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順應四季做好養生,有效防治高血壓(3 / 3)

皮200克,做成藥枕。具有雙補陰陽之功,針對的是陰陽兩虛型高血壓。

四、菊花決明枕

取白菊花或野菊花1 500克,決明子1 000克做成藥枕。具有平肝瀉火,明目降壓之功,針對的是肝火上炎型高血壓。

五、茶葉枕

取浸泡過的茶葉渣2 000克,然後將浸泡後的茶葉渣收集好曬幹或烘幹,最後裝到枕芯中,做成藥枕。具有清涼瀉火、平肝降壓之功,針對的是肝火上炎型高血壓。

六、天麻鉤藤枕

取天麻200克,鉤藤1 500克,羅布麻葉300克,研成粗末,做成藥枕。具有平肝熄風,清肝降壓之功。針對的是肝風內動型高血壓。

七、菊芎丹白枕

取菊花100克,川芎400克,丹皮、白芷各200克。體胖、午後潮熱者,可增加丹皮用量至300克;頭痛遇寒即發者可增加細辛2 000克。此藥枕具有清肝明目,活血通絡之功。針對的是肝鬱化火型高血壓。

八、黑豆磁石枕

取黑豆、生磁石各1 000克。先將生磁石打碎成高粱粒大小,同黑豆混合均勻,裝到枕芯裏麵,做成藥枕。此藥枕具有滋補肝腎,養陰降壓之功。針對的是肝腎陰虛型高血壓。

九、晚蠶沙枕

在夏季的時候收集家蠶幼蟲新鮮糞便,立即曬幹或烘幹,除掉裏麵的雜質,裝進枕芯,做成藥枕。此枕具有化濁除濕,祛痰降壓之功。

針對的是痰濁內蘊型高血壓。

中藥降壓,要辨證施治

從中醫的角度上說,高血壓為情誌所傷、飲食失節、內傷虛損等因素引發人體中陰陽失衡所致。特別是肝腎陰陽失衡、腎陽不足,肝陽上亢等下虛上實症,長期不愈,均可能損及陽氣,最終形成陰陽兩虛證候。

高血壓病通常分成肝陽上亢、肝火上炎、肝腎陰虛、陰陽兩虛、肝膽火盛、陰虛陽亢、痰濕阻逆、瘀血阻絡等類型。

現在,中醫治療高血壓的中藥、中成藥的種類也很多,對於中藥或中成藥的選擇,應當在中醫指導下應用,對高血壓的治療講究辨證施治、整體調理,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千萬不能盲目用藥,以免耽誤病情。下麵就來分別介紹一下適合高血壓患者的中草藥和中成藥:

一、中草藥

玉米須:每天取幹玉米須30克煎汁,代替茶來飲用,3個月左右即可生效,並且能夠鞏固降壓療效。玉米須的降壓之功主要和擴張末梢血管、對抗腎上腺素升壓效應有關。玉米須還具有非常好的利尿、消除高血壓蛋白尿之功。

野菊花:野菊花味辛苦,性寒。內含多種揮發油,油中含樟腦、樟烯、當歸酸酯。具有非常好的降壓之功,其作用機製為通過對抗腎上腺素,擴張血管、抑製血管運動中樞降壓。適應證:頭痛、眩暈、目赤等症,服用量為10~15

克。

葛根:葛根中富含葛根素,通過阻斷β受體而降壓。它還能夠改善腦部血流量和機體動脈循環、冠狀動脈血流量等。適合高血壓伴隨著冠心病和腦血流供應不足的患者。每天取葛根30~50克,煎煮成汁,上下午分服,能夠改善高血壓頸項強痛、頭暈頭痛、耳鳴、肢體麻木等。但是用此藥降壓效果不明顯,應當同山楂、菊花、決明子一同服用。

丹參:丹參味道微苦,能夠直接作用在小動脈壁上,進而降低外周阻力,鬆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降低心率,同時活血化瘀。丹參之中含有丹參酮、異丹參酮、隱丹參酮、丹參酚和水溶性丹參素,還含有兒茶酚醛、原兒茶酸、維生素E等,具有非常好的鈣離子通道阻滯之功。適應證:胸悶、頭痛、舌暗等瘀血阻滯,使用量為5~10克。

黃連:黃連中含有小檗堿,能夠擴張血管,抑製升壓反應、血管運動中樞作用,進而達到降壓之功,並且還能夠擴張血管、改善腎血流量、抗高血壓、降低血糖,因此適合伴隨著腎髒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服用。每天煎服30克的黃連,同仙茅、當歸、巴戟天、知母、黃檗一同熬成湯藥飲用效果更佳。但是要注意,黃連味苦寒,脾虛便溏者應當慎用。

