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刻不容緩:高血壓並發症的預防與救治(3 / 3)

三、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心髒病患者的血液循環功能較差,出現胃腸道水中、瘀血,進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所以,攝入的食物應當容易被消化,最開始可食用流體食物、半流體食物,逐漸恢複正常飲食。

四、鈉鹽的攝入要適宜

鈉鹽的攝入量增加很可能會加重原本出現的心力衰竭症狀。為了預防、減輕相關症狀,可以根據病情選擇無鹽、低鈉、低鹽飲食。其中,無鹽飲食就是指烹調的過程中不添加食鹽和醬油,全天飲食之中含鈉量低於70毫克。低鹽就是指烹調的過程中,食鹽的用量不超過2克\/天。低鈉就是指除了烹調的時候不添加食鹽和醬油外,全天攝入食物的含鈉量應當低於500毫克。

五、電解質攝入應平衡

鈣和心肌收縮之間關係密切,低鈣能夠減弱心肌收縮,高鈣會引發期外收縮和室性異位收縮,因此,保持鈣平衡對於在心力衰竭的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增加鎂元素的攝入對於此病的治療有益,因為鎂元素能夠解除心髒中的毒性物質,

以維持心髒正常的工作節律。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過程中,可能會由於鎂元素的攝入量不足或服用利尿劑藥物,使得鎂元素的排出量過高或吸收不足,引發鎂元素濃度下降,不及時糾正,會加重心力衰竭,進而誘發洋地黃中毒。

六、宜攝入多糖碳水化合物

此類患者多糖碳水化合物每日的攝入量應當保持在300~350克\/天,容易消化,在胃中停留的時間較短,胃排空快,能夠減少心髒受胃膨脹的壓迫。最好選擇富含澱粉和多糖的食物,防止攝入過量蔗糖、甜點等,以免出現脹氣、肥胖、甘油三酯上升等。

七、飲食有度

心髒病患者的飲食要有度,每天總熱能應當分成四五次攝入,以降低少餐後胃腸過度充血,以免增加心髒負擔。晚餐要清淡,並且晚餐時間宜早,晚餐過後就不要再吃任何食物了。

八、脂肪攝入不能過多

過量攝入脂肪會抑製胃酸分泌,影響胃腸消化功能,還可能會包繞心髒、壓迫心肌,或腹部脂肪過多引發橫膈上升,壓迫心髒,出現悶脹不適。此外,脂肪產熱量高,不利於消化,容易增加胃部不適。因此,肥胖患者要控製好膳食中脂肪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0克。

九、熱能、蛋白質攝入量不能過多

通常情況下,蛋白質的攝入量是不用嚴格限製的,每天每千克體重1克,每天50~70克,但是,蛋

白質有著特殊動力學作用,很可能會增加機體代謝率、心髒額外能量需求,因此,嚴重心力衰竭的時候,蛋白質的攝入量也是要進行限製的,每天每千克體重0.8克。並且,肥胖對於循環、呼吸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出現心力衰竭的時候,可能為更加嚴重的誘因。肥胖還會增加心髒本身的負擔,所以,患者的體重應當維持在正常水平或略低於正常水平,應當選擇低熱能食物。

十、水的攝入量不能過多

有學者認為,普通患者每日液體的攝入量保持在1000~1500毫升,可根據病情和個體習慣而定,若心力衰竭較嚴重,特別是伴隨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排水能力降低,可能會誘發稀釋性低鈉血症,為頑固性心力衰竭的誘因。應當在采取低鈉飲食的過程中控製水分攝入。一旦出現上述狀況,可以將液體攝入量限製在500~1 000毫升,同時采取藥物治療。

高血壓合並糖尿病如何防治

臨床上很多高血壓患者伴隨著糖尿病,二者被稱作同源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兩種疾病在病因、影響、危害上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經常合並發作。

高血壓為糖尿病心血管、微血管並發症的重要危險因素,收縮壓每下降10毫米汞柱,與糖尿病相關的任何並發症的發生率,甚至死亡率都會下降10%以上,降壓治療能夠將糖尿病心血管

病的發生率降至74%。

在糖尿病患者裏麵,一半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合並高血壓,所以,和非糖尿病患者比起來,糖尿病患者出現高血壓的可能性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高血壓合並糖尿病患者出現終末期盛衰的風險比普通患者高五六倍,從這裏我們也能看出,糖尿病、高血壓的並存提高了心、腦、腎、靶器官發生的風險,並且常常伴隨著其他心血管疾病,如白蛋白尿、血脂紊亂、高凝狀態等。

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中若合並高血壓,那麼患左心室肥大、微量白蛋白尿、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會增大一倍。

那麼高血壓合並糖尿病的患者應當如何用藥呢?

