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
高血壓患者的日常保健及調節
1.心寬病自去:心態與健康同在
情緒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
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了忙碌、緊張,各種負麵情緒也在眾多無奈中變得頻繁。焦躁、抑鬱、煩悶等接踵而至。負麵情緒不但會影響血壓水平,還可能會誘發高血壓。
專家提醒,工作的時候應當注意細節問題,有些工作,比如不能給人成就感、安全感,或是被動的工作等,都可能和血壓有關。情緒波動,無論是大喜還是大悲,都可能導致血壓暫時性升高,這是因為神經和精神因素會誘發高級神經紊亂,進而使得調節血壓的自主神經中樞過度反應,血液裏麵的活性物質上升,如兒茶酚胺分泌量,小動脈出現痙攣收縮,引發血壓上升。所以,即使是健康人,也應當懂得控製好自己的情緒,這對於高血壓的防控來說非常重要。
那麼為什麼情緒激動的時候血壓會上升,情緒平靜的時候血壓又會恢複到正常狀態呢?因為情緒屬於高級神經活動,情緒激動的時候,大腦皮質會作用延髓的心加速中樞、縮血管中樞,使得交感腎上腺係統活動明顯加強,這個時候,交感神經末梢會釋放神經介質——去甲腎上腺素,它是由腎上腺髓質分泌而得,之後進入血液之中,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會增大。在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共同作用下,心髒的收縮會變得更
強、更快,心輸出量加大;此外,身體大部分地方小血管會收縮,進而增大血管外周阻力。心輸血量上升、外周阻力增大,血壓便會上升。安靜一段時間後,大腦皮質神經衝動會下降,交感腎上腺係統活動降低,血壓便會降低。並且,血壓上升的時候,會通過主動脈弓、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反射恢複血壓。
主動脈弓、頸動脈竇上的壓力感受器能夠感受到血壓變化。正常的血壓波動,對壓力感受器會產生一定的刺激,神經衝動分別沿主動脈神經、竇神經傳到延髓,調整心血管運動中樞緊張性,進而保持動脈血壓相對恒定。一旦動脈血壓升高,主動脈弓、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就會感受到較強的神經衝動,傳到延髓中樞的衝動增多,心抑製神經中樞緊張性就會上升,心加速中樞、縮血管中樞緊張性會降低,心交感神經、交感縮血管神經傳出的衝動變弱,從心迷走神經傳出來的衝動增加,心跳就會變慢,心輸出量減少,外周阻力下降,血壓便會恢複至正常。
性格與高血壓之間的關係
在上一節中我們也提到,情緒會影響血壓波動。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一些人由於情緒波動而出現麵色發紅、發白、發青,甚至盛怒之下昏厥、卒中。那為什麼有的事在某些人看來是小事一樁,而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卻不可饒恕呢?這和人的性格有
著密切關係。
調查顯示,個性過強,易激動,容易急躁,難以自控,過分自負,刻板固執,生性多疑,個性古怪,或壓抑而且抱有敵意,有攻擊傾向者,均容易導致體內代謝失調,生理功能紊亂,甚至會罹患高血壓。有調查顯示,這類人群占高血壓組的19.71%,從這裏我們也能看出,這種極端內向型性格為高血壓病的重要誘因。
那麼為什麼具有上述性格者容易出現高血壓?
人的情緒在出現變化的時候,大腦皮質、丘腦下部的興奮性會上升,體內經常會產生出一些特殊物質,如腎上腺素、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等,它們會引發血管痙攣,血壓上升。
原發性高血壓為生物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綜合作用引發的疾病。某些心理研究者認為,人格決定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高血壓的發生也可以說成是身心係統不能適應外界環境所致。此外,人格特征影響著人對環境變化導致的反應。先是生理反應,不同的人生理反應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受到刺激的時候,生理反應迅速而持久;而有的人則緩慢而短暫。正是這種生理反應的不同,表現出了不同人格特征致病程度的不同。
還有就是心理反應,當個體受到緊張刺激之後,做出的主要心理反應為情緒變化,而人格特征是影響情緒變化反應的形式。不良刺激主要有悲哀、憤怒、憂鬱等
,若這些不良刺激長期存在,就會引發某些生理、生化指標處在高水平狀態,導致某些器官承擔負荷過大,甚至受損,久而久之就會引發器官衰竭,機體發病。
通過上麵的敘述大家也能看出,不良情緒為高血壓疾病的誘因之一,而性格特征為情緒的基礎,所以,想要預防高血壓,應當懂得改變自己的性格特點,懂得調節自己的情誌,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環境,糾正不良個性。
平穩血壓,從平穩心態開始
人在受到威脅時會產生焦慮、憤怒的情緒,此時的心率會加速,血壓會上升。如果情緒反應是暫時的,那麼體內的生理、生化變化很快就能複原,身體健康不會受影響。
情緒為心理反應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疾病的發生關係密切,統計結果顯示,現代人類疾病中一半以上為不良心態、惡劣情緒所致。長期焦慮、憂鬱、精神緊張為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因素。隻有通過心理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
高血壓和精神因素的關係密切,負麵情緒不僅會導致高血壓,還會影響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和康複,好情緒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非常有益。所以,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應當注意控製情緒,提高對情誌療法的重視程度。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產生負麵情緒,因為人的一生不會十全十美,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覺得生氣、憤怒,存在負麵情緒不
可怕,關鍵是看你怎麼處理負麵情緒。研究發現,人在暴怒、激動的情況下,血壓會迅速上升30毫米汞柱左右,長期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腦皮質功能紊亂,皮質下血管舒縮中樞的調節作用就會出現障礙,使得血管處在收縮狀態,引發全身小動脈痙攣,進而引發高血壓。
所以,不良情緒為高血壓誘因之一,性格特征為這個誘因的重要因素。想要預防高血壓的出現,一定要保持穩定的情緒,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
如今這個時代,競爭隨處可見,生活節奏緊張、迅速。工作和精神壓力都非常大。尤其對於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來說,上有老下有小,不但要顧家,還要在外奔波勞碌,因此,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脾氣是最不好的,容易焦慮、急躁。
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心情憂鬱為導致高血壓及其他慢性疾病的誘因之一。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某人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大,休息不好,高血壓又犯了。
我們都知道,人到中年以後,血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動脈硬化,可能會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出現堵塞,但是,憤怒、焦慮、生氣等負麵情緒可以因為冠狀動脈痙攣在1分鍾之內完全閉塞。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心理因素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多大。
那麼有些人說了,誰想生氣啊,可讓你憤怒的事情就擺在眼前
,怎麼可能控製住情緒?下麵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控製情緒的方法。
1.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更應當保持情緒的穩定,防止情緒大起大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無力改變,關鍵是看我們怎樣去對待這些事,很多時候,當時讓我們傷心、難過、氣憤的事情回過頭再想時已經不覺得有什麼了。應懂得變換角度看問題,調節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