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品質標誌B.數量標誌·14·學習單元一統計設計C.變量D.指標3.某學生統計原理成績80分,則“成績”是()。
A.品質標誌B.變量C.變量值D.標誌值4.標誌表現是()。
A.說明總體單位特征的名稱B.說明總體單位數量特征的C.標誌在各個單位的具體表現D.總體所具有的特征5.某班學生語文考試成績分別為70分、75分、82分、88分,這四個數字是()。
A.指標B.標誌C.變量D.標誌值6.變量是指()。
A.可變的數量標誌B.指標名稱C.指標數值D.數量指標7.對某汽車停車場的汽車進行一次性登記,總體單位是()。
A.全部汽車B.各停車場C.每輛汽車D.一個停車場8.一個統計總體()。
A.隻能有一個標誌B.隻能有一個指標C.可以有多個標誌D.可以有多個指標9.統計總體的基本特征是()。
A.同質性、數量性、差異性B.具體性、數量性、綜合性C.大量性、變異性、同質性D.總體性、社會性、大量性10.某城市的全部工業企業為總體,每一個企業為總體單位,則該城市全部工業總產值是()。
A.數量指標B.數量標誌C.品質標誌D.質量指標11.屬於數量指標的是()。
A.人均國民收入B.每百戶擁有的電視機的台數C.某高校在校學生人數D.人均擁有的電話部數12.統計指標按其表現形式可分為()。
A.總量指標、質量指標和相對指標B.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C.絕對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D.數量指標、質量指標和相對指標二、多項選擇題1.對某地區工業生產進行調查,得到如下資料,其中統計指標有()。
A.某企業虧損30萬元B.全地區產值4億元C.某企業職工人數2000人D.全地區職工6萬人·15·經濟統計分析E.全地區擁有各種設備6萬台2.社會經濟統計研究對象的特點,可概括為()。
A.數量性B.同質性C.總體性D.具體性E.社會性3.下列指標屬於數量指標的是()。
A.城市居民人均收入B.棉花總產量C.原煤產量D.某市人口總數68萬人E.某企業生產工人的勞動生產率4.下列指標屬於質量指標的有()。
A.人均工業總產值B.工業總產值C.產品合格率D.平均工資E.工資總額5.在工業普查中()。
A.機器台數是統計指標B.機器台數是離散變量C.工業總產值也是離散變量D.工業總產值是指標E.每個企業是總體單位6.人口普查中()。
A.男性總人數是數量指標B.文化程度是質量指標C.具有大中專學曆的人數是統計指標D.文盲人數是連續變量E.每個家庭是填報單位7.品質標誌和數量標誌()。
A.數量標誌可以用數值表示B.品質標誌也可用數值表示C.數量標誌不可以用數值表示D.品質標誌不可以用數值表示E.兩者都可以用數值表示8.總體和總體單位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研究目的的變化()。
A.總體單位可以轉化為總體B.總體可轉化為總體單位C.總體和總體單位可以相轉化D.隻能是總體單位轉化為總體E.隻能是總體轉化為總體單位9.統計總體的基本特征表現為()。
A.大量性B.數量性C.同質性D.變異性·16·學習單元一統計設計E.客觀性10.下麵關於品質標誌和數量標誌的說法,正確的有()。
A.數量標誌可以用數值來表示B.品質標誌也可以用數值來表示C.數量標誌不可以用數值來表示D.品質標誌不可以用數值來表示E.兩者都可以用數值來表示11.人口普查中,每個人是總體單位,品質標誌是()。
A.年齡B.性別C.婚否D.民族E.職業12.研究某廠全體工人情況,可變化的標誌有()。
A.工齡B.性別C.工資D.工種E.籍貫13.指標和標誌的關係是()。
A.許多統計指標的數量是由總體單位的數量標誌值彙總而來的B.標誌和指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轉化C.指標和標誌的關係隨總體與總體單位關係的變化而變化D.許多標誌值是由指標值彙總而來的E.指標與標誌是同一概念的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三、判斷題1.數量指標是由數量標誌彙總來的,質量指標是由品質標誌值彙總來的。()2.統計總體可分為同質總體和不同質總體、有限總體和無限總體。()3.在統計調查過程所采用的大量觀察法,須對研究對象的所有單位進行調查。
()4.統計指標和數量標誌之間存在著變換關係。()5.統計研究現象總體的量,是從個體開始研究的。()6.品質標誌和質量指標一般都是不能用數值表示的。()7.統計學與統計工作的研究對象是完全一致的。()8.一般地說,指標總是依附在總體上,而總體單位則是標誌的直接承擔者。()9.某一生產工人月工資為1000元,這裏工資就是統計指標。()10.統計數字的具體性是統計學區別於數學的根本標誌。()·17·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擬實現的能力目標N1.1能識別統計調查與社會調查的異同N2.1能針對特定研究對象製定統計調查方案N3.1能針對特定調查對象選擇適當的調查方法須掌握的知識點Z1.1統計調查的含義及要求;Z1.2問卷設計要點;Z1.2調查表設計要點。
Z2.1調查對象與調查單位的含義;Z2.2調查單位與調查項目的關係;Z2.3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的異同;Z2.4完整統計調查方案的要素。
Z3.1普查概念、適用範圍及注意事項;Z3.2重點調查、重點單位的含義及適用範圍與注意事項;Z3.3典型調查的含義及適用範圍與注意事項;Z3.4抽樣調查的含義及適用範圍與注意事項。
