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創作型歌手大都擅長小調的抒情慢速敘事曲,陽水不僅能寫出WHY、《金絲雀》這種透明感十足的慢速敘事曲,也擅長輕快的曲子。多種多樣的創作風格,也是他區別於其他歌手的特色。如果有人問我喜歡陽水的哪些歌,我會列舉《從暗夜之國出發》《冰之世界》等,此外也喜歡《遙想上海》《獅子與鵜鶘》等。

不隻如此,他還擁有延展性極佳、非常罕見的美妙嗓音!我們這代人是首次從收音機廣播裏接觸到歌手的一代。不同於後來的TV時代,在我們眼中,外貌、體形都不是歌手的魅力所在。無論陽水是否用墨鏡遮臉,摘下墨鏡長什麼樣,都不影響粉絲對他的喜歡。

聽聞作曲家武滿徹在生前說出“我一生中創造的時間……”時,我備受震撼,心想:原來如此,音樂就是純粹時間的延續。我們生活在有限而世俗的時間裏,音樂是神賜予的片刻間的禮物。聆聽巴赫的曲子,確實能感受到那是純粹時間的饋贈,而陽水也給我們送上了幸福絕倫的時刻。

最近,我生來第一次去了陽水的演唱會。那是紀念他作為歌手出道“四十周年”LIVE。原來已經過了這麼多年。1948年出生的陽水與我同齡,應該也已年過花甲。

我渴望在舞台上看到的,是過去那個我所熟悉的陽水嗎?當身旁人說“他的聲音還跟從前一樣有延展性”的時候,我卻覺得他的唱功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如今的陽水已不再是全盛期的陽水。

歌手的巔峰期是什麼時候呢?以肉體為樂器的歌手無法避免肉體衰老的命運。歌劇演唱者有他們的全盛期,歌手也同樣有巔峰期,且不會持續太久。

不過,粉絲如我,在乎的不是這個。陽水會衰老,我們也會衰老。時間平等地流逝,

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作為陽水的同齡人,我見證了他的來路,也想一直目送他到終途,希望他把衰老也變成藝術。事實上,比起渴望他維持昔日榮光的自私聽眾,我的私心或許更為惡劣。而這也是表演者的宿命吧?曾是警察樂隊(Police)一員的斯汀(Sting)五十多歲來日本公演時,已經頭發稀疏、顯出老態,即使如此,他也依然在舞台上上躥下跳。見此情形,我胸口一熱。是啊,像他這樣變老就很好。一邊變老,一邊把獨一無二的衰老方式展現在聽眾們眼前。

粉絲,就是一種貪欲無窮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