澤瀉:味甘性寒,富含澤瀉醇A、B,揮發油,膽堿,卵磷脂,維生素B,鉀鹽等,

能夠通過促進排鈉,降低細胞外液容量,擴張外周血管,進而降壓。屬於利尿降壓藥物,能夠利水滲濕,適合眩暈、肢腫、舌苔滑膩的患者服用。使用量5~10克。

石決明:具有鎮靜、擴張外周血管、加速利尿、調節鈣代謝之功,進而降壓。石決明中富含碳酸鈣,以及二十多種氨基酸、膽素、殼角質等,對人體健康有益。適應證:頭昏目眩、目赤、便秘、煩躁、肝陽上亢、肝腎陰虛等。可與菊花、鉤藤、生地同用。使用量15~30克。

杜仲:味甘性溫,內含杜仲膠、生物堿、樹脂等,能夠擴張血管、降壓,還能夠降血脂。與枸杞配伍,降壓的效果更好。此外,杜仲還具有溫補之功,適合眩暈,並且伴隨著腰酸腿軟的患者,使用量10~15克,陰虛火旺者應當慎重使用。

鉤藤:具有平肝熄風、鎮靜之功。內含降壓成分鉤藤堿、異鉤藤堿、去氫鉤藤堿、毛鉤藤堿等。降壓之功同鈣離子拮抗有關,也就是抑製鈣離子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進而降壓。同西藥鈣離子拮抗降壓藥相似,但是沒有不良反應。此外,鉤藤還可抑製神經節、抑製神經末梢遞質釋放、抑製血管內感受器,進而降壓。取鉤藤30克用水煎服,每天早晚分服,可降壓,能夠緩解高血壓頭痛、頭暈耳鳴、心悸之功。適應證:

頭目脹痛、眩暈、煩躁,使用量10~15克。

二、中成藥

安宮降壓丸,具有清熱鎮靜、平肝降壓之功。針對的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適應證:頭暈目眩、腦脹項痛、心悸、失眠、多夢、易煩易躁。每次服用1~2丸,每天服2次。

降壓避風片,具有清熱平肝、降火之功。適應證:頭痛、目赤、口苦、煩躁易怒等,針對的是肝火上炎型高血壓,每次服用3~6片,每天服2次。本品為中西藥配伍組方,內含利尿劑,不能同西藥利尿降壓藥同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複方羚角降壓片。具有平肝抑陽之功。適應證:頭暈目眩、風氣內動、中風先兆等。針對的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每次服用4片,每天空腹服用3次。此藥可預防腦卒中。

降壓靈片。具有清熱利水、平肝潛陽之功。適應證:頭痛、頭暈、耳鳴、眼脹、煩躁易怒等,針對的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每次服用6片,每天服3次。

降壓袋泡茶。具有清熱瀉火、平肝明目之功。適應證:頭痛、目赤、麵紅、耳鳴、口苦、小便黃赤等,針對的是肝火上炎或肝火亢盛型高血壓。沸水泡飲,每次服用1袋,每天服3次。

降壓丸。具有清肝滋腎、瀉火之功。適應證:頭痛眩暈、耳鳴、腰痛等,針對的是肝陽上亢型、肝火上炎型高血壓,每次服用6克,每天服3次。

羅布麻降壓片。具

有平肝潛陽、熄風活血之功。適應證:頭暈目眩、動脈硬化、血脂上升等,針對的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每次服用4~6片,每天服3次。

高血壓速降丸。具有清熱息風、平肝降逆之功。適應證:頭暈目眩、頭脹頭痛、項強頸痛、麵色紅赤、煩躁不安、吐字不清、步履蹣跚、感知能力下降等症。針對的是痰火壅盛型高血壓,每次服用20小丸,每天服2次。

牛黃降壓丸。具有清心化痰、平肝瀉火之功。適應證:頭目暈眩、煩躁不安等症。針對的是痰火壅盛型高血壓,每次服用20丸,每天服3次。

山綠茶降壓片。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潛陽之功。適應證:高脂血症,眩暈耳鳴、頭痛頭脹、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針對的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每次服用4片,每天服3次。

山楂降壓片。具有滋陰平肝之功。適應證:眩暈耳鳴、煩躁失眠、腰膝酸軟、四肢麻木,針對的是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每次服用5片,每天服3次。注意:胃酸過多者慎服。

腦立清。具有清肝泄熱、平肝潛陽之功。適應證:眩暈耳鳴、頭痛頭脹、心煩失眠、痰黏作嘔等症。針對的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水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3次。注意:孕婦忌用。

