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麵對難題,利於孩子成長是前提(1)(3 / 3)

我想起網上一則笑話,一學生在晚上十二點的時候打電話給老師,把老師吵醒後隻說了一句話:我終於把作業做完了,向老師報告一聲,現在您可以繼續睡覺了。這則笑話反映出學生的不滿心理,所以才會以這種方式回敬老師。這其實更是當下教育現狀的某種折射。學生在學習中不但沒有獲得知識,反而在心裏充滿了憤慨。

我當機立斷地對辰辰說:“現在已經很晚了,辰辰也困了,那就先睡覺,我們明天再說。”

辰辰聽到我讓他睡覺,向往地朝自己的床看了看,但沒有立刻跑到床上去。我知道他內心還在做鬥爭,害怕明天被老師當眾批評。

為了讓他安心去睡覺,我跟他說:“放心去睡吧,明天媽媽送你去學校,和老師好好溝通這件事,你不會被批評的。假如你真的被批評了,也不用覺得丟臉,因為你不是因為不會被老師批評的。”

我把辰辰安頓好就去睡覺了,可半夜裏,我突然感到房間裏進來一個人,我被嚇醒了,開燈一看,竟是辰辰。

老公也醒了,辰辰撲到我懷裏,哭著說:“媽媽,我做噩夢了,我夢見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讓我罰站!”

我的心仿佛被什麼刺了一下,我想老師應該是這麼對待過其他小朋友,所以辰辰才會有了這個陰影。我陪著他回到他的小房間,跟他保證明天一定會好好處理這件事。在我的百般安撫下,孩子才入睡,我卻睡不著了。

老公聽了事情的經過,有些不認同我的做法,提出疑問:孩子做作業不是天經地義的嗎?班裏的孩子作業一樣多,你這不是搞特殊嗎?這對辰辰好嗎?明天你找老師怎麼談,人家說不定覺得你存心跟老師做對呢?

第二天,辰辰有些抗拒去上學,眼神裏充滿了擔憂。

“媽媽,你要去跟老師說什麼呢?”

我考慮到如果讓他覺得自己受累了,媽媽就會替他出頭,或者媽媽和老師到底誰更正確這兩種念頭都不能讓他有。

為了緩解他的緊張,我安慰地拍拍他的小臉:“媽媽和老師都希望辰辰能夠學到知識,都很關心辰辰,所以,媽媽打算和老師好好溝通一下,如何讓辰辰既學好知識,又不用埋在作業堆裏。”

辰辰的眼睛發亮了,我描繪的情景明顯使他心動不已。可是,他還有一點擔心:“媽媽,老師真的會答應嗎?”

我不想在孩子麵前打包票:“媽媽會努力和老師溝通,你安心上學,別把這件事看得太嚴重。”

辰辰的班主任是個三十歲左右的女老師,一聽我竟然主動讓孩子不做作業,神色就顯得很不高興。不等我說話,她就訓斥我不該這麼慣著孩子,說老師這麼做都是為了學生好,沒有哪個老師希望害了學生,希望家長能夠多多給予理解。又說現在的老師特別難當,領導拚命要求教育成果,家長又意見多多,不肯配合,這樣下去,還有誰肯當老師?

她足足說了十幾分鍾,情緒才漸漸平靜下來。從她的話語中,我完全能夠體諒她的為難。在這裏跟所有家長分享一點心得,無論與老師還是和孩子溝通,如果希望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必須傾聽並理解對方的出發點,否則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與角度溝通,最後的效果一定是不盡如人意的。

從這位老師的話語裏,我歸納了一下她想表達的意思:她也明白填鴨教育對孩子不好,可是現在大家都這麼做,她也沒辦法;如果她一個人標新立異,萬一弄不好連飯碗都要砸了,所以她也隻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她的想法我完全理解,可是學生要因此成為直接受害者,我想想就難受。

我先表示完全理解她的苦衷,也設身處地地替她說話。果然,她的臉色好看了很多,說她內心其實也不願意這麼做,隻是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中不得不隨波逐流,她也知道孩子的作業是多了點,可是大家都這麼做,要是自己布置得少了,孩子成績好還好說,萬一成績不好,家長又該怪老師不夠盡責了。

我很耐心地把所有後果細細分析給這位老師聽,並把孩子很晚還不能睡覺,完成作業隻是為了不受老師批評,而不是為了接受知識這個現象講給她聽。最後她說其實她內心也比較認同我的觀點,隻是怕標新立異引起不好的後果。我見她動搖,又從職業上給她分析,每一個選擇當老師的人,肯定希望能在教育上擁有教學成績,但沒有哪個優秀教師是通過拚命給孩子布置作業產生的,他一定會有一套先進可行的教育理念支撐。比如這些作業的形式可以換一下,如果一次性把這麼多抄寫任務布置下去,學生當時就算記住了,過不了多久也會忘的。如果一共要抄二十遍,不如當天隻抄十遍,三天後再抄五遍,一個星期後再抄兩遍,半個月後就隻抄一遍了。從記憶規律上來講,這樣更利於學生記住,甚至能夠終身不忘。

這位老師最後被我說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