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長追求的成功是否是孩子的選擇
除了學習,孩子要麵臨很多類似興趣等的選擇,有些家長按照自己的意願替孩子做主,不顧孩子的喜好,才會覺得成功和快樂是相互排斥的。這樣的話,即使孩子在這方麵取得了某些成就,孩子也感受不到快樂。比如孩子長大後,他想當一個老師,父母卻要孩子去做律師,因為父母覺得這是為了孩子以後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孩子不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他同樣不會覺得快樂。所以,如果父母能夠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興趣,加以好好的引導,會比替孩子設計一條理想之路成功得更快。但是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想法淩駕於孩子的選擇之上,那麼確實需要在成功和快樂中做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了。
(3)快樂教育和成功教育缺一不可
父母實施了恰當的方法使孩子取得了成就,孩子內心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孩子為了經常體會到這種快樂會更加主動地去追求更大的成功。如果把快樂教育和成功教育當作兩個需要分離的方法,那則是教育觀念中最大的誤區。在現實社會中,處處不成功的人,很難獲得快樂。但是以極端的方法去追求成功,同樣也不快樂,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認識快樂和成功的本質。打個通俗的比喻,要一個人去選擇父母還是愛人,不管這個人選擇了誰,總是無法真正開心的,隻有使父母和愛人相處得融洽,才能感受到幸福。所以,快樂教育和成功教育同樣重要,隻能相互促進,而不能相互分離。
我們在教育辰辰的過程中,一直很在意他是否快樂。我們把他的精神狀態看得很重要,但這不意味著為了讓他快樂,我們就會放棄一些原則。關鍵還是需要家長自己想通,如果為了使孩子得到一時的快樂而縱容他的話,那麼孩子要承受的就是長久的不快樂,這其實是違背快樂教育的。借用一句話,就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3.父母虧欠孩子的是什麼
父母沒有為孩子提供更優越的生活,並沒有欠孩子什麼,但是父母如果沒有讓孩子擁有珍貴的品格,才是真正欠了孩子。
周末,我帶著辰辰去商場買文具。旁邊走來一對母子,孩子似乎不想買文具,一直想把媽媽拖走,媽媽卻不願意走。孩子有點不高興了,一邊嚷著要買一種新出的鞋(孩子當中挺流行的),一邊使勁拽著媽媽走向兒童鞋區。
媽媽苦著臉說:“寶寶,這鞋這麼貴,我們下次再買好嗎?等媽媽拿了獎金,就給你買,好不好?”
孩子大聲拒絕道:“不好,我就要現在買,必須現在買。”
媽媽還是不想買:“可是這種鞋要兩千多呢,這個月給你買了點讀機,已經花了一千多了。寶寶乖,聽媽媽的話。”
孩子說了一番令人吃驚的話:“才一千多而已,是你們自己沒本事,賺的錢少,如果你們能夠賺大錢,不就沒問題了嗎?”
辰辰在旁邊嘀咕了一句:“媽媽,這個小孩真是不懂事。”
我摸摸辰辰的頭,繼續看著。
媽媽聽了孩子的話,並沒有生氣,連連對孩子說:“是,寶寶說得對,爸爸媽媽沒本事,賺錢少,所以寶寶就體諒一下好不好,等媽媽有錢了再給你買。”
孩子見媽媽還是沒答應,大發脾氣:“你們沒本事,為什麼要我跟著你們受苦?為什麼不把我送到有錢的人家去?”
媽媽繼續懺悔:“對不起,寶寶,是媽媽不好,讓你跟著受委屈。”
我終於看不下去了,插嘴道:“大姐,你一味懺悔可不行,應該試著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
這位媽媽看了我一眼說:“孩子說得沒錯,確實是我們沒本事。如果我們是那種年薪百萬的人家,也不至於孩子要一雙鞋也舍不得買,是我們對不起孩子。”
我對這位媽媽的邏輯感到無語,也難怪孩子會這麼無理取鬧了。
這使我想起前不久的一件事。
那次,我們幾個家庭共度周末。中間聊起了春節去哪裏玩的話題,其中一個孩子問他爸爸可不可以帶他出國去玩。爸爸說出國太貴了,以後再帶他去。孩子一聽就不高興了,說為什麼人家的爸爸可以帶孩子出國,自己的爸爸卻隻能帶他在國內玩?爸爸解釋說,那是因為人家的爸爸賺錢多啊!孩子立刻反駁道:“那你為什麼不多賺一點,為什麼這麼沒用呢!”當時這位朋友非常尷尬,當場訓斥了孩子。孩子卻說:“你沒本事賺錢,就隻會罵我,隻能說明你無能。”朋友在我們的勸說下,沒有動手打孩子,隻是搖頭歎息著說,有時候想想,我們幹嗎要養孩子呢?小時候是個小白眼狼,大了就啃老,養孩子的父母都是想不通啊!
其他人也紛紛感慨現在的孩子缺少感恩的心。朋友埋怨了一通後,話鋒一轉,說:“其實孩子的要求也不是太過分,但我隻是一個打工的,如果我是老板,孩子的這種要求還不是小菜一碟啊。”
我問:“你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麵前說這種話呢?”
他點點頭說:“是啊,我也是為了孩子能夠了解我們家的現狀嘛。”
我說:“你這麼說,孩子的確了解了家裏的現狀。但是他不但不會體諒,更會覺得是你們虧欠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