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會調:順應自然發展,從細節上調養(2 / 3)

3.燒開一鍋水,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先用猛火沸煮20分鍾,然後以文火慢燉,喝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鹽。

點評:瘦肉當中有較高含量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而雪梨的熱量含量低,所以這款雪梨南杏瘦肉湯,不僅能夠減肥,還能清潤脾肺。

三、小鬆菜雞蛋牛奶瘦身湯

材料:生雞蛋2個、牛奶150毫升、小鬆菜25克、鹽少許、醬油少許、橄欖油少許。

做法:

1.將小鬆菜清洗幹淨,瀝幹水,然後將其放在一旁備用。

2.將準備好的牛奶倒入鍋中,微微加熱即可,接著將小鬆菜、雞蛋等食材一並放到鍋裏,煮沸之前倒入其他調料。

3.最後倒入一些橄欖油,攪拌充分之後即可飲用。

點評:牛奶和雞蛋都是高蛋白的食物,同時脂肪含量也不高,配合纖維素豐富的小鬆菜,不但可以減肥還能養顏。

飯前先喝湯,絕對是最明智的選擇,可讓食物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都很潤滑,能夠讓食物順利下咽,防止因為食用幹硬食物,對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也可以在吃飯時喝湯,這樣的飲食方式極容

易稀釋消化液並溫潤口腔,且有益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發生的概率。

消除脾胃問題的特效穴——公孫穴

健康脾胃和一個人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有著密切的聯係,是我們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生活在自然界之中,想要健康長壽不僅來自於每天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應該根據自然界變化調整起居習慣,才能維持身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讓生活更加美好。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是一年四季更替的自然現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萬物生長、發展的自然規律。中醫根據自然發展變化,結合人體髒腑器官特征,總結出了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補腎的養生保健方式。而脾髒是後天之本,人的氣血生化之源,時刻都要注意脾髒的養護。由於脾髒最怕的就是“濕”了,而夏季長夏時節,高溫濕熱,熱氣蒸騰,人們心情煩躁,養神靜心的同時,也要注意脾髒的避濕。

我們應該注意起居飲食的時間,使之符合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規律及人體的髒腑氣血的活動常規,注意生活的細節變化,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調節情誌,建立符合自己身體節律的活動規律,才能保證身心康健,這才是益壽延年的妙方。這些所謂的“妙方”幾乎人人皆知,然而按照這個妙方實際操作的,恐怕寥

寥無幾。

忙於工作、疲於奔命的人們,為了生活和工作,經常是廢寢忘食。喧囂的世界、繁華的城市、黑夜裏閃爍的霓虹燈,豐富多彩的活動越來越多,習慣熬夜的人也越來越多。熬夜的過程中,難免用咖啡、濃茶進行提神,餓了就吃極多的食物做消夜。忘了思考的我們,常常讓憤怒、焦急、沮喪、不滿、苦悶、憂愁等不健康情緒占據我們生活的主線。不良情緒極容易對脾胃造成傷害。生活如此,各種脾胃病出現也就不稀奇了。多數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食欲差、消化不良、腹瀉等現象,胃癌也是我國較常見的胃病。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當中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不由得我們不去思索。可口的東西誰都想多吃一些,夏天裏的冷飲、冬天裏的火鍋,一直都被大家所推崇。而此時就應該注重脾胃保養。

我們身體上有一個可以治療脾胃疾患的穴位——公孫穴。公孫穴屬足太陰脾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與脾胃經脈的氣血相連,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作用。公孫穴可以說是保養脾胃的第一要穴,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穴位,如果平時注意一下公孫穴,就能養足自己的後天之本,讓我們免去很多看病、吃藥的煩擾。

中醫記載,公孫穴位於腳掌部,第一腳趾下兩寸處。我們在探穴的時候,將你的食指、中指和無

名指並攏,置於腳趾橫紋下,用左手拇指按壓腳趾直下方的部位,按壓到感覺酸脹感之處就是這個位置,即公孫穴。用右手拇指指腹置於右腳的公孫穴,按順時針方向揉按一分鍾,再按逆時針方向揉按一分鍾。然後,將左手拇指指腹置於左腳的公孫穴,以逆時針方向對雙腳進行按揉,再按順時針方向揉按一分鍾。雙腳交替進行按摩三次。

除了按摩,還可以對公孫穴進行艾灸。把艾條的一端點燃,放在距離穴位2到3厘米處懸灸,每次艾灸的時間在25分鍾左右。也可以自己拿著艾條,以公孫穴為中心,按旋轉移動方式進行艾灸。

由於脾胃氣血虧虛引起的各種問題,如鼻出血、咽喉腫痛、口臭等,都能通過按摩公孫穴進行解決。因脾失健運而導致的水腫型肥胖,每天按摩公孫穴,就能輕鬆減肥。

胃火過盛的人,情緒波動大、躁動不安且有發熱的狀況。當情緒過度激動或焦慮時,非常容易出現“氣上衝心”的症狀,如心悸、胸悶、氣短、頭暈,體內發熱,手掌心發熱,呼出的氣也很熱。這是因為熱氣耗傷了心脈,導致氣血虛弱,有時候還會引起血瘀。按摩公孫穴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清火氣、鎮靜安神、調節情緒的作用。夏季難以入睡的人,按摩此穴有調和氣血、安眠、祛暑熱的效果。

