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認為沉默寡言的人即是無能
識人,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人們經常會在外部特征上下功夫,尤其是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中,更加注意修飾自己的外形,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以,有些人在初識時,你會覺得他彬彬有禮、文雅含蓄、氣質脫俗,相處時間久了也許你會發現他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行跡並非是你最初所識的樣子,甚至會覺得他前後判若兩人。所以,識人,第一印象很重要,但第一印象並不代表最真實、最本質的那一麵完全呈現出來。我們觀察其他事物要防止被假象迷惑,識人同樣要做到這一點,避免先入為主的思想導向害了我們。
為避免第一印象的錯誤我們應該注意不要把鋒芒外露、耍小聰明的人當作奇才。從中國傳統修養來看,鋒芒外露的人內涵甚淺,並不是真才實學的人。其優點是,剛一接觸,覺得這個人很有見識,氣量也不小。如此輕信,錯誤不可避免。社會發展到今天,人才不主動宣揚自己的才能,如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樣地等待明主,那是現代的迂腐。掌握好宣傳自己與蓄勢待發的分寸,是能力和經驗的體現。
不要把大智若愚、思想深刻、沉默寡言的人視為空虛無能。生活的法則給青年人一個教訓:能力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手和頭腦做出來的。非常遺憾的是,現在的學校教育不能給學生較
為全麵的為人處世技巧方麵的教育。讀了十幾年書,初到社會上來,處處碰壁、傷痕累累之後,才反思自己的過失,待成長後,又晃過了幾年。這幾年本該是很寶貴的時間!
不要把人雲亦雲的陳詞濫調,誤以為是精妙的理論。幾千年文明沉澱下來的義理,隨口道出,也當然精湛,需要區分的是自己深刻領會,還是鸚鵡學舌。
不要把喜歡搬弄是非、評頭論足的人,當作能品評人物的人。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他如此對待別人,也會如此待我。因此,對這類人不要一見麵就下結論。如果他所評論的你已了解,那對這個人容易辨別。如果不了解,就不要輕易相信講話人,應從其他方麵進一步考察。
喜歡比較各種名人的短長,排他們的座次,這類人才並不一定是學有所長的人。一個真正的人才,多半不會把許多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品評他人身上,因為關心自己的工作還來不及。就算他把關心名人當作自己的研究課題,如果不能從中總結出人類共同性的東西,與一般常人也無區別,這樣的人見識平凡,算不得本事。
不要把喜歡談論政治的人當作國體之才。國體之才自然關心國家大事,但與喜歡談論是兩碼事。喜歡談論,卻看不到問題的本質,預測不了事態的方向,找不出有力的措施,純粹是關心,裝了一腦袋時局知識,而不實
用。既關心,也能看到本質、預測未來、想出辦法的人,才會有主政之能。一般人也有關心政治的願望,但他們得到的消息是否全麵準確,本是一個問題,那麼之後的問題就更成問題了。因此隻憑談論政事來識別人才,實在不可靠。
識人難,但也有規律可循,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學會客觀而辯證地看待一個人。僅憑第一印象就給他人下結論顯然有失公允,也不是一種正確的識人方式。如果你犯了這樣的錯誤,你就很可能錯失一位助你發展得更好的人。因為,有些有真實才能的人往往不注意修飾自己的外形,你初次見他時,很可能將他排除出你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