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愛沒法照搬,愛的分寸靠自己(3)(2 / 3)

他們心情很不好,正好孩子的表現又不盡如人意,於是借題發揮:“我在外麵已經夠累了,你還不讓我省心,我怎麼會生了你這樣的孩子啊?”

孩子需要父母陪,他們說:“你都多大了,還要人陪,別煩我行不行啊?”孩子終於習慣了獨處,他們又說:“你這孩子怎麼回事,眼裏有沒有父母啊。我們這麼大的人在這裏,你也不知道過來陪我們說說話?”

這些場景是不是特別熟悉?

不管孩子怎麼做,總不能使他們滿意,即使他們暫時露了笑臉,緊接著就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則必須更加努力。可是不管孩子怎麼努力,總是距離他們的期望有一段距離,他們的期望就像天上的月亮,看得到,卻永遠也夠不著。

這類父母永遠處於失望中,似乎孩子渾身上下全是缺點。話說:以挑剔的眼光去看世界,看見的總是那些缺點。這樣的人往往缺少自省的精神,他們會看到別人身上的任何問題,唯獨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們總把自己永無止境的欲望說成是對孩子的愛,因為這是愛孩子,所以孩子就有義務使他們高興、滿意。隻要他們的期望沒有實現,就是孩子的錯。這類人在生活中往往對別人要求過高,對自己卻極為寬鬆。如果他們要求別人幫自己做十件事,而別人完成了九件,他們不會因為已經完成的九件而感激別人,卻會因為那一件沒有完成而耿耿於懷。他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缺乏付出的行為,而向身邊人拚命索取。

可即使這樣,他們的一生也不快樂,因為沒有人會永無止境地無條件滿足他們的要求,讓他們覺得開心。他們覺得別人總是辜負自己,讓自己失望。

我親眼見過一個孩子回敬父母的例子,值得大家深思。

這是一對南方父母,從小對孩子要求很高。孩子剛學會跳舞,他們就要求孩子學英語。孩子在父母的鞭策下,也確實比別的孩子更有能力。後來,這個孩子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後按照父母的要求回來工作。於是,他在當地找了一份行政工作,生活雖然不奢華,但是也算不錯。

可是父母看見對門的孩子出國留學回來自己開了公司,心裏就開始不平衡了:“人家的孩子真是有出息啊!你卻隻能給人打工!”

也許孩子在這麼多年的挑剔中,早就積壓了很多不滿和怨氣,這一次他沒有選擇忍受,而是反唇相譏:“你們天天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有出息,你們怎麼不去和人家的父母比比差距啊?人家的父母關心孩子的壓力大不大,在意孩子拚搏得累不累,你們隻會用鞭子抽打我,讓我加快速度跑。當你們嫌棄我這不好那不好的時候,怎麼不去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父母?”

當時這對父母氣得操家夥要揍孩子一頓,大罵孩子是個不孝的忤逆子,最後,孩子離家出走了……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做錯了,父母把孩子生出來養得這麼大,孩子怎麼可以頂撞父母?但是僅僅因為父母生養了孩子就要求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情緒,不能反駁,顯然有失公平。

(4)有條件的愛

如果父母對孩子說“你要乖乖聽話,不然我就不喜歡你了,媽媽就讓別人來帶走你”,孩子一般不會跳起來對媽媽說“你不應該這樣對我,這是不對的”,而往往會說“我會聽話的,媽媽你別不要我嘛”。於是媽媽滿意地說“隻要你乖乖聽話,媽媽怎麼可能不要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