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養眠:調理自然,內外通補保健康(1 / 3)

睡得著篇:有個好睡眠,好夢不

第四章

養眠:調理自然,內外通補保健康

失眠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

睡眠對於人類來說,與食物、水以及空氣都是一樣的,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晚上休息得好,第二天人就精神飽滿,做什麼事情都有信心;休息不好,整個人都顯得沒有精神,垂頭喪氣的,讓人感覺毫無生氣。如果長時間處於睡不好的狀態,還會引發多種疾病。因此,也有人說,睡眠對於我們的健康而言,與心跳、呼吸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睡眠的節律被搞混亂了,很難入睡或者不能保持睡眠的狀態,就稱為“失眠”。

出現失眠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由身體、精神以及心理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總是醒得很早或是突然醒來。

一般來說,根據每個人失眠時間的差異,失眠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屬於短暫性的失眠,也就是說失眠的時間少於一周;第二種是短期性失眠,失眠的時間在一周到一個月以內;第三種就是慢性失眠(長期性失眠),即發生失眠的時間在一個月以上。在這三種失眠類型中,暫時性失眠和短期性失眠自身通過調節就可以得到改善,一般經過2到3周的時間,患者的睡眠狀態就能恢複正常。可是當失眠症狀持續並超過1個月,其實就是患上了慢性失眠症。

有不少人的睡眠質量

較差,晚上難以進入夢鄉,可是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相關專家將其分為五類:身體、生理、心理、精神疾病、藥物。因為他們的英文第一個字母均為P,所以將失眠原因總稱之為5個P。

因身體疾病造成的失眠

主要可以導致失眠的病症有骨關節病、腎病、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心髒病、哮喘、潰瘍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高血壓、腸胃病、夜間肌陣攣綜合征、腦疾病等。

因生理造成的失眠

隨著環境發生變化,我們的生理也會隨著改變,如乘坐車、船、飛機時睡眠環境的變化;臥室內強光、噪音、過冷或過熱都非常容易陷入無法入眠的狀態。有的人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有的人則非常敏感、適應性差,環境一改變就感到心神不安,徹夜難眠。

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

心理因素主要是受到負麵情緒的影響較大,比如說情緒焦慮或低落、心情抑鬱等,都會出現失眠的症狀。當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以及挫折,未遂的意願及社會環境的變化等,都會通過人的心理反映到生理上,導致神經係統的功能異常,造成大腦的功能障礙,從而難以入睡,形成慢性失眠狀態。

服用藥物和其他物質引起的失眠

有一類人群服用了中樞興奮藥物也會引起失眠,如減肥藥苯丙胺等。長期服用安眠藥,一旦停藥不用,也會出現階段

性的淺睡眠的症狀,此時更容易做噩夢。

茶、咖啡、可樂類飲料當中有令中樞神經興奮的咖啡因,晚間喝太多也會引起失眠。酒精對人的睡眠結構進行幹擾,使睡眠變淺,一旦將酒戒掉也會發生戒斷反應,從而引起失眠。

對失眠的恐懼引起的失眠

有的人非常重視睡眠質量,認為睡得好,身體就健康,睡得不好,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種對睡眠的過分迷信,極大地增加了睡眠時的壓力,從而出現失眠的問題。

我們難免有睡不好的時候,但有的人對於暫時性的失眠過於擔心,每當睡覺的時候,就會條件反射地恐懼,總是自我暗示要睡好,反而使人更難以入睡。時間一長,也就轉換成了慢性失眠。

睡眠可以治療疾病

可能有不少人聽說過陳摶老祖高臥的故事。陳摶號“希夷先生”,是五代宋初時期較為著名的隱士,以嗜睡和長壽著稱。在古代“陳祖”經常被比喻為長壽之人,也有人稱其為“睡仙”。相傳其自幼遇仙,修煉養氣,壽高幾百歲。後來散盡家財入深山學習仙術,人們不遠千裏慕名而來,他卻整日側臥酣睡,對誰都不理不睬。眾人見其睡得如此酣暢,便紛紛歎息而去。唐明皇聽說其為異士,便傳其入朝,他卻無所事事,仍舊臥於蒲團酣睡,後來便不辭而別,到華山隱居。鬥轉星移,歲月變遷,天下又經曆了

五代十國一番混戰。後來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領兵正逢路過華山。陳摶拊掌大笑:“天下終於有太平日子了,我終於可以安睡了!”於是再次高臥不起。傳說陳摶又活了一百多歲,直到北宋末年才去世。

大家都知道陳摶老祖的故事中摻雜了神話色彩,他雖然嗜睡且長壽,但睡眠隻是他的一種養生手段,不是治病的方法,而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睡眠的確是可以治病的。