引導案例票站調查在政府選舉期間,電視台通常取消常規電視節目而代之以有關選舉的新聞報道。計票完畢,結果才公布於眾。但是,對一些很重要的職位,比如舉行總統或州參議員的選舉時,各電視網就會競相爭看誰能首先預測出獲勝者,而這正是通過票站調查來完成的。所謂票站調查,就是在投完票離開票站的選民中隨機抽取一部分,詢問他們選的是誰。根據調查數據可以計算出支持某個候選人的選民比例,再應用統計方法就可以判斷領先的候選人是否能獲得足夠多的選票從而贏得選舉。2000年大選中佛羅裏達州的票站調查結果就儲存在所附光盤裏。雖然在大選中有很多候選人角逐總統,但是票站調查者隻記錄了兩個有希望贏得大選的人的得票情況,那就是共和黨候選人喬治··布什和民主黨候選人艾伯特·戈爾。投票結果(共有人投了布什或者戈爾的W912票)同樣儲存在光盤中。這樣,電視網的分析家就可以判斷出喬治·W·布什是否將在佛羅裏達州大選中勝出。·18·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電視台要做出推斷的總體,是約500萬佛羅裏達選民中投票給布什或戈爾的選民,樣本由投票調查公司隨機選擇的投票給兩位主要候選人的912位選民組成。人們感興趣的總體特征,是投票給布什的選民比例,尤其想了解是否有超過50%的選民選擇了布什(隻計投票給共和黨和民主黨候選人的選民)。必須清楚的一點是,由於人們不能確切得知500萬選民每個人的投票情況,因此預測的結果不會100%地準確。樣本作為總體的一小部分,隻能以一定的概率對總體做出正確推斷,統計工作者可以控製樣本容量,而且一般設置正確率為90%~99%。出乎意料的是,2000年11月的美國大選之夜,電視網犯了一個大錯。利用票站調查和前期選舉的結果,晚上8點,所有四大電視網得出結論:戈爾將在佛羅裏達州勝出;剛過晚上10點,大部分的計票工作已經完成,電視網又調過頭來宣稱喬治·W·布什將會在該選舉中勝出;到淩晨2點,又一個預測結果宣布出來:得票數很相近以至於難。?以判斷誰將獲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資料來源:凱勒·沃拉克.統計學:在經濟和管理中的應用(第六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主題學習單元一統計調查認知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某服裝公司準備開發一新款男士T恤衫。為使該款服裝能更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應如何開展市場調查工作?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一、統計調查概述(一)統計調查的概念統計調查,就是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搜集有關社會經濟現象統計資料的工作過程。統計調查所搜集的統計資料,既包括原始資料,也包括次級資料。
原始資料是指向調查單位直接搜集的,未經加工整理僅反映總體單位特征的資料。
次級資料是指對反映總體單位特征的原始資料加工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現象特征的統計資料,又稱為間接資料。顯然,一切次級資料都是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加工整理而得到的。因此,統計調查的基本任務,就是根據統計指標體係,通過各種具體的調查,搜集與統計研究對象有關的各種原始資料。例如,人口統計中的統計調查,就是要取得反映與人有關的各種標誌資料,如年齡、性別、民族、職業、文化程度等。
(二)統計調查的意義一個完整的統計工作過程,分為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四個階段,·19·經濟統計分析這四個階段是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統計設計確立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統計指標和指標體係,但這種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統計指標,又是通過對說明總體單位特征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而取得的。至於如何獲得說明總體單位特征的資料,就需要由統計調查工作來完成。通過統計調查所取得的原始資料是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原始資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統計工作的質量。如果統計調查工作做得不好,資料殘缺或有錯誤,以後就較難彌補和糾正。因而,統計調查是取得真實、可靠的統計資料的基本環節,它對保證和提高統計工作的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三)統計調查的基本要求統計調查以搜集各種原始資料作為統計研究的起點。如何保證原始資料的高質量是統計調查的中心問題,因而就不僅僅要求統計調查工作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而且要求它所搜集的資料必須真實、準確、全麵和及時。因此,對一項統計調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準確性、及時性、全麵性和經濟性。
