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刻不容緩:高血壓並發症的預防與救治(2 / 3)

甜食吃得太多,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進而誘發動脈硬化。所以,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避免食用過甜食品。

九、不能吃得太鹹或調味過重

平時盡量避免食用醃漬食品和臘味食品、蜜餞等,烹調的過程中也應當減少調味料的使用。因為太鹹或調味過重的食物鈉含量過高,容易加重腦卒中。

十、不能攝入大量興奮神經的食物

平時少喝肉湯、雞湯能夠保護心腦血管係統和神經係統;少喝咖啡,因為咖啡中富含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此外,酒、濃茶、刺激性調味品都應當忌食。

高血壓合並腎功能衰竭如何防治

器官衰竭為高血壓患者晚期病變惡化之後的並發症,最初會表現為單一器官受損,慢慢地

可能會增加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器官受損。而眾多器官受損之中,腎功能衰竭是最常見的。

腎髒為血壓調節的重要器官,也是高血壓損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一旦高血壓對腎髒產生損害,還可能會因為腎髒對體液平衡的調節和血管活性物質等代謝障礙,增加高血壓的嚴重程度。不管哪種病因導致的腎髒損害,控製高血壓對於腎髒病變的防治都是非常有益的。

腎髒為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和高血壓之間關係密切,高血壓早期時,腎髒病變表現為飲水過多的時候容易出現水腫或飲食過鹹後血壓上升,而後,腎小管濃縮稀釋功能會慢慢降低,導致尿液增多,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上升。治療不及時,就會出現輕度到中度腎內小動脈硬化、萎縮、纖維化、腎功能衰退,血肌酐會上升等,並且,血液中尿素氮和血尿酸的量會增加。

血壓不斷上升、腎動脈的硬化程度越來越高,進而影響到腎小管的排泄、吸收,使得體內產生或代謝出的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有毒物質在體內堆積,這就是尿毒症。尿毒症為慢性腎功能不全發展至嚴重階段的結果,主要表現為代謝產物瀦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以及全身係統症狀。

高血壓患者如果已經達到了尿毒症階段,血壓就很難控製在理想水平了,而且還要忍受血液透

析、腹膜透析的痛苦,甚至還要通過腎髒移植手術來延續生命。

高血壓患者應當經常觀察自己的肢體是否出現浮腫,夜尿有沒有增多,因為上述症狀很可能預示著腎功能的損傷,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診。

那麼為了預防高血壓合並防腎功能衰竭都應當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盡量避免服用對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

很多藥物、毒物對腎髒均有損害作用。就拿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已經出現了腎功能異常,應當停用利福平,避免大劑量服用解熱鎮痛劑、阿黴素、氯尿嘧啶等。

二、預防感染

高血壓患者應當時刻預防感染的發生,一旦出現感染,應當立即使用抗生素,但是禁止使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以免加重腎功能惡化。

三、控製好血壓、血糖高

血壓會加重腎功能惡化,所以要嚴格控製血壓,通常情況下,血壓應當維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若血糖過高,應當及時應用胰島素,以降低腎功能衰退的速度。

四、早發現、早檢查

高血壓患者夜尿多,出現蛋白尿或短暫性血尿,應當及時檢查腎功能,檢測24小時尿蛋白量。那麼此類患者在飲食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1.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應當控製蛋白質攝入量,以減輕腎髒負擔,但並不意味著過少攝入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攝入

得太少會消耗肌肉和內髒組織,因此,一定要攝入優質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的利用率較低,代謝之後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因此不能任意食用。而動物性蛋白質為優質蛋白質,利用率較高,可適量食用。

2.適量增加熱量。適當的食物的攝入,如植物性油脂、蛋白粉等。因為限製蛋白質的情況下,米飯類的攝入量受到了限製,易導致熱量不足,體內蛋白質被消耗,尿素量增加等,身體會慢慢消瘦,身體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

3.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慢性腎衰竭的患者要補充適量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活性維生素D、葉酸、鐵等。

4.維持鈣平衡。鈣不足的時候,應當增加牛奶的攝入量,也可以補充適量的鈣或維生素D,能夠降低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發生率。

5.控製水分的攝入。腎髒衰竭,並且排尿量降低的時候,水分會蓄積體內,進而增加心血管負荷,引發全身水腫、體重上升、咳嗽、呼吸加速等,並發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包膜炎。並且,會由於透析中過度脫水而出現頭痛、惡心、嘔吐、肌肉痙攣等症。因此,應當避免大量飲水,可適當漱漱口、嚼口香糖,以緩解口渴之感。