高血壓疾病中有一種特殊的高血壓稱之為“睡眠性高血壓”。其症狀是在睡眠時或睡醒後血壓升高。這種睡眠性高血壓的成因是由於睡眠時上呼吸道分泌阻塞,引起血氧飽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從而導致交感活性增強。而交感活性亢進可造成周圍阻力小動脈發生代償性改變,引起管壁肥厚、管腔狹窄,對縮血管活性物質的反應性增高,使之出現血壓升高。睡眠性高血壓會引起各種心律失常及並發其他心血管疾病,可以說是真正的睡夢殺手。要對付這種睡眠性高血壓,必須矯正因為呼吸阻塞造成的暫停。患者在睡眠的時候要掌握正確的睡姿,盡量避免或減少打呼嚕、憋氣,以免呼吸暫停而致血壓升高。一般在呼吸道梗阻解除後,血壓就會恢複正常水平。

現在大家都知道睡眠狀態不好會影響身體健康,但說起睡眠對於身體的作用,卻知之甚

少。人們覺得睡眠是人的一種休息,其實它的優點遠不止積蓄能量那樣簡單。良好的睡眠可以對身體的各項機能起到一定修複作用,如果睡眠不規律,可能身體會出現很多種疾病。現代醫學將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醫學界就有人提出過“睡眠療法”的設想。

睡眠除了治療特殊的高血壓以外,還能對某種心髒病有治療作用。1986年,研究人員對71000多名美國女護士進行了問卷式調查,研究人員讓她們回答有關睡眠的問題。當時,受調查者中都沒有患心髒病的,10年後,研究人員發現有934人患上心髒疾病,其中有271人已經死亡。

除了打鼾、吸煙和體質等因素外,研究人員發現,與每天睡眠8個小時的女性相比,每天睡眠時間在5小時以下的人群患上心髒病的概率會增加45%,睡眠時間為6個小時和7個小時的女性患心髒病的危險分別會增加18%和9%,而睡眠時間超過9個小時的女性患心髒病的危險會增加38%,且患冠狀動脈硬化的比例也隨之升高。雖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8小時睡眠非常有利於我們心髒的健康。

除此之外,腦血栓、糖尿病等疾病都與睡眠有著一定的關係。

古人雲:“三分調、七分養。”人體髒腑在失衡的情況下,使用藥物調理是非常重要的,

但最後必須對身體進行調養。“養”就是在日常睡眠、飲食、運動等方麵養成良好習慣,讓身體的元氣迅速恢複。所謂安寢乃人生最樂,古人有言:“不覓仙方覓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氣爽,真不啻無際真人”。睡眠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疾病的手段漸漸被人們重視。清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不少人也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其實都是這個道理。當然睡眠時間過長也會引發冠狀動脈硬化一樣,凡事需要有度,睡眠也需要講方法講科學。

那麼,怎樣進行睡眠才是“科學的睡眠”呢?簡要說來,科學的睡眠應該符合下麵四個特征。

一、遵守作息規律

為了維持生物鍾的規律,不論睡得多長或多短,每天起床的時間要大致相同,並在同一時間睡下。不少的上班族或是學生每天起早貪黑、加班加點,一到周末一覺不起,不睡到日上三竿絕不起床。其實如同是饑餓過後的暴飲暴食,這種補覺非但不能把平時的疲倦全補回來,同時影響你的作息時間,使你患上“周日失眠症”。輕者是周一非常難以起床,重者會引發內分泌紊亂,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二、重視睡眠的質量

事實上,睡眠的質量比睡眠的數量更重要,6個小時的優質睡眠比

8個小時的低質睡眠更容易讓人感到休息的充足。因為最合適的睡眠時間是因人而定的。這其中既有先天的生理因素,也有很多的後天因素,擅自用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衡量是非常愚蠢的,重要的是養成規律且對睡眠有幫助。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睡眠習慣的養成需要其他生活習慣的配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40名吸煙者和40名非吸煙者的睡眠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人員對這兩組人在睡眠時的大腦活動進行了認真的記錄。在睡眠時吸煙者的大腦要比非吸煙者的大腦更加活躍,這說明吸煙者的睡眠質量不好,難以熟睡。如果他們把煙戒掉,那麼進入睡眠的時間會提高一倍。同樣,酒精、咖啡因、茶堿都會讓人的中樞神經興奮起來,如果你喜歡含有這些物質的飲料,特別是睡覺之前喝這些,那麼這一晚你是不可能做好夢的。

飲食規律同樣影響睡眠質量。饑腸轆轆地上床和暴飲暴食之後上床是一樣的,都會使你輾轉反側,很難進入睡眠的狀態。而且晚上吃太多食物會讓人發胖,如果在入睡之前特別想吃食物,不妨選擇水果類低熱量食物。

