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事事都明白
與別人交往時,總離不開問。有時候該問的,要明知故問,比如:“你的鑽石戒指很貴吧?”“聽說你最近又出了一本新書,一定很暢銷吧?”這些可能都是你知道的,但你故意明知故問,對方會認為你很關心他,所以對你很有好感。他可能會接著你的話題,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並且有可能說得心花怒放。
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你都要問個清楚明白,不該問的問題,一定要心中有數,不要去問。比如:
(1)別人的隱私不要問。在與別人交際中,為了避免引起別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問對方的隱私。
具體地說,在日常交際中,應該避免問及下列這些方麵的隱私話題:
女士的年齡;
工作情況及經濟收入;
家庭內務及存款;
夫妻感情;
身體情況;
不願意公開的工作計劃;
不願意為人知道的隱私。
比如,“哪年出生的?”“你一個月掙多少錢?”“你為什麼還不結婚?”“你是不是在外麵有份兼職?”……打聽這些個人隱私的問題惹人反感,甚至導致“戰爭”爆發。在你打算問對方某個問題的時候,最好先在腦中過一遍,看這個問題是否會涉及對方的個人隱私,如果涉及了,要盡可能地避免,這樣對方不僅會樂意接受你,還會因你在應酬中得體的問話與輕鬆的交談而對你產生好印象,為繼續交往打下良好的基
礎。
(2)對方不知道的問題。如果你不能確定對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問題,那麼你還是不問為佳。如果你問一位醫生:“去年發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是多少?”這個問題對方很可能就答不上來,因為一般的醫生誰也不會費神地記住這些數字。要是對方回答說“不清楚”,就不僅使答者失體麵,問者自己也會感到沒趣。
(3)有些問題不宜刨根問底。比方說,你問對方住在哪裏,對方回答說“在北京城”或說“在香港”,那你就不宜問下去。如果對方高興讓你知道,他一定會主動地說出,還會說“歡迎光臨”之類的話。否則,別人不想讓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問了。此外,在問其他類似問題時,也要注意掌握問話尺度,要適可而止。
(4)不要問同行的營業情況。同行相忌,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在激烈競爭的社會裏,往往人都不願意把自己的營業情況或秘密告訴一個可能的競爭對手。即使你問到這方麵的問題,也隻能自討沒趣。
(5)對方不想讓你知道的問題不要問。凡對方不知道或不願意別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問。要時刻記住,問話的目的是引起雙方的興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