糖尿病患者的血壓如果已經達到130\/80毫米汞柱,應當采用非藥物治療,如戒煙限酒、適量運動、限鹽、調節飲食結構等,如果持續3個月的非藥物治療後,血壓仍然沒有降到130\/85毫米汞柱,應當服用適量降壓藥物,通常情況下,可選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抗結劑、α1受體阻滯劑、利尿藥、β受體阻滯藥等。並且,此類患者還應堅持適宜的飲食習慣,下麵就來詳細地介紹一下:

一、了解食物特性

首先,患者應當掌握各種食物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特別是含糖量。並且,還要明確哪些食物自己不能吃,哪些食物要少

吃,哪些食物可以適量多吃些等,還應當懂得營養價值相同的食物之間的交換方法。

二、控製總熱量的攝入

患者應當嚴格控製總熱量的攝入,每天攝入的每種食物都應當進行熱卡的計算。

三、控製主食的攝入量

通常情況下,休息的患者每天主食的攝入量應當保持在250~300克;輕體力勞動者每天主食的攝入量應當保持在350~400克;重體力勞動者每天主食的攝入量應當保持在450~550克。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土豆、山藥、粉條等,如果食用上述食物可相應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主食可輪換食用或混合食用,能夠提高營養價值。

四、粗細糧的搭配

主食定量之後,應當盡量多吃粗糧、豆類、蔬菜,這些食物中富含粗纖維、維生素、無機鹽,能夠有效預防血糖吸收過快,還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便秘等。

五、不宜過量飲酒

酒中富含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隻能為身體提供熱能,每克酒精的產熱量高達29千焦,長期飲酒,對肝髒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容易引發血清甘油三酯上升,少量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飲酒之後可能會出現心慌、氣短、麵頰紅燥等,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飲酒。

高血壓合並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正在進行體育活動,應當注意,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同時服用降

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那麼運動之前應當攝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情況下,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減少胰島素的注射量,同時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防止出現血糖濃度過低。

六、不宜大量吃水果

水果容易消化、吸收,並且富含果糖、葡萄糖,因此食用水果後血糖會迅速上升,不利於患者病情的緩和。患者可以根據血糖、尿糖來控製病情,靈活掌握水果的食用量、食用種類等。

七、不宜使用過量甜食

高糖食物容易被機體吸收,因此會誘發血糖上升,進而增加胰島素負擔,加重病情。所以,此類患者不能食糖、果糖、蜂蜜、甜食,也最好不要喝含糖飲料。

高血壓合並高尿酸血症如何防治

高血壓患者容易患高尿酸血症的誘因雖然到目前為止尚不明確,但是可能的因素如下:高血壓引發血管病變,會導致組織缺氧,使得患者體內乳酸生成增多,乳酸會抑製尿酸自腎髒排出,進而引發血液尿酸量上升;利尿藥一直為抗血壓的首選藥物,但部分高血壓患者服用噻嗪類利尿劑降壓時間過久後,血容量會下降,使得尿酸在腎髒中大量重吸收,進而增加尿酸含量。尿酸患者雖然不一定會出現明顯臨床症狀,但血尿酸長期處在高水平,患者容易痛風。

研究發現,高血壓合並高尿酸血症的時候,患者容易出現腎功能不全、冠心病

、腦梗死等症,那麼高血壓合並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當怎樣控製病情呢?

