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老兒丸,延年益壽老偏方
從古代開始,皇帝們就不斷追求“長生不老”之方,希望能夠尋到永享天年的秘方,煉出“長生不老”之藥,於是便有了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東瀛求仙丹,嘉靖迷信道教煉製仙丹的故事。
暫且不說仙丹可不可靠,不過宮廷中延壽名方確實不少,如老奴兒丸、打老兒丸、冰玉散等。其中,五石散被查明含毒,老奴兒丸、打老兒丸、冰玉散卻被視為延年益壽的良藥,今人仍頗受裨益。
在這兒著重為大家介紹的是打老兒丸。打老兒丸名字聽著有些奇怪,這裏麵還有段離奇故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年輕女子,手持木棒,在路上追打一個須發皆白的老頭,過路皆憤然。論相貌,那女子肯定是老者的晚輩,這種行徑是大逆不道的,路人對那年輕女子群起而攻之。誰知那年輕女子的一席話讓過路之人驚得目瞪口呆。
原來,那被追打的老者是那個年輕女子的兒子!這名外人眼中的“年輕女子”已百餘歲。由於長年服用家傳秘方配製的一種藥丸,因此容顏不老,雖已百餘歲,仍身輕如燕,體態姣好。但是她的兒子卻不聽她的勸告,不願服用她配製的藥丸,結果七十多歲就須發皆白,老態龍鍾。母親因此事而憤怒,常常打兒子,逼他服藥。
聽到這裏,路人非常驚詫,將“年輕女子”視為神仙,請求她賜予藥
丸。“年輕女子”絲毫不吝嗇,將家傳秘方告之眾人。打老兒丸由此而來。
但是,此方劑流傳至今已幾百年的曆史,到今天已經有很多版本了。方子的藥物種類和配伍比例也不盡相同,早期流傳方子因保守而未能留下劑量。古方製作方法比較講究,也非常複雜,今人已經達不到古人的製作要求,也不能依照古法自己炮製。到了清代,經太醫院禦醫不斷完善、總結,才逐漸有了具體劑量。
現在采用的打老兒丸記載於《清太醫院配方》中的“仙人還少丹”,其實就是民間的“打老兒丸”,構成藥材:熟地黃20克,山萸肉90克,巴戟天60克,牛膝60克,五味子60克,茯苓90克,楮實子60克,枸杞子60克,小茴香60克,肉蓯蓉60克,杜仲60克,遠誌60克,菖蒲60克,研成細末後加蜂蜜製成藥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天早晚各服一次。空腹用淡鹽水或溫開水服用,連服5日就會覺得精神大好,手足輕健,白發轉黑,健步如飛,麵如童子,百病消。可能古人的形容有些誇張,但上述幾味要配合在一起確實可以延緩衰老。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主一身之精氣,這種精氣是五髒六腑功能活動原動力。人的衰老通常和先天精氣逐漸虛弱有關,因此古代醫生多用補腎之方延緩壽命。方劑之中的熟地黃
、山茱萸、枸杞子、楮實子具有滋腎強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之功;五味子具有斂肺固堅、益智安神之功;菖蒲、茯苓、遠誌能夠益智安神。諸藥配合即為陰陽雙補之劑,既可滋補腎陰,又可溫助腎陽;不但能夠補腎,還能夠補肝養心。
隨著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偏離健康航線,亞健康、老齡化人群也在逐年遞增,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尤其是年紀較大的人,到了五六十歲了,經常會覺得很疲勞,眼目昏花、腰膝疼痛、兩腳麻冷,夫妻生活一年也沒有幾次,每次麵對這種情況,我都會向他們推薦打老兒丸。此藥性平和,不溫不燥、不寒不膩,對上述症狀均有非常好的療效,適用於中老年人。
有些女性朋友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的皮膚、氣色都變好很多。打老兒丸原本就是從道教發展而來,道教駐顏術是非常有名的,因此打老兒丸也具有這方麵作用。打老兒丸在養腎、健脾、調血、烏發等方麵都均有非常好的效果,備受醫家推崇。
世界上是否存在長生不老之藥仍舊是個謎。但是打老兒丸經過了幾百年歲月沉澱仍舊被人們所應用,屬於延年益壽方藥,為中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