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十八期,出版之時恰逢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中國企業家》的封麵文章是《中國商業家譜》,封麵提示的一個問題是
“100年間,中國商業走過什麼輪回?”
“輪回”一詞是佛教用語,謂眾生由貪、嗔、癡三毒而招感三界,恰如車輪之回轉,永無止盡。編者的解釋是,“從60年到100年,中國本土商業傳統有中斷,更有內在的承續,甚至循環。”雜誌將百年以來的工商業演進以人物專訪和行業史發展的邏輯進行了梳理和反思。
責任自覺:一個階層與國運的關係
多年以來,《中國企業家》的關注主題從它的幾次宗旨變更中就可以清晰地讀出。
1997年,在雜誌的封麵上出現了一行字
“一本可能改變你命運的雜誌”,這是《中國企業家》第一次為自己定位,它想要影響企業家的決策,研究戰略和市場,幫助他們做正確的選擇。在當時,雜誌以研究失敗為突破口,深入采訪了南德、巨人和飛龍等多家企業,迅速地擴大了影響力。
1998年年,“一本可能改變你命運的雜誌”被改成了“一本影響你命運的雜誌”,用劉東華的話說,“當大家開始了解《中國企業家》的時候,雜誌會變得溫和得多,我們發現,要改變企業家命運的提法顯得過於自信了”。
又過了一年多,雜誌的姿態顯得越來越平和,“一本影響你命運的雜誌”又悄然改成了“一本牽掛企業家命運的雜誌”。到2001年時,新的定位出現了
“一個階層的生意與生活”。“階層”這一名詞,無疑是角色認同的結果。
到2008年,劉東華再次改造雜誌,提出“讓中國商業更受尊敬”,關注和探討商業倫理和社會責任的特征已經越來越突出。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劉東華曾發表一篇《先問是非,再論成敗》的文章,其標題就代表了一個十分鮮明的、有責任自覺的倫理性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