正確的運動可以促進睡眠,反之則會阻礙睡眠。所以健身愛好者會根據一年四季的變化改變自己的運動強度,避免影響晚間休息。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最後就是心

理因素,不論你的工作有多少,在睡前必須完全拋開,明天早上再去處理。如果睡覺前用腦過度也會讓你難以入睡。

健康睡眠,必須把免疫力提高上去

免疫力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人人都知道其含義,可是真正詳細的解釋卻是非常晦澀的。但是隻要你清楚,免疫力是我們身體的一道屏障,能夠有效對抗身體的病變,正常生理的衰老、死亡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就可以了。總之,要知道免疫力是保護我們身體不生病、健康長壽的保護牆就可以了。

“免疫”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中國明代醫書《免疫類方》中,指的是“免除疫癘”,其重要含義是防治傳染病,與現在所講的免疫力有一些相同的意思。可見免疫力在我國中醫研究史上早已被人所關注,而且有著獨特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睡眠可以影響我們的免疫力,“健康的體魄來自睡眠”,這是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結果。

科學家實驗證明,人在催眠的時候,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其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都有明顯的升高。淋巴細胞正是人體免疫力的大將,意味著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能力加強。而催眠方法有助於增強淋巴細胞,從而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並且很多的醫學家提出,今後臨床上可以用睡眠和催眠的方法輔助治療免疫力低下的患

者。

科學家還發現,被催眠術催眠的人員,在日常生活壓力方麵可以表現出更強的自信、自尊和獨立處事能力。這一結果表明,恢複睡眠就能收獲良好的心情,獲得健康,並有助於免疫力的提高。所以我們必須保證每天七到八個小時的充足睡眠,如有條件,中午最好進行半個小時的午休,這樣更有利於我們保持健康的體魄。

上麵所說都是通過科學實驗證明睡眠作用於免疫力。下麵我就舉個例子闡述睡眠對於免疫力的重要作用,並且從中醫的角度來闡述一下充足睡眠對免疫力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接診了一位感冒患者。他是一位計算機程序員,很優秀,受到經理的器重。雖然工作非常忙碌,但是待遇都很不錯,家庭、工作環境也都很好,並且天天吃各種保健品,做各種保健按摩,還有專人照顧著,幫他搞定生活中的諸多瑣碎事務,簡直是享受了最高級別的待遇,可是他總是感冒,經常出現一些小毛病。他感到很納悶,覺得自己一直是重度保護著身體,可是為什麼總是出現小狀況呢?

對其情況基本了解後,我就詢問他:“晚上睡眠怎麼樣?”他說:“不是很好,因為工作忙,每天睡眠的時間隻有三四個小時,不過,公司給我提供了休息的場所和輔助睡眠的設備,比如我有兩個24小時助理,休閑的時候,工作人員會給我做

調理,保證睡眠時間,並且公司的沙發和椅子,都能起到放鬆、按摩的作用。”

我說:“雖然你的睡眠硬件都很好!可是你並沒有因為這些而真正進入睡眠狀態呀,這樣也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免疫力低下,你也就非常容易生病了。所以,你現在什麼現代化的配備都不需要,隻要保證8小時的充足睡眠,每天晚上最好在10點前入睡。你試3個月後再看。你現在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向你的公司和家人申請,每天讓你睡足8小時,不用吃任何的保健品!隻要有充足的睡眠就足夠了!”

聽我這麼說,這位精英回家起草了申請書,讓自己的睡眠權利得到保證。我非常認同他的做法。

我們已經不難理解,睡眠對於我們免疫力的提升作用。前麵我提到了免疫力很早就被古代醫家所提出,並且有著一套獨特的提升免疫力的方法。那麼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睡眠是如何援助體內的免疫大軍來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呢?我們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人由五髒六腑組成,五髒六腑好安眠,氣血平衡,免疫力就能得到提升。

五髒六腑是人之根本,藏精、生氣、養血、生津……人體的氣血通暢、充盈,就能達到增強髒腑功能的目的,換言之,人體五髒六腑健康,人的元氣氣血才更加的充足,活動力強,對於人體的有利作用更強,使人體各種機能得到

保護,使衛氣可以更好地抵禦外邪的攻擊,所以這就從根本上援助了體內的免疫力,給身體修建了一道健康長城。睡眠是五髒六腑“休養生息”的重要方法,所以健康睡眠是為免疫力大軍提供糧草的重要舉措。