準確性就是要求所搜集的資料必須真實可靠,符合實際,而且調查誤差較小。我國《統計法》的實施,為取得準確的統計資料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但由於社會上客觀存在的各種矛盾的幹擾影響,保證統計資料的準確性仍然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
及時性就是要求保證統計調查工作所得到資料的時效性,即應及時地向各級政府提供所需的資料,從時間上滿足各層次對統計資料的要求。資料提供得越及時,其時間效用就越大,就越能提高統計資料的使用價值。
全麵性就是要求所搜集的資料必須全麵係統,即應該包括調查單位所需的全部資料,不但要有數字資料,而且應搜集能深入說明調查單位具體情況的文字資料,做到數字與情況相結合。同時,所搜集的資料要具有係統性,便於係統觀察,這樣才能從不同層次、不同方麵反映現象發展的過程、特征及問題,才能據此進行正確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經濟性就是指在滿足一定準確程度要求的前提下,能以最小的調查費用取得所需的統計資料。通常,對調查資料的準確性要求越高,則調查的費用就越大。由於任何一項統計調查總會受一定費用的約束,因此,如果一味強調資料的準確度,而無視經濟性的要求,盲目追求那種不計調查成本、隻講資料取得的所謂“高質量”,就會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以上四個基本要求是相互結合、相互依存的,在每一項統計調查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清輕重緩急,綜合考慮,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一般而言,應以“準”為基礎,力求“準”中求“快”,“準”、“快”結合,以盡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全麵係統的資料。
二、統計調查的種類要準確、及時、全麵、經濟地搜集所需統計資料,就應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和調查目的,靈活地選用各種不同的調查方式和方法。統計調查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種,它們各具不同的特點和作用。
(一)按調查對象包括範圍不同的分類按調查對象所包括的範圍不同,可分為全麵調查和非全麵調查。
·20·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1.全麵調查全麵調查,是對調查對象中的所有單位一一加以調查登記的一種調查方式。例如,要掌握全國工業增加值,就需要對全國所有工業企業進行調查;為了掌握我國人口數量、地區結構和人口素質,檢查人口政策執行情況,就要進行人口普查等,都屬於全麵調查。全麵調查可以取得全部調查單位的全麵資料,但往往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因此,隻有對某些必須掌握的、重要的基本資料才采用全麵調查。
2.非全麵調查非全麵調查,就是對調查對象中的部分單位進行調查登記的一種調查方式。例如,要了解居民生活狀況,並不需要對所有居民都一一進行調查,而隻需選出一部分居民進行調查即可;要了解一批產品質量水平,隻需對其中部分產品進行測試即可。這些調查都屬於非全麵調查。非全麵調查有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等。非全麵調查由於調查的單位少,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取得較為細致深入的資料,但無法取得反映所有調查單位的全麵資料。
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殣知識拓展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訊業、商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部門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虛擬經濟是指相對獨立於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的經濟活動。虛擬資本一般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如債券、股票)存在的未來預期收益的資本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虛擬資本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資本的虛擬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如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等。
虛擬經濟產生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為基本目的。虛擬經濟不能完全脫離實體經濟而存在,它應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對實體經濟做出一定形式的反映。它的發展總體上對實體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如果發展過度也會產生消極的負麵影響。
