我說:“媽媽,我發現有一隻小烏龜不動了。它會不會死了?”

我看著他滿臉擔憂的模樣,安慰他說:“小烏龜本來就不愛動,趴著一動不動是經常有的事,說不定你明天再看的時候,它又動了。”

辰辰似乎相信了我的話,可是那一天,他一直憂心忡忡。第二天,他跟我說小烏龜還是沒有動。我跟著他來到魚缸前,發現小烏龜已經死了。我遺憾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

辰辰不相信,想盡各種辦法逗弄小烏龜,可是小烏龜始終一動不動。他終於確信他的小烏龜死了,立刻放聲大哭起來,哭得肝腸寸斷,讓我覺得心裏酸酸的。辰辰的哭聲引來了老公,老公看見已經死掉的小烏龜,非常生氣:“我告訴過你,小烏龜不知道飽,會吃到撐死,你卻不聽,現在好了吧,因為你的疏忽,害死了一條小小的生命。”

辰辰沒有辯解,哭得更加傷心。過了會兒,辰辰抽抽噎噎地問我們有什麼辦法讓小烏龜起死回生。

老公見他哭得這麼傷心,偷偷跟我商量要不要明天再去買隻差不多的給換上,然後告訴他小烏龜又“活”過來了?我阻止了老公,把真相告訴辰辰:小烏龜死了就再也不會活過來了。

這下就像捅了馬蜂窩,辰辰的哭聲驚天動地,用撕心裂肺來形容都不為過,一直到哭累睡著了為止。第二天他的悲傷還在延續,看見缸裏剩下的另一隻小烏龜,他就忍不住掉眼淚。不過,這次他再也不敢給小烏龜喂很多吃食了,而是虛心地請教我們給它喂食的規律和數量。

有一次,我和閨蜜們講起這個故事,閨蜜紛紛表示我簡直是個“後媽”,居然能對自己的孩子如此狠心。如果是她們的話,即使不買一隻悄悄地替換了,也一定會帶著孩子再去買一隻回來,安慰他受傷的心靈。

事實上,辰辰哭得撕心裂肺的時候,我也有一種和他一起哭的衝動,他傷心對我來說也是個煎熬。試問,有哪個做父母的看見孩子哭成這樣還能夠淡然處之呢?

其實,做父母的都有體會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比如在一個家庭裏,如果孩子心情不好,父母就無法開心,因為父母最希望看見自己的孩子無憂無慮、開開心心地生活。所以,很多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要求有點過分,也願意一一滿足,隻要孩子能夠時時刻刻開心,就算再苦再累也覺得值了。

那麼,這種想法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孩子會覺得所有東西得來得特別容易,失去了也不會覺得可惜,因為我們沒有教會他們來之不易和承擔責任。

孩子小的時候,他隻是想要個玩具,做父母的隻需花點錢就能滿足孩子的心願;孩子大的時候,他想要輛汽車,父母咬咬牙也給買了;可是總有一天,孩子的要求是父母滿足不了的,到了那個時候,做父母的是感歎孩子不懂事,還是自己能力不夠呢?我經常聽很多孩子已經成年的父母感歎自己沒本事,所以沒辦法給孩子買房買車,讓孩子受累了,好像自己有多對不起孩子似的,恨不得讓孩子吸自己的血才覺得自己是合格的父母。可是,這樣嘔心瀝血付出後換回來的往往不是孩子的知恩圖報,而是想方設法地啃老。所以很多父母寒心,覺得自己養了個白眼狼。

事實上,很多孩子的冷漠自私並非天生,而是父母給寵的。也許父母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這麼無私地付出,反而會造成孩子的自私冷漠。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心理健康正常的孩子,在成年後,他應該明白是自己回報父母、贍養父母的時候了。孩子原本並沒有覺得父母對不起自己。但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麵前灌輸自己沒有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條件,是自己沒本事,是自己的錯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父母虧欠了自己,所以啃起老來,毫不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