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平和的心態對健康的積極作用,是任何藥物所不能替代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學會平和自己的心態對身體健康乃至事業的成敗都是至關重要的。有句俗語:“心靜自然涼。”如果人的心態、心境能夠悠然、恬靜、積極健康、順其自然,那麼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也會有清涼的感覺。或許有人會說古人生活在田園之間,在那種典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農業文明下,人不需要麵對那麼多的誘惑,自然能夠做到心態平和,這句話或許有一定的道理。誠然,在物欲橫流、誘惑重重的今天能夠做到平和並非易事。在數字化的時代,我們不斷地接受各種各樣的刺激,不斷地吸收五花八門的信息,不斷地追求和積累所謂的人生價值……麵對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久而久之,四十歲男人也難免被攪得暈頭轉向,不知道這些到底是什麼,自己所要的又是什麼。我們積累了太多關於名譽、地位、財富、學曆的欲念,同時也積累了很多興奮、自豪、快樂、幸福以及煩惱鬱悶、懊悔自卑、挫折、沮喪、憤怒、仇恨、壓力等種種複雜的情緒。我們會
時常為之所動,甚至神魂顛倒,被外界的刺激攪得心神不寧甚至坐臥不安。要重新穩定我們生活的定力,回歸平和的心態,就得常常給自己的心靈洗一洗澡,經常將這些積累的東西分類鑒別:早該拋棄的是否依舊還在占據你的心靈空間?早該珍視的是否還在被你漠視?吐故納新之後,就如同你在擦拭掉門窗上的塵埃與地麵上的汙垢,把一切整理就緒之後,整個人的心理陰霾便得到蕩滌,獲得一種快意無比的心理釋放。
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對自己不要過於苛求。若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僅易於實現,而且心情也容易舒暢。
那麼,怎樣做才能放下苛求,練就一顆平和的心呢?
(1)第一,你別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無缺。每個人都有能力,但每個人都沒有超凡入聖的能力,不貪便是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極限,因為欲速則不達。該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得不來,叫作不欲,不過度求取不當的欲念。記著“回家”吧,這就是說,工作告一段落,該回家便回家的人,不貪,因為你懂得還有明天;有些事留給明天,很美,表示明天你還活著;有些責任,留給明年,表示明年你還活著。
(2)凡事聽其自然,不可苛求。生活中很多事,求也求不來,水到渠便成,順其自然反而是最好的法則。沒有人可以一舉成名
的,沒有人可以馬上升官的,沒有人想要什麼便立刻就能得到的。“等待”是一門重要的秘法,就像花開花落自有時序,不必強求,給一點時間,該有的仍舊是屬於你的。
已到人生中場的四十歲男人,渴望實現宏圖壯誌,期望美好憧憬成真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們隻能夠把事情盡力做到最好而無法做得完美,苛求自己隻是在自尋煩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