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女性說自己一個人寂寞難耐,我想告訴她,你很快就會習慣啦!因為渴望他人氣息也好,無懼獨處也罷,隻是生
活習慣的不同。
另外還要加一句,如果真的那麼寂寞,就去擁抱自然吧。感受風的吹拂、光線中的陰影、綠的鮮明、枯葉的幽靜、樹木的凜冽……春夏秋冬,無論哪個季節,自然都能撫慰人心。因為天空與流雲從不停歇。它們包圍在我的四周,從不吝惜給予。世界早在我出生以前就存在,即使我離開,也會繼續運轉,如果這都無法慰藉人心,還有什麼可以呢?
不過,這樣的回答或許並不能解決那位女性的問題吧……
做了這麼久關於老年人的研究,我開始想著,要趁自己腿腳方便的時候做些對他人有益的事。就算沒有護理福祉士或助手的資格證,我還可以成為日間護理機構的經營者。如今,全國各地都有優秀的實踐者創立機構,為老人與無家可歸的年輕人提供居所,類似一個“當地的茶室”。比如“集會”(よりあい)、“我的老家”(うちの実家)、“活力井邊”(井戸端げんき)#pageNote#0等。或許我也可以加入其中……話是這麼說,但我還是沒有采取行動,因為覺得自己不適合扮演“膽大心細的老媽”或“旅館女掌櫃”的角色。我不想全天二十四個小時都生活在一堆人——家人也一樣——之中,哪怕我以後需要被護理,也不想進入日間護理機構。
我應該會變成一個狷介的老女人,不願任何人打擾我獨處的靜謐時光。
一位好心
的護理管理人對我訴苦,說有個家裏亂得像垃圾屋的老女人,“我去了好多次,她都不肯開門。”我一邊聽一邊自我安慰:“就算她本人不需要,隻要告訴她還有更多的選擇,說不定她哪天就會意識到自己隱藏的需求。別著急,耐心去做吧。畢竟這件工作很有意義。”實際上,我很理解那個老女人的心情,覺得對方“多管閑事”。
有位陪伴臨終病人走過最後幾個月的女性說:
“那人去世前幾天對我說,很高興最後的日子裏有我陪在身邊……我這樣的人,也能給孤獨的將死之人帶去慰藉嗎?”我的心情卻傾向於臨終者那邊。沒人能撫慰將死之人的孤獨,對方那樣說,隻是出於善意。
一位女性說:“我媽說她雖然孤身一人,但有我陪著就不寂寞了。”我忍不住脫口而出:“你真以為有你陪著,就能治愈年邁母親的孤獨了嗎?”……她啞口無言,我有點後悔。
所以,我的本意是,沒有人脈也OK,不以孤獨為苦的人,一個人生活也很好,隻要能有技巧地度過一個人的時間,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就行。不要把我那句“有人脈”,理解成一種強迫觀點。
有人會說,你這些話隻適用於身體健康的時候吧。一旦年邁體衰、生病或是變得怯懦,馬上就會哭著請求朋友們:“快來看看我吧!”
——如果變成這樣,也沒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