冬天吃蘿卜有助於和胃健脾

蘿卜又名“

萊菔”、“羅服”,有“小人參”之美稱。我國在《詩經》上就有關於蘿卜的記載。在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著錄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蘿卜能“大下氣、消穀和中、去邪熱氣”,意思是蘿卜有健脾和胃、調暢氣機、防病治病的效果。

蘿卜可以說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材,可以煲湯、炒菜。紅燒蘿卜柔嫩酥滑,可口清爽,能起到消食降火的功效,有咽喉腫痛、腹脹積食、牙齦腫痛的人,冬季不妨多吃一些蘿卜。做法是先將三個蘿卜清洗幹淨,準備小香蔥三根,香菜三根,醬油、食用油、糖、胡椒粉、鹽適量;將蘿卜切成小塊,香蔥、香菜洗淨切成碎末;先在鍋中倒入食用油,待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蔥段煸香,然後倒入蘿卜塊,並放入少許醬油,翻炒一下,加入少許糖,煮沸後轉用小火煨至酥軟,加入少許胡椒粉、鹽,翻炒均勻即可裝入盤中,最後放入香菜末。

蘿卜排骨湯活血理氣、滋補腸胃,可以應對消化不良、眩暈頭痛、胃腸蠕動緩慢的現象。具體做法是準備排骨200克,生薑一塊,蘿卜2個,香蔥兩根,鹽、黃酒。先將薑切成細片,將香蔥切成碎末。將蘿卜切成小塊。將排骨洗淨,剁成小塊放入清水鍋中大火煮沸後加入薑片、香蔥,煮3到5分鍾取出。然後再將排骨快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清水,水量應該高過排

骨的高度,放入薑片,用大火煮沸,然後改為文火煮;放入蘿卜片或蘿卜塊,用大火煮沸後,轉為小火煮熟後關火,放入香蔥和少許鹽即可食用。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煲湯,可以慢慢煨兩三個小時,時間越久蘿卜排骨湯越香濃,營養越豐富。在燉蘿卜排骨湯時,一開始就要把水加足,絕對不要太少,不然一兩個小時後湯就沒了,中途加水營養流失,而且影響湯的口感。

冬季喝蘿卜葉茶能夠淨化血液、排毒養顏,如果堅持每天喝一杯,可預防皮膚幹燥、皸裂、生凍瘡等,同時讓肌膚更加潤澤。具體做法是將蘿卜葉洗淨,然後在晴天陽光下晾曬3到4天。每次取30克的蘿卜葉放入鍋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先以大火煮沸,轉小火煮十分鍾,晾涼後就能飲用了。如果不太喜歡蘿卜葉茶的味道,可以在裏麵放入冰糖或蜂蜜改善口感。

要注意的是,服用人參、西洋參、生熟地、何首烏等滋補藥物時,不能與蘿卜同時服用,以免藥效相反,無法達到補益的作用。許多人常將蘿卜和胡蘿卜同食,尤其在涼菜的搭配上,這種搭配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應避免同時食用。若要一起吃時,最好以陳醋調和,以幫助身體吸收營養。由於蘿卜為寒涼蔬菜,因此脾胃虛寒的人不應該食用過多的蘿卜,最好不要生食。

八段錦,調理脾胃功能的保

健操

八段錦是一套有著悠久曆史的保健操,起源於北宋,曆經千年沿襲至今,其魅力可見一斑。古代人認為這套動作古樸高雅、收放自如,如錦緞般優美、柔順,於是便將這套動作稱之為“錦”。因為這套功法是由八個動作組成的,因此稱之為八段錦,來證明其真實意義。

八段錦有站立式和坐式之分,同時也有“文武”之分。文八段錦主要是坐立的姿勢,強調自思、集神與呼吸吐納;武八段錦多為站立式,主要側重肢體的運動。練習八段錦無須器械,不需要太大的場地,簡單易學,節省時間,效果極為明顯。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練習“氣功八段錦”可能隻適合老年人。其實八段錦在每個年齡段都可以練習。中醫認為,八段錦以動入靜、以靜入動、動靜相宜,能去舊生新、補不足、瀉多餘,有理氣活血、舒筋活絡、協調五髒六腑功能的作用,長期練習可以增強免疫力,因此經常被作為保健操、防病操練習。站立式八段錦總共有八組動作,每個動作都能對相應的髒腑起到調節作用,其中第三組的動作就是針對脾胃調理的。

夏季是四季當中氣溫最高的季節,暑熱盛熾,空氣潮濕,人體新陳代謝速度加快。人的身體情況極易受到夏季炎熱氣溫和潮濕空氣的影響,髒腑的生理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非常容易受到濕邪侵襲的脾髒,

