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要錢”的“大帥”(2)(2 / 3)

高薪政策,使除了曾國藩之外的湘軍將領都發家致富了。人們說:“故一充營官統領,無不立富,家中起房造屋。”一當上中級軍官,家裏就開始造房子了。征戰十多年之後,湘軍將領“人人足於財,十萬以上貲殆百數”。就是說,有十萬兩家產的人可達一百人之多。特別是攻下天京城之後,大批湘軍將領帶著金銀財寶榮歸故裏,長沙城內頓時“甲等崢嶸”“簪纓疊起”,新增“宮保第”,也就是一年內新落成的官宅達十餘家之多。湘鄉縣的變化更大。湘鄉籍將領章合才,回家後在白田一帶置了六千多畝良田,又在田間建成兩座大莊園。另一位將領陳湜回家的時候,運了好幾十船金銀財物,所以人稱“陳百萬”。

然而湘軍最高統帥曾國藩,卻始終保持著清貧。鹹豐八年,因為曾家四兄弟當中有人已經發財致富了,曾國藩就要求家裏分家。這年年底分完家後,曾國藩分到了一座叫“黃金堂”的小宅院,此外還有五十五畝地。曾國藩表示很滿意。一座小宅院和五十五畝地,這就是帶兵打仗多年後他在湖南鄉下的全部財產。曾國藩確實做到了自己誓言的不要錢、不怕死。

那麼,曾家四兄弟當中,是誰發財致富了呢?又富到什麼程度呢?

二、曾國荃到底賺了多少錢

上麵我們講到,曾國藩帶兵之後,往家寄的錢很少。不過湘鄉曾氏在鹹豐八年之後,卻迅速富裕起來。富裕的最主要標誌,就是住房水平的變化。

在曾國藩帶兵打仗以前,曾家隻有兩座住房,一座就是嘉慶年間建於荷葉白楊坪的老屋,曾國藩出生在這裏。它原本隻是一座普通的湖南鄉下宅院,在曾國藩做官之後,投資進行過兩次改建,改建之後,變成了一座三進四橫的中等規模的住宅,曾國藩的父親給它命名,叫白玉堂。另一座則是位於荷葉鄉良江村的黃金堂,這是在曾國藩做京官時建成的,但規模不大,還不及改建後的白玉堂大。所以在曾國藩帶兵打仗以前,從住宅上看,老曾家不過就是湖南鄉下一個很普通的地主家庭。

但是從鹹豐八年開始,就不一樣了。這一年,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在荷葉的大坪村開始建設一座龐大的宅第,叫“大夫第”。這座宅第不但和老曾家原有的白玉堂、黃金堂比起來,是一座豪宅,甚至在整個湖南省,規模也是數一數二。它總建築麵積達十三萬平方米,光天井就有二十四個。整個建築分成三大部分,一字排開,綿延將近一公裏長。遠處看去,這座“大夫第”殿閣重重,猶如王宮帝府。有些湖南老鄉“譏之……以為似廟宇”。就是說,曾國荃哪是建了一座房子,分明是蓋了個大廟。除了規模宏大之外,這個“大夫第”用料也十分講究。通體都是以珍貴的楠木、樟木、梨木建成,石料全部是花崗岩,那些七八米高的柱子居然都是用一塊塊完整的花崗岩鑿成,耗資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曾國荃的這座“大夫第”之外,鹹豐八年之後,曾氏家族在湘鄉還陸續修起了許多宅第,比如曾國潢所修的“修善堂”和“萬宜堂”。這些宅第,與老屋“白玉堂”“黃金堂”一起,後來被人總稱為曾氏“十堂”。湘鄉曾氏的宅第,此時完全是大地主的規模了。

那麼,老曾家怎麼突然暴富起來了呢?蓋這些房子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呢?

這些主要是曾國荃的貢獻。

曾國藩一共有四個弟弟,大弟曾國潢,二弟曾國華,三弟曾國荃,四弟曾國葆。曾國荃比曾國藩小十三歲,在族中大排行第九,所以人們後來都叫他曾老九。在幾個弟弟中,他最聰明能幹,因此從小就被曾國藩器重,曾國藩曾經有一句詩,叫“屈指老沅真白眉”,就是說,在我的幾個弟弟當中,你將來肯定是最有出息的一個。不過曾國荃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考了很多回,隻考了一個優貢,比秀才高那麼一點而已。所以後來他轉而棄文從武,跟著曾國藩帶兵打仗。事實證明,他確實是塊帶兵的料,憑借軍功,很快就獲得了一品頂戴,後來一直做到總督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