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熟的男人花費好幾個鍾頭全程陪伴我,費心盡力為我做造型,撥弄我那少有人觸碰的頭發,為我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店員為我洗頭的時候,我不禁感歎,世上還有比這更奢侈的享受嗎?上一個幫我洗頭的,還是我童年時期的父母。如果

是在醫院的病床上由男護士幫忙洗頭,心裏大概隻有感謝,不會覺得那是種服務。而在美容店被高級洗發水好聞的氣味環繞,耳畔傳來“您頭上有哪裏癢嗎”的呢喃時,簡直太幸福了!啊,好想說我頭上每個地方都癢,幫我撓吧,不要停。但最後還是口是心非地說:“嗯,不用了。”我根本不想那麼回答啊!這種心情,男人大概不會明白吧。

時裝店的男店員為了勸誘客人買下昂貴的服裝,或許會說:“這件衣服很適合夫人您呢。”但麵對美容師,卻不必擔心他們有類似的居心,因為不管態度如何,剪頭發的價格都一樣。

“上野女士,您的頭發是自然卷,我覺得這種發型比較適合您哦。”聽到這種話,我會告訴對方:“好啊。都交給你了,按你喜歡的剪吧。”這種全權交付的感覺非常快樂。反正回到家,最多也隻有個看不出我換了發型的同居者。

想被人照顧、想被人“擺弄”、想有人關心自己……這種熱切渴求他人關心的感覺,是何時出現在竭力避免幹擾的冷淡人際關係裏麵的呢?不過,真正的關心可能會刺傷自己,倒不如用錢買來的關心更安全……由此看來,對梳洗產業的需求往後還會不斷增長。我在二十多年前做出了這種預測,如今看來,果不其然。

相貌是為他人存在的。因為所有人都看不見自己的臉。人不會為了

自己而裝扮。或許有人會說:“不,你說得不對,我做這些都是為了自己,就算沒有約會的日子,我也會好好化妝,還定期去美容院。”這類人大概是把外部視角完全納入了自身。總是以他人的目光約束自己並將這種倫理內化的人並不多。隻要想想自己約了人和沒約人的日子有何差別,看看ON與OFF兩種狀態下,自己的裝扮有何變化,立刻就能明白了。

聽說最近出現了“美容福祉人員”的資格考試。具體說來,就是在持有“美容師”資格的基礎上,再考取“看護福祉人員”的資格。到養老場所為老人們剪頭發、化妝,會讓他們格外高興。老人們並不是要與特別的人見麵,也不打算出去玩,精心打造的發型過一晚就會塌掉,好不容易化完的妝洗過臉就會消失。即使如此,也有人關心自己的外形,為了讓自己更好看而費盡心思,還鼓勵道:“婆婆你看,是不是變漂亮啦?”這種心情對老人們很重要。看到年老的女人往臉上抹劣質粉底、塗不自然的口紅,或許有人會覺得惡心,或許有人會評價“女人到死都不忘打扮”,認為這是“女人的業障”。不過,讓老人開心的不是裝扮的結果,而是在裝扮的過程中,有人關心自己的外貌這件事。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覺得,美容師是個了不起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