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的“寫在卷首”是《怎樣看待“有產者”》,作者寫道:以民營企業家為主體的“有產者”客觀上是為培養、造就更多的“有產者”創造條件、提供土壤的,即每出現一個民營企業,就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國家稅收,一個大的“有產者”可能帶出一批小的“有產者”。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有產者”,理解“有產者”,並最終通過勤奮勞動和艱苦創造也成為“有產者”。一大批健康的、合法的“有產者”的存在,應該是我們這個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基石。
同樣是在1998年的12月,“寫在卷首”題為《做頑強的駱駝》,它以企業家的身份自我勉勵道:我們必須麵對現實。如果說是理想主義者的話,那麼,我們是立足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如果說是完美主義者的話,那麼,我們是笑對遺憾的完美主義者。吃飯與發展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隻能使我們變得更加理智、更加頑強、更加成熟。
到了2000年的年末,在一個世紀行將終結的時刻,雜誌在第12期上刊出一篇《世紀末的留言板》,自謂“對企業家這個獨特而重要的群體的認識上產生了點滴感悟,雖然其中有些話我們說過多遍,但在這人類曆史兩個千年的交彙點上,我們仍想重重地把某些話銘刻在這裏,以在全社會贏得更多的共識”。這些共識包括:
國力的較量在於企業;企業的較量在於企業家;企業家的較量在於膽識、見識、學識,悟性、韌性、理性。
不善待企業家的民族就沒有未來。
隻有造就強大的企業,才能造就強大的中國。
真正的企業家都是自願為社會驅使的驢子。
百萬富翁的財富屬於自己,億萬富翁的財富屬於社會。
越是成功的企業家,越是難以真正享受自己創造的成功。
沒有成熟的企業家階層,就沒有成熟的市場經濟。
培養一個企業家如十年樹木,毀掉一個企業家如巨斧砍樹。
世事無常,永遠不要嘲笑失敗的英雄。
企業家最大的敵人是昨天的成功。
沒有哪個成功的企業家,心上不是結滿了繭子。
企業家值得而且應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敬的人。
《中國企業家》雜誌提醒企業家:健康與事業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