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湘軍軍官,曾國藩更是采用高薪養廉的政策。湘軍中級軍官,每月的純收入可達一百五十兩,一年就是一千八百兩。我們前麵說了,正規軍中的高級軍官一年還不到一千兩,中級軍官隻有三五百兩。湘軍中級軍官的收入,是正規軍同級軍官的三倍到六倍。湘軍高級軍官收入更高。曾國藩規定,統率一萬人的高級軍官,每年淨收入五千四百兩,這個數字,是國家正規軍同級別的六倍左右。因此,很多湘軍軍官光靠工資就發了財。比如湘軍中很有名的名將李續賓,帶兵六年,積攢了幾萬兩白銀。
曾國藩是湘軍最高統帥。我們如果僅以統率一萬人這個級別的軍官收入計算,曾國藩一年淨收入也可達五千四百兩,這個數字,比做侍郎時的五六百兩,增長了八倍左右。要是這樣算,他帶兵十一年半,他的合法工資收入就可達六萬多兩。更何況曾國藩在湘軍財政上實行“一支筆”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說他對湘軍的所有收入都有絕對的支配權。湘軍不是國家正規軍,沒有國家撥款,軍費基本上都由曾國藩自籌,那麼怎麼花當然也都由曾國藩自己一個人說了算。從鹹豐三年創建湘軍到同治三年鎮壓完太平軍,曾國藩先後報銷軍費近三千萬兩,如果想貪汙點,搞個一二百萬兩,實在是太輕鬆的事了。
但曾國藩沒有因此而發財致富。雖然賺的錢比以前多了許多倍,但是曾國藩寄回家裏的錢,卻比以前當京官時還要少了。
帶兵之後,他第一次寄錢回家,是離家將近兩年後的鹹豐四年年底。寄了多少呢?一百五十兩。鹹豐五年一年,我們查資料,他沒有寄錢回家。鹹豐六年,他又往家寄了一百兩。我大致算了一下,曾國藩帶軍之後,每年寄回家中的銀兩,平均一百兩。而他在做京官的後期,每年寄回家的,我們以前說過,是二百兩,就是說,從軍之後少了一半。
為什麼收入高了,寄回家的銀子反而少了呢?
第一個原因,是曾國藩出山打仗時發過“不要錢”的誓言。剛剛出山的時候,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曾國藩曾經給湖南各界寫了一封公開信,信誓旦旦地說:“國藩奉命以來……惟有‘不要錢,不怕死’六字時時自矢以質鬼神,以對君父,即借以號召吾鄉之豪傑。”就是說,他一定要在金錢這方麵,給大家做一個表率。既然對家鄉父老發下了“不要錢”的誓言,曾國藩自然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樣,往家裏頭大筆寄錢,叫人家對他指指點點。
第二個原因是曾國藩深知廉潔才出戰鬥力,所以他對軍隊中的廉政建設一直抓得很緊。他對軍官們反複提醒說:士兵們對一個軍官服不服氣,有兩點,一是打仗時你敢不敢衝在前麵,二就是看你在錢上頭,幹不幹淨。隻有你本身不貪汙,士兵才服你,打仗時才聽你的指揮。
弁勇之於本營將領,他事尚不深求,惟銀錢之潔否,保舉之當否,則眾目眈眈,以此相伺;眾口嘖嘖,以此相譏。惟自處於廉……有以服弁勇之心。
因為曾國藩很注重廉政,所以湘軍的風氣和當時的正規軍完全不同。鹹豐十一年,有一個叫趙烈文的文人,來到湘軍大營拜訪曾國藩,後來這個人成了曾國藩的幕僚。他在日記當中曾經記載了他所見到的景象。他說:
湘軍營中規矩甚嚴,黎明即起,每日二操,武弁皆令赤足穿草鞋,營中無一人吸食鴉片者。
也就是說,曾國藩的湘軍,每天黎明就起床,士兵都光著腳穿草鞋,軍中沒有一個人吸鴉片。
他又說:
吾八年春,省吾兄於秣營,遍觀長濠營壘,識其兵帥,與此間有異:一、營中飲食,咄嗟立辦,客至無不留飲,而此間客至,方謀到城中飯肆買菜,客卒不及候而罷。二、營官及隨身親勇皆華服,此皆如田人,不可辨識。此五者,嚴既勝懈,儉複勝奢。嗚呼,一成一敗,非偶然矣!
也就是說,鹹豐八年,趙烈文曾經到清朝正規軍建立的江南大營去過一次,他發現那裏的風氣,與湘軍這裏完全不同。正規軍的大營裏頭,成天大吃大喝,一來客人,廚子馬上能做出一席豐盛的酒菜。這兒呢,來了客人,根本沒有飯,隻能到城裏的飯店去買飯,客人往往等不及就走了。正規軍那裏,軍官和隨從親兵們都穿得很漂亮、很講究。這兒呢,軍官們一個個都穿得像農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