(1)高血壓和高尿酸都會對腎髒產生損害,所以,高血壓合並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當在選擇降壓藥的過程中應用一些能夠保護腎髒的藥物。此類降壓藥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有報道稱,氯沙坦(屬於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是目前唯一一種既可以降血壓,又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藥,而且此藥物降壓持續的時間長,對心、腦、腎等髒器都有很好的保護之功。所以,氯沙坦為高血壓合並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選降壓藥物。

(2)高血壓合並高尿酸患者能夠在醫生指導之下服用促尿酸排泄藥物。若患者合並痛風,還要針對痛風進行治療。現在,常用促尿酸排泄藥物包括丙磺舒、磺吡酮。但是要注意,尿路結石患者和每日尿酸排出量超過600毫克的患者不宜服用此類藥物。並且,患者在服藥期間應當多喝水,同時服用碳酸氫鈉等堿性藥物,防止尿酸鹽沉積到尿道之中,形成結石。

(3)高血壓合並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噻嗪類利尿劑、水楊酸類藥物治療疾病。常見噻嗪類利尿藥包括:雙氫克尿噻、氯噻嗪等;常見水楊酸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賴氨酸阿司匹林等。

介紹完此類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法,再來為大

家介紹一下這類患者的飲食宜忌有哪些:

1.蛋白質攝入要適量。標準體重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克,全天蛋白質攝入量為40~65克,應當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可適量攝入無核蛋白的蛋白質,如牛奶、雞蛋。但是要注意,無論攝入哪種蛋白質,都應當控製在允許範圍內。

2.碳水化合物攝入要適量。熱量主要來源應當是植物性食物,如麵粉、米等,但是不能過量,因為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會增加尿酸的排出、生成。

3.均衡飲食。慢性痛風或緩解期痛風的患者應當均衡飲食,可適當放寬嘌呤攝入限製,自由選擇嘌呤含量較少的食物,注意,每日嘌呤的攝入量應當低於75毫克。平時注意控製體重,避免過度饑餓、飽食,平時多喝水,少吃食鹽、醬油。

4.增加水分的攝入。平時多吃些水分含量充足的水果、食品,每天液體的攝入量應當維持在2 000~3 000毫升,這樣就能夠保證排尿量,促進尿酸排出,腎功能不全者應適量飲水。

5.控製脂肪攝入。此類患者每日脂肪的攝入量應當保持在50克左右,能夠促進尿酸正常排泄。限製總熱量的過程中,患者體重會發生變化,但是要注意,短時間減肥是不可取的,因為熱量突然大量減少,容易誘發酮血症。酮體、尿酸爭著排出體外,尿酸的排出量

就會降低,容易促進痛風急性發作。因此,日常應當以素食為主,少量食用肉類、禽類、魚類等,食用時可將其放入沸水鍋中燙一下,充分排出肉中的嘌呤,降低嘌呤的攝入量。

6.控製高嘌呤食物攝入。急性痛風患者每天嘌呤的攝入量應當在150毫克以下,防止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攝入。平時不可食用高嘌呤食物:動物內髒、沙丁魚、鯉魚、扁豆、幹豆類、肉汁、肉湯等。

7.禁食刺激性食物。刺激性較大的香辛料、調味品都是應當限量食用的,如酒、辛辣調味品等。

妊娠高血壓如何防治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指的是懷孕五個月之後出現高血壓、浮腫、蛋白尿等症,重者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這種疾病嚴重威脅著母體和胎兒的生命安全,但是到目前為止,尚不明確此病的誘因,所以很難完全避免。但是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確診的妊娠高血壓隻要定期做產前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注意休息就能夠很好地控製病情。

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妊娠期高血壓症呢?

1.高血壓。血壓不低於140\/90毫米汞柱,或者血壓比懷孕以前或懷孕早期時升高25\/15毫米汞柱,最好測量兩次,間隔時間為6小時。

2.蛋白尿。單次尿蛋白不低於30毫克,最少檢測兩次,間隔時間為6小時;或者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不

低於0.3克。

3.水腫。體重增加高於0.5千克\/周是隱性水腫。可以按照水腫的嚴重程度將其分成局限踝部及小腿(+);水腫延及大腿(++);水腫延和會陰部、腹部(+++)三個級別。

根據上述三個指標來判斷高血壓:僅有高血壓,伴隨或不伴隨水腫,不伴隨蛋白尿。

那麼妊娠期高血壓都有哪些危害呢?

