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入學這段時間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父母缺席了,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會越來越累,越來越煩學習。
●孩子的作業本裏經常會有老師的留言,要求家長陪同孩子完成,很多家長就以為老師要自己全程陪同孩子。當老師有這個要求的時候,直接質疑老師的做法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畢竟在孩子心中,老師的形象是神聖不容置疑的。這時父母能配合的盡量配合,但是絕對不是全程陪同,而是做好事後的檢查工作即可。但是父母還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注意一個問題:家長在檢查中一般會把孩子錯誤的地方指出來,然後讓孩子改正,等作業交到老師手中的時候基本已經完美無缺了,那麼老師就不知道孩子的接受程度,容易形成盲目教育。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應該和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如果時間允許,最好把孩子曾經錯的作業告訴老師。
●一般孩子有了什麼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問老師或者父母,如果能夠培養他與同學交流討論的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2.該不該和老師叫板
在和很多媽媽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們對學校的有些做法很不滿,但也僅僅停留在不滿和抱怨階段,既沒有想辦法改善,也沒有積極去找老師溝通交流。
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大人眼中的寶貝。可是到了學校,一下有了那麼多小朋友,誰都再也不是唯一的寶貝了。要從那麼多小朋友中脫穎而出,獲得老師的肯定,顯然要比在家獲得父母的關注困難得多。
很多家長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孩子在家經常鬧得不像話,脾氣很差,特別任性,一旦到了學校,就成了乖寶寶。所以家長們就把管束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希望老師能把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都一一改正。確實,這些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也都相當不錯,可是隻要一回家,就原形畢露,所以家長經常掛在嘴上的話就成了威脅:“你要是再不聽話,明天我就去告訴你的老師。”往往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暫時收斂,可是這種威脅性的話說多了,總有一天會對孩子失靈。
在孩子的心裏,老師的一句表揚肯定超過家長的十句誇獎。因此,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如果孩子聽到父母批評老師,容易產生心理負擔,乃至反感。父母是他最愛的人,老師又是他最尊敬的人,如果父母批評老師,自己該怎麼辦呀?這是很多孩子最常見的心理。
不過,老師不可能永遠是對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碰到不讚同老師做法的時候,我也不例外,第一次發生在辰辰剛上小學的時候。
辰辰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大概會做一小時的作業,有時候更短。可是自從他上了小學,完成作業的時間就越來越晚。我心想:這孩子的學習習慣一直不錯,難道太久沒去幹涉孩子做作業,所以他在磨洋工?
因為一直希望他自律,我隻好讓自己靜觀其變。可辰辰完成作業晚這個現象並沒有好轉。有一次直到十一點了他還在寫,我終於坐不住了,去檢查他的作業。
這次檢查,我才大吃一驚。之前辰辰說上小學後作業多,我一直認為和幼兒園比,小學作業量大一點也很正常。沒想到才一年級的學生,做完語文做數學,做完數學做英語,難怪辰辰寫作業的時間那麼長。我仔細看了看他的作業,除了數學外,大多都是機械式的作業,都是幾十遍幾十遍的抄寫。
我驚訝地問辰辰:“老師要求你們抄這麼多遍嗎?”
辰辰點點頭說:“老師說要抄到我們倒背如流為止。”
我看著孩子疲憊的小臉,一陣心疼。天天晚上熬得這麼晚,竟然都是在抄這些機械的作業。孩子正在長身體,如果長期這樣下去的話,對身體發育肯定是不利的,對學習積極性的影響肯定也相當大。就像我們工作,如果天天讓我們做機械重複又沒有意義的事,我們對工作還有多少熱情?何況孩子失去熱情的速度遠比我們快得多。
我想了想,考了他幾個問題,辰辰對答如流,我放心了,對他說:“辰辰,這些你都已經會了,現在已經很晚了,剩下的不用抄了。”
辰辰一聽可以不用抄了,高興的神色一閃而過,然後卻很堅定地對我說:“媽媽,不行!”
我想這麼小的孩子不可能有這麼強大的自製力,肯定有什麼原因使他明明不想抄,卻不得不抄。我摸摸他的頭:“辰辰,現在不是你不想做,而是媽媽允許你可以不做。”
辰辰有些心動,可還是堅決地搖搖頭。我問他:“你想不想抄這些?”
辰辰想都沒想地搖搖頭,我繼續問:“那你為什麼一定要抄呢?”
辰辰無奈地告訴我,他們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都會在班級裏公布,如果誰沒有完成,老師就會當眾批評他,還會打電話給家長,連家長也要受到批評。班裏已經有好幾個同學挨過批評了,他不想在同學們麵前丟臉,所以再晚也要完成。
支撐辰辰完成作業的動力不是為了鞏固學到的知識,而是為了不被老師批評,這已經嚴重違背了老師布置作業的初衷,孩子完成作業不但對學習沒有幫助,反而有害。在孩子剛進入小學的時候,最寶貴的不是孩子肯不肯完成作業,而是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不被破壞。現在隻是小學一年級而已,以後的作業會越來越多,即使辰辰不眠不休地完成了,他也隻會變成一台學習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