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逆耳的忠言包裹一層糖衣
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真正樂意聽取逆耳忠言的寥寥無幾。在人情關係學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責批評,也要加上“糖衣”,這樣對方才容易接受。這也是一種糊塗應對生活難題的方法。
日本文壇著名的鴛鴦夫婦三浦朱門與曾野綾子,據說數年前每年都要為同一件無聊的事情爭吵一次。爭吵的原因是,結婚紀念日那一天朋友夏樹群子拍來的賀電。朋友的這番心意,新婚時的確很高興,但結婚15~20年後,卻變成了“不受歡迎的好意”。“原來今天是結婚紀念日,來點兒什麼慶祝?”
“算了吧!何必多此一舉?反正年紀也不輕了。”兩人都不愉快起來,夫婦討論的結果,認為再這樣下去會受不了,由曾野綾子打電話給夏樹群子:“謝謝你每年的賀電,但已經是老夫老妻了,實在不好意思談什麼結婚紀念日。”隔年起就不再有賀電了。
想必你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會遭遇必須講一些難以啟口的話。這種時候,如果直接說“實在傷腦筋”、“這樣很麻煩”,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或者給予對方不快感。如有像曾野綾子那樣夾雜機智與笑話來傳達的機靈,對方也就一笑置之,既不傷害到對方,說的人心理負擔也比較輕。
另外警告別人時不要指出缺點,而要強調如
果糾正過來會更好。
有位公司主管慨歎糾正別人實在難,稍微提醒一下部屬,部屬不是猛烈反抗,就是越變越壞。這位主管隻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加以批評而已。
有位棒球教練在糾正選手時,不說“不對,不對”,而說“大致上不錯,但如果再糾正一下……結果會更好”。他並非否定選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說先滿足對方的自尊心,然後再把目標提高。如果隻是糾正、警告的話,隻有徒然引起選手的反感,不會有效果可言。
如果你不小心提到對方的缺點時,要加上讚美的話。
想必每個人都曾有過不小心說話傷到對方或對對方不禮貌的場合。話一旦說出來就無法挽回,當場氣氛就不好了。這種情形人們大多是連忙辯解,或者換上溫和一點兒的措辭,這實在不是好方法,因為對方認為你心裏這麼想才會出言不遜。這種時候不要去否定剛才說出來的話,要盡量沉著,若無其事地附帶說道:“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但是,你也有什麼什麼優點,所以表麵上的缺點更顯得有人性。”人對於別人說過的話總是對最後的結論印象最深刻,附加讚美的話,對方便認為結論是讚美的,即使前麵說過令人不愉快的話,也就不會計較了。
你也可以假托第三者傳達對對方的批評。
某企業的主管對他公司的幾位兼職的女職員言談不很
高雅心裏頗覺不爽。有一天,他告訴一個已經任職兩三年的女職員:“最近的年輕人說話有點兒隨便,請你代我轉告一下好嗎?”
那個女職員回答“是”,結果很令人意外。那幾個兼職的女職員談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個負責轉告的女職員對自己的談吐最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輕人”這句話讓那個女職員覺得自己也包括在內。
這個女職員的情形,連主管也意想不到。這也可以用作批評別人時的方法,也就是說托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評,如此一來,對方就會虛心接受而不太會產生反感。
然而,這種托諸“第三者”的批評,如果太過明顯,聽起來倒像“指桑罵槐”,這一點可要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