6.控製鉀離子的攝入。鉀離子廣泛存在與肉類、深綠色果蔬、幹豆之中,腎功能衰竭的時候,腎

小管再吸收功能、腎髒清除率會降低,進而引發血鉀蓄積。血鉀過高會引發嚴重心髒傳導、收縮異常,引發心搏無力,甚至死亡。腎功能衰竭的時候,要避免食用鉀離子含量過高的果蔬,盡量不要吃生的蔬菜。烹調的過程中,蔬菜最好用開水燙一下,之後過濾其中的湯汁,再用油翻炒,以降低鉀的攝入量。

7.控製鈉離子的攝入。鹽、醬油、番茄醬等調味品中都含有大量鈉元素,醃製食品、罐頭中含鈉量也很高,鈉本身能夠調節水分平衡和肌肉活動,腎功能不全的時候不能將體內多餘的鈉離子排出體外,進而引發高血壓、水腫、腹水、肺積水等,加重心髒負擔,久而久之,導致心力衰竭。所以,日常生活中避免上述食物的攝入,盡量以天然食品為主,烹調的過程中可適當添加蔥、薑、蒜、辣椒、五香、肉桂等調味品,在增加食物口感的同時能夠避免高鈉。

8.控製磷離子的攝入。磷的主要功能為強化骨骼,幾乎每種食物中都含有磷,腎衰竭患者會因為腎髒而不能正常工作,將多餘的磷堆積在血液裏麵,引發高血磷,會導致皮膚瘙癢、骨骼病變。所以,患者應當慎食高磷食物,食物在進行烹調以前可以先放到開水中燙一下,能夠去掉部分磷元素。

高血壓合並肥胖症如何防治

肥胖和高血壓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情況下

,肥胖患者容易出現高血壓。兒童時就患上肥胖症,很容易出現血壓波動。而20~30歲的肥胖患者,高血壓的發生率比同齡正常體重者高一倍;40~50歲的肥胖患者,高血壓的發生率比普通人高50%。

調查發現,身體的超重程度和高血壓之間也有關係,體重越重,高血壓的發生率就越大,中度肥胖患者高血壓的發生率為身體超重者的5倍,為輕度肥胖患者的2倍。那麼肥胖患者到底為什麼誘發高血壓呢?下麵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1.肥胖患者血液總量上升,心髒血液的輸出量大,每分鍾排到血管中的血液量增多,這是肥胖患者出現合並高血壓的主要誘因。

2.肥胖患者血液裏麵的胰島素和普通人相當,但是肥胖者大都有多食習慣,而多食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引發高胰島素血症,進而刺激交感神經功能,引發血管收縮,進而增大血管外周阻力,引發血壓上升。高胰島素血症還會導致腎髒增加鈉的回吸收,提升血容量,引發血壓上升。

3.還要提醒患者注意,和正常體重的高血壓患者相比,肥胖型高血壓患者很容易合並脂質異常、糖尿病,再加上肥胖者體力活動比較少,因此容易出現動脈硬化。變硬的血管難以隨血液排入而擴張,使得血壓進一步上升。

但是,高血壓合並肥胖的患者通過減肥之後

,高血壓症狀能夠得到明顯減輕,甚至完全恢複正常。不但如此,減肥還能夠改善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同時增強患者體質,因此能夠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若通過減肥之後,血壓仍舊不能降至正常水平,應當服用降壓藥來控製血壓。

高血壓合並肥胖的患者應當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咽,每次吃飯的時間不能少於20分鍾;平時可增加適量雜糧、粗糧的攝入,利於身體健康;多吃些新鮮果蔬、高纖維食物;烹調過程中以清淡為宜,烹調的方法以蒸、煮、拌為主,盡量避免食用油炸、醃製之品。

為了減輕體重,高血壓合並肥胖的患者應當控製熱量的攝入,同時增加運動量,盡量不要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食物;注意減少零食熱量,比如花生、瓜子、幹果等;減少快餐食品的攝入,如薯條、炸雞、奶油等;戒煙限酒。