1.腦。容易引發腦部動脈痙攣,導致腦組織缺血、水腫,進而表現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抽搐等症,甚至腦部血管收縮,伴隨血管栓塞,有點狀出血,患者還常常會昏迷。

2.腎髒。腎髒缺血,毛細血管栓塞容易引發腎功能受損,進而出現尿少、蛋白尿,甚至腎功能衰竭。

3.心髒。心髒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會引發心肌缺血、水腫、點狀出血和壞死。因為周圍動脈痙攣,會增加阻力,加重心髒負擔,出現心髒衰竭。

4.肝髒。重度妊娠高血壓容易導致表麵出血,進而出現上腹部不適,血腫、甚至肝破裂出血。

5.眼。視網膜小動脈痙攣、缺血和高度水腫的時候,會伴隨眼花、視力模糊等症,甚至出現暫時性失明。

6.對母體和胎兒。妊娠高血壓容易導致胎盤早期剝離、腦出血、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腎功能衰竭、產後血液循環障礙等。腦出血、心力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為妊娠高血壓患者

主要的死亡原因。

7.對胎兒的影響。孕婦本身病情越嚴重,對胎兒的影響就會越大,重度妊娠高血壓為早產、宮內胎兒死亡、死產、新生兒窒息或死亡的主要誘因。

那麼妊娠期高血壓的高發人群有哪些呢?

年輕初產婦和高齡初產婦;體型矮胖者;營養不良,尤其嚴重貧血患者;患有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合並妊娠的患者,發病率高,病情複雜;雙胞胎、羊水多、葡萄胎發病率高;有家族史,比如孕婦的父母輩曾出現過妊娠高血壓;冬季和初春寒冷季節氣壓上升,容易導致妊娠期高血壓。

那要怎樣做才能預防妊娠高血壓呢?

1.妊娠早期測量一次血壓,之後定期檢查血壓,尤其在妊娠36周之後,每周都要觀察血壓和體重變化,有沒有蛋白尿和頭暈等自覺症狀。妊娠如果出現在寒冷冬季,應當加強產前檢測,秉承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

2.妊娠中、晚期營養要充足,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葉酸、鐵劑的補充,對於妊娠期高血壓的預防非常有幫助。因為母體缺乏營養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

3.輕度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應當嚴密監測母體和胎兒,直到妊娠37周,如果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可以根據產科情況采取適當的方法終止妊娠。

4.重度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胎齡如果大於37周,應當立即終止妊娠

,胎齡小於5周要促胎肺成熟之後再終止妊娠。

5.對於有妊娠高血壓家族史的女性來說,妊娠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各項指標的檢測。孕前患上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的患者也應考慮妊娠高血壓的發病。

那麼妊娠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都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飲食秉承高蛋白、高鈣、高鉀、低鈉原則。孕婦應適當增加蛋白質、鈣、鉀的攝入,同時注意低鈉飲食。可多吃些魚、肉、蛋、奶、新鮮蔬菜,及時補充鐵和鈣,少吃過鹹食物。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都應當保持在100克左右,食鹽的攝入量控製在6克以下。遵循上述原則,就能夠很好地預防妊娠高血壓。

2.增加鈣和鋅的攝入。調查發現:增加鈣和鋅的攝入量能夠降低妊娠高血壓的發病率,孕婦平時可適量增加魚類、奶類、蝦類等食物的攝入。

3.合理飲食。孕婦一定要遵循合理飲食的原則,控製體重的增加。

4.補充硒元素。研究發現,硒元素和妊娠高血壓之間的關係密切,硒元素的主要來源為各種食物,如海產品、動物肝髒、瘦肉、穀麥等。隨著妊娠時間的推移,孕婦體內的硒元素含量會降低,妊娠高血壓的孕婦體重硒元素的缺乏會隨著病情的嚴重而加重,補充硒元素之後,平均動脈壓、尿蛋白、水腫等都能夠得到改善,進而降低妊娠高血壓的發病

率。

5.控製脂肪攝入。盡量避免攝入動物脂肪,可用植物油脂代替,因為植物油脂不但能夠為胎兒提供充分的脂肪酸,還能夠協助清除多餘脂肪。

6.控製熱能攝入。肥胖孕婦如果攝入過量能量物質,很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壓,所以,孕前超重或者是本身就已經患上高血壓的女性應當控製熱能攝入,將體重控製在正常範圍。

7.限製鈉鹽攝入。鈉鹽的攝入應當控製在6克以內,並且避免高鹽食物的攝入。如果本身喜歡鹹味食品,可用部分鉀鹽來代替鈉鹽,以改善烹調口味。或是用蔥、薑、蒜等調味品代替味精、雞精、醬油等調味料,以降低鈉鹽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