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的女性回答:“跟人一起總是(有所顧慮)無法盡興地唱自己喜歡的歌。為了解壓,我會另找一天獨自去唱。”另一位女性表示:“雖然有男朋友,但跟他一起來就沒法按自己的節奏享受。……說實話,跟他一起不如我一個人玩得開心。”
正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占絕大多數,與他人在一起才會生出別樣的快樂。完全沒必要跟討厭的人待在一起。一個人的時間或許才是人生的禮物。
孤身一人的人際關係
大前輩吉武輝子女士曾對我說:上了年紀後,比起有錢,更重要的是有人脈。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我查了查,“有人脈”的說法最早出現在金森TOSHIE女士的《有錢,不如有人脈·有朋友》(domesu出版,2003年)一書中。
話說回來,不知道“有家人”的說法是否也有來源。
我向來乖僻,即使“有家人”也會立刻把家人排除在外。有的人過度依賴家人,一旦失去,反而會變得孤獨。晚年喪妻後閉門不出的家父便是一例。
因此,“有家人”跟“有人脈”不同。即使沒有了家人,還有家人之外的人脈:一群名為朋友的人。
首先提出“草食男”一詞的深澤真紀女士寫過一本《避免自我損耗的人際關係維係法》(光文社,2009年)。見到她本人的時候,她告訴我,這是她對我那本《一個人的老後》的回答。
深
澤女士說:“朋友是‘人際關係的高級階段’。”還說她想告訴我,“上野女士雖然建議大家去建立人脈,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哦。”確實如此。不同於夫婦和戀人,朋友關係裏沒有角色,也沒有固定形式。對待再親密的朋友也要有禮貌,還要把握彼此間的距離,不能肆無忌憚。對待朋友也需要尊敬和顧慮。根據友情深淺的不同,彼此間的距離也有所差別。如此想來,總是貿然幹涉對方隱私的家人關係,在旁人眼裏就有些野蠻了。其實家人之間,也是需要禮貌和距離的吧。
她說,因為形容朋友關係時使用了“維係”一詞,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反對者表示:“所謂朋友,就是無論多少年沒見,再見麵還是跟從前一樣親近啊!”
我卻不這麼認為。多少年都沒見麵,意味著不見麵也無所謂。在你的人生中,早已沒了對方的位置。你不需要對方,也不被對方需要。僅此而已。如果是重要的朋友,必然需要相應的維係。
也有人說:“真正的朋友,大概就是學生時代的朋友吧。成年以後就交不到朋友啦。”恰恰也是這些人會抱怨,“跟學生時代的朋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偶爾見麵,也沒什麼能聊的話題咯”。
聊不來的人,不能稱之為朋友。曾經的朋友,也未必永遠都是朋友。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人會變,關係也會變。
人
是會變的生物。每個轉折點都會有不同的邂逅,產生不同的需求。有時候需要彼此切磋、互相刺激的朋友,有時候也需要相處起來輕鬆、愜意的朋友。所以我覺得,無論到了什麼年齡、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都要會交朋友。因為“有需求才有創造”。
況且朋友的益處,就在於數量不限。雖然不知為何,每個人隻能有一個戀人或丈夫,但朋友的數量卻沒有上限。多一個朋友,並不意味著對其他朋友的友情會減少。非但不會,如果我很喜歡的朋友跟另一個我喜歡的朋友成了好友,我也會很高興。如果介紹兩人認識的是我,喜悅還會翻倍。
若是有朋友告訴我“之前我和裕子一起去旅遊啦”,我雖然會不滿地抱怨“哎呀,真不甘心,你們該叫上我一起啊”,但很快又會提議“那下次我們三個人一起去泡溫泉吧”。如果換成男女三角關係,對話就不成立了。
因為單身的朋友們都沒有家人,所以非常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因此會努力地、有意識地結交朋友,重視朋友。即使有自己的家庭,一旦孩子自立、丈夫去世,最後留在身邊的也隻有朋友,不是嗎?
如何度過孤身一人的日子
出乎意料地,我就任了《單身貴族》雜誌(おひとりさまマガジン,文藝春秋,2008年)的總編輯,並以單身狀態的讀者為對象,做了個“單身人士大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