菊明降壓片。具有降壓利尿之功。針對的是高血壓病和慢性腎炎型高血壓。每次服用6克,每天服3次。

鎮心降壓片。具有降壓寧心之功。適合各種類型高血壓。每次服用4~6片,每天服用3次。

脈君安片。平肝熄風、解肌止痛之功。適合各型高血壓。每次服用5片,每天服用3次。此藥中含有雙氯噻嗪,不宜同西藥利尿劑同服。

降壓片。具有平肝降壓之功。適合各型高血壓。每次服4片,每天服3次。

按摩療法,對高血壓有奇效

通過按摩的方法治病防病、健身延壽在中國已經有數千年曆史了,自古以來,中醫就非常重視這方麵的養生問題。著名醫家孫思邈曾經說過:

“按摩日二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每天摩麵浴頭,能夠保持麵色光澤,預防高血壓。每天摩耳,可暢通全身氣血,祛百病;摩腹,可助消化、開胃健脾。高血壓患者在服藥的過程中采取按摩的方法能夠輔助降壓。下麵就來介紹一下常見的適合高血壓患者的按摩方法。

1.推頭:用雙手上的大小魚際按好頭部兩側,反複揉動,從太陽穴一直揉到風池穴,之後用雙手拇指按摩風池穴,直到出現酸脹感為止。

2.順氣:將雙手平放到胸前,掌心貼到胸部,用鼻子深深地吸上一口氣,之後用口呼氣,雙手慢慢向下摸至小腹,重複上述操作10遍。

3.按腰:將雙手手指並攏,之後按腰背脊柱兩側,自上至下擠壓到臀部尾骨處,反複按摩

20遍。

4.按摩手指甲根部:找出大拇指指甲根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將其夾住,之後轉動揉搓,從指甲邊緣向著指根方向慢慢揉搓,注意,力度不能太大,呼吸應當均勻,呼氣的時候施加壓力,盡量選擇早起、午間、就寢之前做,每遍做3次,這樣不但能夠擴張血管,還可降低血壓。

5.按摩湧泉穴:這種方法簡單而又實用,坐到床上,用兩手拇指指腹從湧泉穴一直推到足根,出現局部熱感後終止操作,每天做1~2次。按摩湧泉穴的時候呈坐位,將一條腿放到另一條腿上,同側手托好腳踝,用另一隻手小魚際處在湧泉穴上推擦,至腳心發熱為止,之後換另一條腿。

還有一種按摩方法為:坐在床上,兩腳心相對,用雙手拇指指腹從腳跟向前推到湧泉穴,從上到下反複推36次,直到腳心發熱。按摩湧泉穴的時候動作要緩慢、連貫,力度要適宜。剛開始按摩的時候速度宜慢,時間宜短,適應一段時間之後逐漸提升按摩速度。在按摩腳時,還可多動腳趾。

6.捏手掌心:血壓迅速上升的時候,捏手掌心能夠緊急降壓。具體做法:從右手開始,用左手大拇指按摩右手掌心,從手掌心按到指尖,然後從手掌各個部位起按到每根指尖,最後再按照上述方法按左手掌。

7.足部按摩法:從中醫經絡學角度上說,腳心

為腎經上的重要穴位—湧泉穴的所在之處,而手心為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勞宮穴的所在之處,經常用手掌按摩腳心,可健腎、理氣、益智、交通心腎,使得水火相濟、心腎相交,進而防治失眠、多夢。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我們的足部與全身髒腑健康相關,承載著整個身體的重力,因此被稱作人的“第二心髒”,我們的頭向著足跟處,而臀部向著足趾處,髒腑分布在蹠麵中部。可根據此原理、規律,刺激足部穴位,調整身體功能,治療髒腑疾病。

從解剖學的角度上說,腳上分布著大量血管、神經,大量神經末梢和頭、手、身體內部組織器官關係密切,因此,單純用手按摩足心就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尤其是高血壓。

8.按摩曲池穴、太衝穴:患者用大拇指沿逆時針方向按摩兩側曲池穴(屈肘成直角,肘橫紋外側端和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處)、太衝穴(位於人體足背側,第一蹠骨間隙後方凹陷處),分別按揉5~15分鍾。

曲池穴位手陽明大腸經合穴,陽明經氣血充足,可“合主逆氣而泄”,所以此穴能夠通腑泄熱,調和氣血;太衝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腧穴,足厥陰經是氣血充足的經絡,肝屬陰,主藏血、疏泄,按摩此穴可調和氣血、疏肝理氣、平肝熄風。臨床曾報道,