殣(資料來源:www.233.com)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二)按調查登記時間是否連續的分類按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可分為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
1.經常性調查經常性調查,即連續調查,是隨著調查對象的變化連續不斷地進行登記。如工業產品產量,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的消耗,商品銷售量、貨運量等,其數值變動大、變化快,隻有進行連續的登記觀察,才能滿足統計研究的需要。經常性調查一般都是定期調查。
2.一次性調查一次性調查,即不連續調查,是對被研究對象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不連續的一次性登·21·經濟統計分析記,以取得這些現象在一定時點上的指標。它一般用於對人口、勞動力、生產設備、勞動對象存量的調查,如人口數、企業數、職工人數、固定資產數量、商品庫存量等。這些時點狀態的指標在一定時間內變動不大,隻需隔一段時間調查一次即可。一次性調查可定期也可不定期進行,前者是指每隔一定時間進行一次,相隔的時間基本相等,如每隔5年或10年進行一次的人口普查;後者是指相鄰兩次調查之間相隔的時間不等,如基本經濟單位普查、科技人員普查、設備普查等。
(三)按調查組織形式不同的分類按調查的組織形式不同,可分為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
1.統計報表統計報表,是以原始資料為依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地統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級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統計調查方式。統計報表是我國搜集全麵統計資料的主要方式。統計報表有全麵與非全麵、定期與臨時之分,大部分及主要的統計報表都是全麵的、定期的報表。
2.專門調查專門調查,是指為了某些特定統計研究目的,就某些專門問題而組織的調查。這類調查多屬一次性調查。如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都屬於專門調查。
(四)按搜集資料方法不同的分類按搜集資料的具體方法不同,可分為直接觀察法、報告法和詢問法。
1.直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法,就是由調查人員親臨現場對調查對象進行觀察點數和計量,以取得所需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如農作物產量調查,調查人員親自參加農作物的收割、親自觀察、計量、計算,以取得所需資料,就屬於直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能保證調查資料的準確性,但需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也不能用於對曆史資料的搜集。
2.報告法報告法,又稱憑證法,就是以各種原始記錄和核算憑證為依據,由調查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和隸屬關係,逐級向上提供統計資料的方法。運用報告法搜集資料,如果原始記錄和核算工作完整健全,各單位、部門、地區能嚴格遵守有關製度和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就可以保證取得較為可靠、準確的資料。
3.詢問法詢問法,又稱采訪法,就是由調查人員向被調查者詢問,根據被調查者的答複來取得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它又可細分為口頭詢問法和被調查者自填法。
(1)口頭詢問法,又稱派員法,是由調查人員對被調查者一一采訪,逐項詢問,根據被詢問者的回答來搜集所需資料,也可通過座談會的形式,按事先擬定的調查提綱,由調查者和被調查者共同商討,具體研究。這一方法能搜集到較為深入、確實可靠的資料,但花費的人力和時間較多,不宜進行全麵調查。
(2)被調查者自填法,又稱通訊法,是由調查者(調查機構)將調查表寄交被調查者,說明填表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項,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按表中的項目填寫後寄回,或由·22·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調查人員上門收回。這種方法可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但受到調查者的素質、文化水平、配合程度等社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其回收率較低,而且調查資料的質量較難保證。