更容易受暑濕的影響,出現“暑傷氣”的情況,進而引起身體倦怠乏力、頭暈、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惡心等現象。

冬季氣溫極低,萬物凋零,天地一片蕭條,人們應該注意防寒保暖,許多人大部分是在室內休息,很少走出戶外活動。這樣非常符合冬季養生的規律,但是過度閉藏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冬季飲食主要以肉類、油膩食物為主,而且攝入量較高。也有不少人一入冬,就開始吃各種滋補品。還有很多女性因為擔心寒冷而不出門,整天待在家裏,閑著沒事兒時,也會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這不僅使胃腸氣血失調,而且脂肪會增長很多。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冬季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於提高抵抗力,增強脾胃功能。

出汗是人體新陳代謝的自然現象,環境中溫度過高也會導致人體出汗,精神緊張或遇到刺激時手心、腳心會出汗,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會出汗,吃辣椒、芥末、花椒時頭上也會見汗。中醫認為,正常的出汗,有助於體溫的調節,及時清除體內的廢物,使髒腑經絡氣血保持平衡。如果不當出汗或是出汗過量,都要時刻小心。有些人暴飲暴食之後頭臉上會出很多的汗,同時覺得腹部脹滿、疼痛,肢體沉重無力,想嘔吐,這些都是脾胃濕熱的狀

況。由於思慮過度,許多腦力工作者,都曾出現心脾兩虛的情況,最為主要的表現就是出汗,同時伴有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睡眠不實、不安煩躁等現象,這個時候在治療上同樣要從脾胃調理上入手。

在養生集注《道樞·眾妙篇》中記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八段錦中的第三組動作動作舒緩、動靜結合,可以有效緩解內心壓力,調節身心,增強脾胃功能。有增強體質,改善氣血運化功能,使經絡中的氣血運行通暢,減肥瘦身、延年益壽的功效。而且做這套動作,不用器械,操作簡單,節省時間,效果顯著。

調理脾胃的內口訣為:雙手重疊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圓。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轉至脾關。雙掌均沿胃經走,換臂托按一循環。呼盡吸足勿用力,收式雙掌回丹田。主要練習的方法為:

第一步:自然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吸氣,彎曲兩手肘,讓大臂與前臂呈90°,掌心朝上,位於腹部與肚臍平行或稍下的位置。同時,微微彎曲雙膝。然後呼氣調息。

第二步:吸氣,左手掌輕輕向上舉,舉至頭頂時旋轉手臂,使左手指尖指向正右側,掌心朝上,經過眼前,繼續上舉至頭部左上方,手臂伸直。與此同時,右手翻掌,使掌心朝下,手指指向正前方,右肘關節微微彎曲,掌根用力。在練習手臂動作的

過程中,雙腿逐漸伸直。

第三步:呼氣,讓身體的重心緩緩下降,膝關節慢慢彎曲,旋轉左臂,逐漸彎曲,經過眼前,下落於腹前,掌心向上。與此同時,右臂向外旋轉,右手掌心朝上,緩緩回至腹前。兩手掌指尖相對,相距約10厘米,掌心微微向上抬。

第四步:左右手互換動作,共練習九遍。最後一遍結束時,兩手掌同時按於兩髖旁,掌心向下。同時,雙腿恢複之前的站立姿勢。

這個動作主要是手臂之間相互對拉,能夠牽引體內腹腔,對中焦的脾、胃、肝、膽起到按摩的效果。同時可以疏通背部經絡,達到調理脾胃氣血和髒腑經絡的作用。在最初練習的時候,不需要太注重呼吸,平緩呼吸即可。等基本的動作學會並熟練後,呼吸調節就平穩了。

八段錦動作簡單易學,如果做到準確,可以達到活動關節、暢通氣血的效果,這時候就要掌握其中的關鍵步驟。

1.動作必須緩慢柔和、圓活連貫。柔和訓練不要拘泥,而要輕鬆自如,舒展大方。緩慢主要是指把握中心,動作輕飄徐緩。圓活就是保證動作的弧形,要符合身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的狀態。連貫就是動作之間的銜接、轉換,不應停頓、斷續,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2.動靜結合。動主要是在意念的指導下,動作輕緩靈活、舒適自然。靜是指動作轉化要沉穩。在外觀上

看來動作在變化,但是內力不放鬆。

3.神形自然。在自己練習時,形體運動與呼吸調整與心理暗示相結合。初學階段,會出現手腳配合不協調、呼吸與動作不協調、動作不連貫的問題。循序漸進、合理安排,一開始采取自然呼吸的方式,等待練習極為熟悉後,再用練功時的常用方式——腹式呼吸進行練習。這樣一來即可達到動作、呼吸、意念的和諧統一,不要操之過急。

心情不好,也會影響脾胃健康

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看到因受到驚嚇或者過度緊張出現尿褲子的現象。人處於極度恐懼的環境下,上焦就完全閉住了,而下焦就整個開了,中醫上講恐則氣下。在物理學上我們將其稱為熱脹冷縮,物體受冷的話,就會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