此類患者平時可增加大白菜、茄子、番茄、豆芽、芹菜、竹筍、牛奶、豆漿、魚、蝦、蒜苗、冬瓜、大豆及豆製品、海帶、木耳、香菇、山楂、燕麥片、蘋果、柚子等的攝入。

為了防止超重,首先應當從控製飲食、增加體育鍛煉方麵入手,尤其應當控製脂肪攝入量。此外,堅持鍛煉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時間緊迫而終止鍛煉。將合理膳食、運動鍛煉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

控製體重、血壓。

高血壓合並冠心病如何防治

合並高血壓的冠心病患者應當懂得如何控製血壓。首先,應當了解冠狀動脈供應特點。冠狀動脈係統裏的大部分分支行走在心肌中,心肌收縮會使得心髒壁內和心腔內壓力增大,擠壓冠脈分支,加大血流阻力,使得冠狀血流迅速下降,甚至有些血流由於受到壓力而向外膜血管中倒流。

血壓水平與冠心病死亡率呈現出直線相關,血壓下降能夠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長期患高血壓如果得不到救治,會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死於冠心病。

冠心病也叫缺血性心髒病,簡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高血壓為冠心病主要發生因素之一,其主要誘因為高血壓通過影響內皮和平滑肌細胞內膜通透性,進而引發動脈壁改變。

內皮細胞功能出現障礙,內膜表麵不平滑,大量血小板和單核細胞聚集到內膜上,黏附的血小板和單核細胞會釋放生長因子,同其他生長因子一起會引發平滑肌細胞從中層迅速遊離到內膜,通過結石讓結締組織增生,進而引發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進而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

想要預防高血壓合並冠心病應當合理調整飲食,限製飲食裏麵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並且要及時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的攝入量,以預防動脈粥樣

硬化。

平時應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在一定程度降血脂、降血壓、減輕體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環。從事適當的體力活動、堅持鍛煉者要比久坐者冠心病的發病率低。

提醒高血壓患者,清晨為心血管事件的高發時間,這是由於清晨人體交感神經興奮較高,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會導致小血管收縮,引發血壓上升,甚至引起心肌缺血。並且,此時人體中的血液黏稠度較高,易形成血栓、並發症。

及早發現、治療高血脂和高血壓、糖尿病等同冠心病的相關疾病,盡量消除、控製這些危險因素,對於冠心病的預防非常重要。

吸煙很容易誘發冠心病,調查發現,在35~54歲死於冠心病的人裏麵,吸煙者高於不吸煙者四五倍,戒煙之後,心肌梗死、冠心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並且,戒煙時間越長,效果越好,由此可見,吸煙量與冠心病的發病關係密切。

冠心病患者都應堅持哪些好的飲食習慣呢?

一、飲食七八分飽即可

美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將200隻猴子分成兩組,每組各100隻,一組猴子隨意吃飯;而另外一組飲食定量供應,每次隻讓它們吃七八分飽。

連續如此,10年之後,任意吃飯的猴子肥胖多,膽囊炎多,死亡近半;而飲食七八分飽的猴子大都身材苗條,體型適中,多數長壽。此項研究表明,過量

飲食不但會導致身體熱量、脂肪、葡萄糖攝入過量,進而引發肥胖,也容易使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增多,加重動脈硬化危險。此外,過量飲食之後,血液會集中在胃部,加重心髒負擔,進而誘發冠心病患者心絞痛。

二、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

通常情況下,健康人每天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應當維持在10克左右,即相當於400克蔬菜,或100克水果膳食纖維的量。蔬菜、水果中富含大量膳食纖維,如四季豆、菠菜、芹菜、紅薯、芋頭等。膳食纖維不但有助於減肥,還能夠預防結腸癌、乳腺癌、胃癌等,便秘等患者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有通便之功。並且,蔬菜中營養豐富,尤其是紅黃蔬菜,富含類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後能自行轉化成維生素A,有明目、抗癌等功效。

三、多吃黑木耳

1983年,美國的一位心髒病專家發現一位華裔患者血凝時間延長,血黏度降低。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得知這位患者常常到“中國城”裏吃“木須肉”。通過反複研究之後,確定血凝時間延長、血黏度降低為木須肉裏麵的黑木耳所致。

1985年,北京心肺血管醫療研究中心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證明,每天吃10克左右黑木耳能夠明顯抗血小板聚集、凝集、降低膽固醇之功,其抗血小板凝集之功同小劑量阿司匹林相當。

四、肉類食物攝入有原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以蔬菜和糧食為主,但是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類的選擇範圍逐漸擴大。可有些人雖然明知身患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等症,卻仍然忍不住吃肥肉,因為肥肉味香,能解饞。其實,肉類中壞膽固醇含量很高,大量攝入容易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所以,要嚴格控製肉類食物的攝入。