綜上所述,統計調查的方式方法各種各樣。以上各種分類並不是相互排斥的,它們是從不同角度對統計調查進行的不同分類。具體進行統計調查時到底采取何種方式方法,要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被研究對象的特點而定,並隨客觀實際和工作條件的變化而靈活選用。統計人員隻有熟悉各種調查方法,並根據調查對象的特點和調查任務的要求靈活運用,才能準確、及時、完整地收集到所需要的統計資料,以保證統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主題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方案設計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請設計一份在校學生身體素質狀況調查的問卷。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統計調查是一項極其複雜而又嚴格的科學工作。為了在調查過程中統一認識、統一內容、統一方法、統一步驟,順利地完成調查任務,在調查之前需加以通盤考慮,並據此製訂出一個周密、完整的調查工作計劃,這個計劃就是統計調查方案。正確製訂統計調查方案是保證統計調查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的首要步驟。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一、調查目的與調查任務的確定製訂一個統計調查方案,首先要明確調查的目的和任務,即要明確進行統計調查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因為它關係到調查的範圍、內容、方法等的確定。隻有明確了調查目的和任務,才能進一步確定向誰調查、調查什麼、用什麼方式調查、在什麼時間調查等一係列問題。如果調查目的和任務不明確,就會導致搜集到的資料不合乎要求,浪費了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而需要了解的資料卻沒有在調查結果中得到反映,嚴重影響或延誤工作。確定調查目的和任務時,應做到具體明確,突出中心,避免麵麵俱到。例如,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間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其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地區分布、受教育程度、遷移流動和居住環境等方麵的變化情況,為編製“十二五”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
二、調查對象與調查單位的確定調查目的和任務確定後,就可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調查對象,是統計調查所要研究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體,是由性質相同的許多個別單位所組成的。調查單位,是構成調查對象的每一個個體單位,即在調查對象中所要調查的具體單位,它是進行調查登記的標誌表現的直接承擔者。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是為了確定向誰調查、由誰來具體提供調查資料等問題。例如,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搜集某地區工業企業生產情況的資料,那麼·23·經濟統計分析該地區所有工業企業就是調查對象。如果采取全麵調查,那麼構成該地區工業企業這個總體的每一個工業企業就是一個調查單位。
在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的同時,還應該規定報告單位,或稱填報單位,即負責提交調查資料的單位。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之間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例如,工業企業普查中,調查對象是所有工業企業,而每一個工業企業既是調查單位又是報告單位。又如,工業企業設備普查中,調查對象是所有工業企業的全部設備,調查單位是所有工業企業的每台設備,而報告單位則是每個工業企業。
在全麵調查中,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是一致的;在非全麵調查中,調查單位隻是調查對象中的一部分,二者是不一致的。
三、調查項目的擬定擬定調查項目,就是確定準備調查的內容。調查項目包括需要向調查單位了解的有關標誌及其他有關情況,也就是向調查單位調查什麼。如我國2010年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自然人,主要是調查全國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這裏既有品質標誌,也有數量標誌。在調查項目中選擇品質標誌還是數量標誌,要根據調查目的和被研究現象本身的特點來確定。擬定調查項目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確定的調查項目應該與設計的統計指標和指標體係相一致。統計指標是統計研究工作的中心問題,而說明總體的統計指標必須建立在對總體單位了解的基礎上,所以統計指標是確定調查項目的依據。
(2)調查項目的含義要明確,不能含糊不清。如企業調查中“利潤額”一項,必須明確是營業利潤、利潤總額還是淨利潤。
(3)應根據需要和可能確定調查項目。確定統計調查項目時,必須緊緊圍繞調查目的,為統計分析提供所需的原始資料。那些可有可無、備而無用的,不應包括在調查項目中;或者有的項目雖然需要,但如果實際調查無法取得資料,也不能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