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既清又濁的總督生涯(1)(1 / 3)

一、總督的“養廉銀”與“陋規”

曾國藩人生最後十二年,一直在做總督。

曾國藩創立湘軍以來,辦事事事不順,就是因為皇帝不給他一個總督的職位。到了鹹豐十年年初,太平軍再破正規軍建立的江南大營,鹹豐皇帝一看,依靠正規軍剿滅太平天國徹底不可能了,隻好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從那時起,到同治十一年去世,曾國藩一直當著總督,一共做了十二年總督。其中近十年時間在做兩江總督,有兩年在做直隸總督。

曾國藩沒當總督之前,地方官都不聽他的,在地方上指揮誰也指揮不動,到處受氣。一當上總督,馬上就不一樣了。所有官員馬上對他露出了笑臉,在他麵前卑躬屈膝,唯命是從。為什麼?因為在清代政治體製中,總督就是皇帝在地方上的直接代理人,他總攬地方上所有大權,節製轄區內一切文武官員。地方其他官員升沉榮辱,全在總督和巡撫的一句話。所以總督的權力,實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麼,兩江總督具體都管哪些地方呢?

兩江總督是天下唯一管了三個省的總督。“兩江”原指明代的“江南省”和“江西省”。清代的時候,因為“江南省”太大,把它分成兩塊,一個是今天的江蘇省,另一個是今天的安徽省,所以,兩江地區包括了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麵積十分廣大,經濟又十分發達,地位十分險要。因此,用今天的官職來比較,兩江總督可以相當於三個省的省委書記加上一個大軍區的司令員。你說它重要不重要?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正如大清王朝的許多事情一樣,兩江總督的年收入,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

如果說名義薪俸,或者叫法定工資,說出來令人難以置信。大清帝國的總督,工資表上的年收入隻有區區一百五十五兩白銀。如果大致以一兩白銀兌換二百元人民幣計算,一百五十五兩白銀大約為人民幣三萬一千元,合成月薪約為二千五百八十三元。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按今天現行的《國家公務員級別和工資標準》,省級公務員職務工資標準是多少錢呢?二千五百一十元,和清代的幾乎一樣。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

當然,和今天的工資製度一樣,這一百五十五兩隻是工資條上的“基本工資”,可以基本不動。因為從雍正時期起,皇帝又特批給督撫們一筆重大補貼,叫“養廉銀”。雍正知道這一百多兩根本不夠總督們花,於是特批一筆銀子,你們拿了這個後就別再貪汙了,所以叫“養廉銀”。兩江總督的養廉銀是多少呢?一萬八千兩,折合人民幣,那就是三百多萬元。這項收入,比曾國藩做侍郎時期的五百多兩的收入,至少翻了三十倍。

但這其實還隻是總督收入中的小頭。真正的大頭,是灰色收入,也就是各級下屬的進貢,按當時的叫法,叫陋規。按照著名學者張仲禮的研究結果,總督一級平均每年的灰色收入是十八萬兩,也就是三千六百萬元人民幣。這可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巨款了。

收入如此之高,曾國藩的生活水平是不是發生了變化呢?

確實發生了變化。隻不過不是變好了,而是變得更差了。

首先曾國藩的衣服遠遠不如在北京時穿得好了。

同治二年,戈登在安慶與曾國藩會麵,這些外國人驚訝地發現“曾國藩……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麵還有斑斑的油漬……”。

趙烈文說他第一次見到曾國藩時,曾國藩“所衣不過練帛,冠靴敝舊”。

離開京城之後,曾國藩不再有出入宮廷之需要。他每天麵對的都是自己的同僚和下屬,所以穿衣越來越簡單。豈止簡單,有時候簡直到了不修邊幅的程度。

在吃的方麵,曾國藩更不講究。有一次宴客,客人發現總督大學士請客居然用一個破瓦盆。

竇蘭泉侍禦來,予亦陪飲,食鰣魚止一大瓦缶。蘭泉笑曰:“大學士飲客,用瓦缶,無乃太簡乎?”公大笑而已。

不光自己的生活一如既往的簡單,他對家人的要求也一如既往的嚴苛。清代官員有一個慣例,那就是把家人接到官衙裏生活。同治二年,曾國藩將歐陽夫人、兩個兒子及兩個女兒和女婿接到了安慶。

如前所述,曾國藩兄弟分家之後,曾國藩一支隻分到五十五畝田地。分家以前,吃大鍋飯,借曾國荃、曾國潢的光,曾家生活水平還算得上不錯。分了家之後,歐陽夫人帶領子女住在“黃金堂”,隻靠這五十五畝田生活。既然曾國藩要求自己“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曾國藩妻兒的生活馬上變得貧窘了。曾國藩幼女曾紀芬就曾經回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