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適應現代閱讀需求的小說(2 / 2)

人生被各種數字及密碼所纏繞、羈絆,有人把《密碼》描繪的生活現象說成是現代社會的“數字化生存”,反映的是人對現代生活的一種無奈,而小說《數字化生存》則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種醜惡現象。關局長為了推遲退休就把出生年份改遲三年,而為了讓孫子提前上學就把出生年份改早兩年。而這與“數字化生存”風馬牛不相及,小說後麵寫到關局長收到一本叫《數字化生存》的學習材料,“他覺得這書名怪怪的,便拿起來翻了翻,卻是一個字也看不明白。關局長把它丟在桌上,起身伸了個懶腰……”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幽默與諷刺是微型小說的重要特點。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萬花筒,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可以成為作家幽默的素材、諷刺的對象。《城標》講述的故事雖然經作者集中概括了,因此更具典型性,但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可謂是司空見慣。縣裏的馬書記上任,建的城標是“駿馬奔騰”,接任的牛書記把城標換成“開荒牛”,後任的龍書記又把城標改成“奔騰的長龍”。再後任的姬書記則把城標改成一個美女形象。從“馬標”到“牛標”,再從“牛標”到“龍標”,最後變成“雞(姬)標”。其實這樣的折騰可能還沒有結束,“雞標”後麵說不定還有“鴨標”、“鵝標”,這類具有諷刺意味的事實和現象,不是過去時,而是進行時,還在也還會繼續發生,小說留給我們許多思考。

微型小說篇幅雖小,但在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千差萬別的人物形象上並非無能為力。從何葆國的這部微型小說集我們可以看到魔方般的現實世界和亂麻般的複雜人性,雖不是史詩式的鴻篇巨製,但許多小小的現實場景、生活畫麵、精彩鏡頭連接起來,不就成為一幅現實生活的長卷嗎?就以其中的《九死一生》這篇小說來說,反映的社會現象就光怪陸離、多姿多彩,人物性格也鮮明突出、頗具特色,從劉一到劉十,有“俗死”的,有“冤死”的,也有“噎死”的,不一而足,最後是“雖死猶生”,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給人閱讀快感。

如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一般人用於閱讀的時間也越來越少。現在10萬字以上的文學作品已經很少有讀者了,人們在有限的閱讀時間裏更願意選擇篇幅短小者。筆者經常在車站、機場看到有的旅客到售書點匆匆買一本刊登微型小說的刊物,在候車、候機時打發時間,因為人們在幾分鍾之內就能讀完一篇,快速品嚐“文化快餐”,得到一種消遣、一種放鬆、一種愉悅、一種享受。微型小說正迎合了讀者的這種閱讀需要和審美追求。我們怨不得大眾疏離文學,而應該思考文學如何迎合大眾,“迎合”在這裏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我想,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下,何葆國的微型小說一定會擁有眾多讀者。

(創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