>其次,健康睡眠應該符合規律,陰陽平衡身體康健。

在中醫中倡導陰陽平衡,隻有陰陽平衡,萬物才能按照正常的軌道運行,人隻有陰陽平衡,才能長久地活在天地之間。

我們可以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白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營養,夜裏生長,所以夜晚在農村的莊稼地裏都能聽到莊稼拔節的聲音。人類和植物同屬於生物,細胞分裂所處的時間也大致相同,錯過了睡眠的最佳時間,細胞的新生遠趕不上消亡,免疫細胞也會受到破壞,人就會出現早衰的現象或是患上其他疾病。所以人要順其自然,應該遵循太陽的規律,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這樣才符合自然陰陽的規律,白天屬陽,人要多活動,用寶貴的時間工作、學習,多幹活。夜晚,陰氣重,此時應該及時休息,可以養護陽氣,使陰陽相互交合,這樣才能保障免疫力的供給。

古人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和我們的五髒六腑以及經絡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這1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髒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

辰對不同的髒腑進行保養。依照次序鍛煉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而保證健康、充足的睡眠,可以使當令的髒腑得到滋養,有助於氣血運行和經絡運行,有助於髒腑功能強健,保證陰陽平衡,使抵抗外邪的能力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自然就強大無比了。

所以,我們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僅要睡足時間,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先臥心,後臥眠”,睡前應該將心頭所有的煩惱拋掉,精神上要盡量放鬆,放下一切雜念,清心安寧地躺著,使大腦變得空靈虛靜,自然走向夢鄉,隨後將眼睛輕輕閉上。

如果睡而不眠,甚至是整個夜晚都無法入眠,即使睡眠時間再長,也消除不了疲勞,恢複不了體力,更不要說對髒腑的養護,提高抵抗力就成為一句虛言。所以隻有“先臥心,後臥眠”,即先睡心,後睡眼,遵循睡眠的基本順序,才能達到“益人氣力”的目的,才能更有利於支持身體的免疫大軍,增強身體抵抗力。

千萬不要讓服用安眠藥成為習慣

總是提到失眠,很多人心中就會想:這麼說失眠,那麼什麼樣的睡眠才算是好的睡眠呢?這裏,我提供一個標準。

1.入睡很快,在10分鍾左右就能進入睡眠狀態。

2.睡眠深,不容易醒過來。

3.無起夜或很少起夜,沒有被驚醒的情況,醒後很快忘記夢中的事情。

4

.起床快,早晨起床之後精神非常好。

5.白天頭腦非常清醒。工作效率高,不感到疲勞。

有了這樣一個標準之後,很多人就會根據這個標準對照自己的睡眠情況,一發現有不對,心裏就驚慌了,生怕自己會患上失眠症,在睡覺之前就服用一粒安眠藥,好讓自己睡安穩。

但事實上,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安眠藥並不是解決失眠的好辦法,一兩次的失眠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遇到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長期的失眠也最好不要頻繁的服用安眠藥。

據研究發現,有至少一半以上失眠患者是由焦慮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引起,15%是由甲亢、冠心病以及用藥等方麵的原因而引起,還有10%由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引起。真正的原發性失眠隻占失眠症患者的15%,所以對於失眠問題,並非是一兩片安眠藥就能搞定的。

當你向醫生傾訴你的痛苦時,大多數並非專業醫生並不知道這一點,隻要病人來訴說失眠的痛苦,他們就會向病人推薦安眠藥。隻對症不對因,其結果就是病人失眠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吃藥就能睡,停藥之後要比以前更痛苦,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從而有了藥物的依賴性。

目前,市場上治療失眠的藥物可分為:成癮性、長效、短效。成癮性與長效的安眠藥均對健康有隱患。短效的即藥物的半衰期在5小時以內,

服藥後藥物5小時內便排出體外,次日早晨病人醒後處於清醒狀態的,是最為理想的促進睡眠的藥物。

臨床上用於治療失眠的藥物是安眠藥,以苯巴比妥一類的藥物為代表。這種藥物能直接阻擋外界的各種刺激衝動傳入大腦神經中樞,使沒有獲得刺激的神經細胞逐漸進入抑製狀態從而進入睡眠,說白了就是抑製中樞神經係統以引起類似於生理性的睡眠而催人入睡,副作用也是相當大,服用之後出現不適應並且藥物藥性並不穩定,因而醫生改為開安定類藥物。

最早的安定品種較為單一且安全度高,其作用主要是安定神經而非催眠,因此有很多醫生治療失眠常以安定代替安眠藥。安定的作用是鎮定、鎮靜,所以這類藥物稱為“鎮定藥”。鎮定藥與催眠藥的基本性質相似,隻是在程度上有差別而已,所以藥理學上把催眠與鎮靜歸為同一類治療失眠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