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了個現成的空箱子安置小鳥,自己跑去了附近的超市。超市即將關門,但我無論如何也要在當晚買到小鳥的飼料。
從那天起,皮皮就成了我家的一分子。
不知道它以前的主人是怎麼教的,皮皮完全不怕人。它總是在家裏跟著我走來走去,我一進廁所,它就在外麵唧唧地叫著催促我。我寫作時,它就靜靜地待在我手上,沒過多久就睡著了。也是在那時候,我才知道鳥與人不同,眼皮是從下往上
閉起來的。為了不驚擾皮皮的睡眠,我隻好停下手頭的工作。我吃飯的時候,它會落在我的肩膀上,覺得無聊了就啄我的耳朵。因為皮皮的行為舉止太像人,我估計它是把自己當成人類了。
冬天臨近,意味著房間裏需要采暖了。我往常都是在室內使用煤氣爐,但考慮到排出的廢氣對小鳥有害,就一咬牙,在租住的公寓裏安裝了當時還算先進的FF(強製排氣)式瓦斯暖風機。
皮皮每天都要洗澡,隨著天氣變冷,水溫逐漸下降,它下水前也開始猶豫。見狀,我在洗臉池裏蓄上溫水,用手掬起一捧,讓它飛到我掌心裏洗溫水澡。因為它總是用力地拍打翅膀,我也會被濺得滿頭滿身都是水。但一想到是為了皮皮,也就不覺得麻煩了。
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我給它起名為“國際嬌慣鳥”。
我不是嬌慣孩子的家長,卻是嬌慣寵物的主人,旁人聽了這些大概會覺得愚蠢吧。所以說,想聊寵物的時候,最好仔細挑選對象……
在對養育者無條件的依賴和信賴這一點上,寵物跟幼兒類似。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就會懂得耍詐、獻媚、懷疑和輕蔑,但繈褓裏的幼兒為了活下去,隻能對父母寄予無條件的信賴。
我有個朋友患有小兒麻痹症,雙腿無法自由活動,自小就是在父親的憐惜與溺愛中長大的。父親每晚都要把年幼的她抱進被窩,輕撫著她
睡覺。對她而言,異性之愛的最初體驗,就是父親給予她的全身心的愛。長大後她才意識到,在其他異性身上尋求父親給的那種愛是不可能的,無論什麼樣的愛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她對結婚並無念想。
“不過啊,我還是想有個孩子。”
因為她覺得,孩子可以給她無條件的愛,以及無人比肩、無法取代、不摻雜謊言的信賴……
她認為有了孩子,就能成為孩子無可取代的“唯一”。聽了她的願望,我卻無法對她表示讚同和鼓勵,告訴她:“是啊,沒錯,要不生一個?”
因為這是把孩子當成了寵物。我很清楚,對寵物的渴望裏不隻包含無私的愛,還存在一種想讓對方無條件依賴自己、服從自己的私心。如果以這種態度生下孩子,孩子就太可憐了。孩子不是寵物。事實上,在被父親當作寵物溺愛的童年時期,我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父母的愛有多任性了。這樣一來,比起生小孩,飼養寵物的罪責要輕得多。
無論是聽別人聊寵物,還是與人談論自己的寵物都要適可而止,因為這不僅像在炫耀自己純潔無私的愛,也冷不防暴露出你心底藏不住的自私。
退休之後……我想養狗。哎呀,這想法有點危險。雖然心裏明白,我大概還是無法拒絕這種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