還有的人,聽說肉類食物中膽固醇含量高而改吃素食,這種做法也是有偏頗的。肉類食物中優質蛋白質含量豐富,富含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為人體正常生存、活動提供充足能量。所以,人體每天應當攝入足量蛋白質,每日瘦肉的攝入量更應當保持在100克左右。

牛肉、豬肉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食用此類肉時最好選擇較瘦的部分,雞肉要去皮烹飪,肉餡應當選擇上好的瘦肉。動物內髒,包括肝髒、肚、腸、腰子等富含膽固醇的肉類,都應避免食用。此外,火腿、臘腸、午餐肉、肉罐頭等膽固醇含量也非常高,應慎食。

煮和蒸都是非常好的烹飪方法,能夠讓脂肪充分流入水中,煮肉的過程中可以將漂浮的油脂撇出,以減少脂肪的攝入。

五、限製食鹽的攝入

食鹽雖然不會直接引發冠心病,但是食鹽卻和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等有密切的關係。長久以來,食鹽裏麵的鈉元素一直被認為是高血壓

的重要誘因之一,並且認為過量攝入食鹽會加重高血壓。所以,高血壓患者應當嚴格控製食鹽的攝入。高血壓患者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控製在6克以內,即使沒有患上高血壓的健康人也應當限製食鹽的攝入,不能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此外,食鹽裏麵的鈉離子對於心功能不全患者來說有諸多不良影響,甚至會加重患者心功能衰竭。每天攝入的6克食鹽也包含著調味品中的鹽量。

高血壓合並心力衰竭如何防治

心力衰竭就是指心髒各個機構或功能出現病變,使得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損,進而引發的複雜的臨床綜合征。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出現了心力衰竭,而此病也成為老年人患病、死亡的重要誘因之一。導致心力衰竭的因素很多,而血壓上升為心力衰竭的重要誘因。血壓長期偏高,尤其是收縮期高血壓合並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出現心力衰竭。

從中醫的角度上將,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應當從補心、健脾、補腎入手,不但能夠充足心氣,還能夠改善心髒功能。

中醫認為,心病及肺,若肺出現病變,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至膀胱;而脾主水穀之運化,腎主水液、司二便,脾肺腎髒虧虛,水液代謝就會紊亂,水飲泛溢於外,或停聚體內,或上淩心肺而下肢水腫、胃腸道瘀血、腹水、肺瘀血、肺水腫等,所以

,治療心力衰竭之水飲痰濁,要分清髒腑。利水能夠減輕心髒前負荷,進而改善心功能。但是氣虛時間過久會損陰,若長期大量使用滲濕利水之品,會耗液傷陰,導致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甚至陰竭陽脫。

不管是氣虛、陽虛,還是水濕痰濁,都可能導致血脈瘀阻、血行不暢,所以,血瘀經常會貫穿整個疾病曆程,在治療的過程中常常會在益氣溫陽的同時加活血化瘀之品,這樣就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心髒後負荷。

那麼哪些飲食習慣能夠對高血壓合並心力衰竭的防治有益呢?

一、鉀的攝入要平衡

鉀的攝入量平衡與否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見的電解質紊亂之一。臨床上,常見缺鉀引發的嚴重心律失常、腸麻痹、呼吸麻痹等,而且容易誘發洋地黃中毒,引發嚴重後果。因此,長期服用利尿劑的患者要增加含鉀量高的食物的攝入,如橘子、香蕉、紅棗等。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服用藥物鉀,或者服用含鉀較高的利尿中草藥,如金錢草、魚腥草、茯苓等。

還要注意,如果排泄鉀的量低於攝入鉀的量,會引發嚴重高鉀血症,多出現在嚴重心力衰竭、伴隨著腎功能減損、應用保鉀利尿劑不慎的患者身上。輕度患者可控製鉀和鈉的攝入量,同時停用保鉀利尿劑。中度或重度高鉀血症應當及時應用藥物。

二、補充維生素

充血性

心力衰竭患者進行低鈉飲食的時候會覺得食之無味,再加上胃納較差,因此,應當增加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的攝入,必要的時候,可口服維生素B、維生素C等。維生素的缺乏對於心髒健康不利,如缺乏維生素B1容易導致腳氣性心髒病,還可能誘發高排量型充血性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