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人體氣血的源泉
中醫有句這樣的話:“養生當實元氣,欲實元氣,當調脾胃”。也就是說,人體中的元氣要不斷地充實,這就需要脾胃來助力。
那麼,什麼是元氣呢?其實元氣也叫原氣或者真氣,它是由腎髒中的先天的精氣化蒸騰形成的,對於人體而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我們生命的源泉。
當體內的元氣生成之後,便會通過三焦而流到全身,各元氣具有推動人體生長和發育的功能,它可以溫煦髒腑、經絡、四肢、九竅等組織,促使各個組織的生理功能的運行和完善。對於人體而言,如果元氣充足,那麼這個人就會保持健康的狀態,不易生病;如果一個人的元氣受到損傷,他就容易生病。
我國金代著名醫學家李東垣在其著作《脾胃論·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中指出:“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之。”他認為,脾胃是人體元氣產生的源泉。
在日常生活中,倘若一個人平時的飲食中,過多的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比較強的食物,或者飲食過於油膩的食物甚至是暴飲暴食等,漸漸地,脾胃就會受到損傷,這樣一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會漸漸減弱,脾胃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也就不能完全了,而且吸收的僅有的部分營養也就難以運送於全身,導致人體的元氣衰弱;元氣一衰,人體的抵抗能力就
下降了,各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古人早在數百年前就認識到脾胃對人體的重要性,認為治療疾病一定要注重脾胃。對於我們當代人而言,養生治病,自然不能忽視脾胃的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