刺激曲池、太衝穴能夠調氣降逆,平肝潛陽,改善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

上述按摩方法均適合高血壓患者,但是按摩的過程中應當秉承堅持不懈的原則,因為穴位按摩的方法起效慢,堅持不懈才能看出效果。

貼敷療法,也能治療高血壓

貼敷療法是指在中醫經絡理論指導下,根據穴位、藥物特點,將藥物放到穴位局部皮膚上(穴位淺層或深層),通過經絡、穴位、藥物的作用,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還可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補虛扶正,祛除外邪,以治療疾病作為目的。貼敷療法對高血壓有效,主要依靠的是藥物、穴位刺激的作用。下麵就來為高血壓患者介紹幾種常見的貼敷療法:

一、湧泉穴貼敷療法

湧泉穴位於足底前,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腎主納氣,能夠調節全身之氣機。研究表明,刺激湧泉穴能夠改善機體循環,增強免疫力。所以,腳心采取貼敷療法可以降壓,並且安全、有效,簡單、易行。

可以取吳茱萸30克,研成末後用適量醋調成糊狀,敷到雙腳湧泉穴處,然後用紗布裹好,每24小時換一次藥,通常服藥12~24小時後,血壓就會降低。

還可以取吳茱萸46克,硫黃和麵粉各16克,一同研磨成末,之後用酒炒熱,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則包裹足心。

或是取等分吳茱萸和肉桂,一同研磨成末之後敷到

足心處。

二、肚臍貼敷療法

肚臍貼敷療法為古老的治病之法,也是中醫外治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利用的是藥物對肚臍的刺激,進而疏通經絡,增強氣血運行,調理髒腑功能,進而調整血壓。

可取吳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一同研成細末,過篩,放到瓶子中,密封備用。之後取15克混勻的藥末用脫脂棉裹好,填在肚臍中,用手向下壓好,然後用紗布覆蓋,再取膠帶固定好,每天換1次藥,每10天為一療程。

還可取吳茱萸、肉桂、磁石各30克,適量蜂蜜,混合均勻之後研成細末,密封保存。每次取5~10克,用蜂蜜調成軟硬適中的藥餅兩個,分別貼到患者的湧泉穴和神闕穴上,用膠帶固定好,最後取艾灸懸灸20分鍾,每天1次,每10天為一療程。

刮痧療法,選好穴位降血壓

現代人的保健意識和知識越來越高,因此,對高血壓這種雖然沒有顯著自覺症狀的慢性疾病的警覺度也提高了不少。

中醫認為高血壓為精神緊張、抑鬱寡歡、多食肥膩、飲酒過度引發肝腎陰陽失衡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此病有遺傳性,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中,除了可以通過藥物降壓,還可采用中醫刮痧之法,效果也是不錯的,下麵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適合高血壓患者的刮痧療法:

一、選穴

高血壓患者主要刮痧穴位包括風池穴(位於項

部,枕骨下麵,和風府相平,胸鎖乳和斜方肌上方凹陷處)、肩井穴(位於大椎穴和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處)、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尺澤和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足三裏穴(位於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二、刮痧順序

從風池穴、頭後部、肩井穴和肩部刮起,之後刮背部膀胱經、手臂曲池穴,最後刮下肢三陰交穴和足三裏穴。

三、刮痧方法

先在需要刮痧的地方塗抹適量刮痧油。高血壓患者刮痧的常見部位包括頸背部、胸部肌肉脹痛處。如果身體的脹痛感不明顯,可以將督脈兩旁俞穴(取穴時采用俯臥姿勢,腰俞穴位於腰部臀溝分開處)、足太陰膀胱經、足少陽膽經、頸部、腋窩動脈行走處作為重點刮痧部位,頭痛嚴重的患者可以從百會穴(頭頂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交點處)向下用力刮痧;情緒波動較大,經常伴隨著心悸、心煩的患者可刮手少陰心經和手闕陰心包經,血壓高,並且伴隨著體虛頭暈的患者,可加刮下肢足太陰膽經和足陽明胃經。

四、刮痧手法

塗好刮痧油後,取出刮痧板,和凸麵皮膚呈45°角從上到下緊壓皮膚刮,刮痧手法從輕到重。刮痧的力度以刮痧過後患者自覺身體輕鬆為準。身體脹痛、頭痛、伴隨高血壓的患

者,需要反複刮痧,每次刮痧時間大概10分鍾。如果沒有凝血機製障礙,出現人工瘀斑為正常現象,能夠增強療效。通常,刮痧出的人工斑3~5天就能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