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宏偉計劃(2 / 2)

程興沛轉身問斟酒的小嘍囉:“眾位兄弟又為何在這裏落草?”

小嘍囉放下酒壺,向程興沛等微微鞠了一個躬,這才娓娓道來。原來這裏是太行山脈的分支,巍巍太行,形勢險峻,山峰陡峭,峽穀幽深,森林茂密,曆來被視為兵家要地。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這裏便烽火不息。東漢元初元年,漢安帝為防外敵侵犯洛陽,更是下詔在太行南端三十六處要衝屯兵。北方的匈奴曾經強大無比,冒頓單於統治時期,國力非常強大,多次侵犯漢朝邊境。漢朝初立時,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匈奴軍隊佯裝後退,漢軍則迅速北進到平城白登山。卻在白登被冒頓單於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劉邦與漢軍被包圍七天七夜。最後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出重圍。由於長年戰亂,國家初定,經濟殘破,漢朝采取和親政策力求與匈奴暫時維持和平。足見北方匈奴的強盛。而此時漢朝所要提防的外敵主要是鮮卑。鮮卑是我國東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逐草而居,民風彪悍,曾經服屬於匈奴,至後漢方與漢朝發生關係。早時鮮卑常與北邊的匈奴發生戰爭,與漢朝基本屬於和平共處,甚至是盟友的關係。和帝到順帝時,漢大破匈奴,北匈奴被迫遠遁,“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強盛”(後漢書*鮮卑傳),由此,鮮卑不斷強大,稱雄北方。東漢桓帝、靈帝時,鮮卑稱兵十萬,時常縱兵南下,叩關掠地,劫掠百姓,開始成為漢大患。而此時的東漢帝國,朝廷腐敗,軍紀渙散,鮮卑伺機入侵,朝廷幾次派兵征討,無奈鮮卑多是騎兵,戰力和機動性都很強,征討數次都無甚效果,甚至損兵折將。於是朝廷便采取了極端的措施——下令長城附近所有百姓後撤百裏,焚毀一切房屋,燒毀糧食,鐵器全部砸毀。同時,為了防止有人私通鮮卑,雁門郡更是嚴格盤查來往百姓,甚至關閉邊關,不許和鮮卑來往通商。

一時間百姓怨聲載道,長城附近更是變成了無人區。無數百姓被逼無奈而燒了房子,砸了農具,一路哭號,拖家帶口往關內遷移。百姓糧食稀少,路上餓殍遍野,屍骨連連。然而,到了關內,他們便可以找到心中的天堂嗎?答案是否定的,關內哪裏有足夠的土地可接收這些人呢?關內的百姓對那些來和他們爭奪土地的人充滿了敵意,百姓衝突時有發生;於是他們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剪徑搶奪,揭竿起義,有的幹脆充當鮮卑人的向導。

聽完,眾人均是義憤填膺,紛紛喝罵朝廷無能而無端連累百姓。程興沛微微歎了一口氣,憂鬱的神情瞬間爬滿了英俊的臉龐,若有所思的小聲念叨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說到這裏,聲音突轉鏗鏘:“兄弟們,朝廷腐敗到這種地步,連自己的黎民都保護不了,反而變本加厲的剝削百姓,這是什麼朝廷?倘使有一個開明的君主,再有李廣那樣的猛將,胡虜豈敢犯我邊關,擾我百姓?百姓又怎會置身於水深火熱的境地,好好的生活不過,被逼在這裏落草?朝廷不是不願剿滅我們,而是沒有辦法,太行山澗深林密,不利於大軍作戰。一旦有機會,他們便會殺光我們,我們不光性命難保,恐怕還會有滅族的危險。我等死不足惜,然天下的黎民百姓將永無寧日!”

程興沛頓了頓,突地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巍峨的太行山脈發了一會呆,轉過頭來,目光堅定的掃過眾人,激昂的聲音響起道:“擇日不如撞日,眾位兄弟,我有一個計劃,不如現在就積蓄力量,不知眾位有沒有勇氣和我一起實施?”

有分教: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氣概

太行山險成就豪傑胸襟

程興沛到底說出什麼計劃?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