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養眠:調理自然,內外通補保健康(3 / 3)

異、突飛猛進,讓夜生活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人們似乎好像不再需要夜間睡眠的需求一般,盡情地追求、享受現代夜生活的樂趣。

發達的現代文明讓人的生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狀態也對我們的健康是一種傷害,睡眠就是一例。夜晚太漂亮了,到處都是燈火通明,強光燈、閃光燈、霓虹燈讓這個世界更加的絢麗多彩。我們大腦中的生物鍾向來都是以外界光線為轉移的,而現在隨著強烈燈光的刺激,生物鍾會出現偏差,“時針”受到了幹擾,結果有了不知所措的狀態,生理節奏越來越混亂,因此不斷地推遲睡眠的時間,導致睡眠受損。當然,這種損傷是無形的,短時間的打亂是很難見到其危害的,但日積月累,毒害甚深。

另一方麵,追求利益與享受是人的天性,但也要有個度,無限度追求是不可取的,會對身體造成極為強烈的傷害。比如你可能認為:一度電值不了什麼錢,不用放在心上,我一分鍾或一小時就能夠從中獲得上萬元的利潤,多麼豐厚的利益刺激呀!你是否考慮睡眠的感受呢?此刻你對睡眠已經變得那樣輕視,總是顧及眼前的享受。你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價值觀驅使下,寧願舍掉睡眠也要去尋求物欲的刺激。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斷地拚命工作到深夜,這些心理刺激對有意

識抑製睡眠非常有效。知道這樣做會導致睡眠不足,但在誘人的燈光和利益的強烈刺激下,還是將睡眠的重要性拋於腦後。然而時間一長,生物鍾長久混亂、失調,對於我們身心以及大腦的傷害是極為嚴重的。

人在發困的時候,就會自然的打哈欠,比如早晨剛剛清醒以及深夜還未入眠,經常都是哈欠連天。因此有人認為,打哈欠還是非常困倦的表現,其實不然。哈欠主要是因為大腦缺氧而引起的,人一打哈欠,就會將氧供給大腦,我們大腦就精神了。所以打哈欠其實告訴人大腦內的氧氣不足。這時我們就應該進行深呼吸及時地給我們的大腦補充氧氣。

打開心結,讓你平靜下來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就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養生之道,但其根本原則都是相通的,就是平衡、天人合一,使人與自然萬物平衡,也要溝通人事,使人與人平衡,更重要的是溝通身心,讓身與心保持平衡。當人的身心平衡時,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處於平衡穩定狀態,極大的降低了疾病的發生概率,促進健康長久;反之,當人的心情抑鬱、低落時,他的身體也會處於紊亂的狀態。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有三億人為睡眠障礙患者。睡眠質量不佳的人有五億。一位長期關注失眠問題的神經內科專家表示:約有80%以上的失眠是由於心理、精神上的壓力引發

的。所以治療失眠最為主要的問題就是給人解壓。抑鬱和焦慮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對於其他針對失眠的治療方法,如睡前喝牛奶、熱水泡腳等,“這些都能輔助人體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或者提高睡眠的質量,但因自身精神壓力造成的失眠問題,恐怕隻有排除自身壓力,才能得到好轉”。

我們都知道“境由心生”的道理,睡眠質量與入睡前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一個人患有睡眠障礙的情況下,請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有助於幫助你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現實際遇也將隨之發生轉變。痛苦疲憊的一天也可能成為令人愉悅的一天,當夜幕即將降臨的時候,你將會獲得最安然的感覺。

現代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以及競爭當中,很容易出現情緒失控,轉型期的種種現象更容易誘發人的心理天平出現傾斜,合理掌控情緒非常重要。盡管你的情緒不一定時時刻刻都受理智的控製,但是我們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代替失望、恐懼、怨恨等負麵的情緒。要做到積極運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以命令的口吻告訴自己,你即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若你意識感覺到內心當中的恐懼,不妨對自己說:“我要勇敢!”若你覺得被憤怒的事情氣昏了頭,此時應該堅定地說:“你要冷靜!”再閉上眼睛,深呼吸十秒鍾,

當你把眼睛再一次睜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躁動的情緒漸漸平複。

反複練習掌控自己的情緒,也是提高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心靈環境的佳法。富蘭克林曾經羅列過十三種必備的修養,它們不僅利於睡眠,而且有利於增強自身的身心健康,它們是:

1.節製。飯不可過飽,飲酒須有度。

2.慎言。不要妄言,也不要說惡毒的話。

3.規律。有規律的生活是最健康的。

4.決心。有了決心才有勇氣。

5.節儉。有節儉方有節製,有節製修養才能提高。

6.勤勞。不浪費時間才會快樂。

7.誠實。不欺人,而心寬。

8.公正。公正是生活安寧之本。

9.適度。物極必反,不可過。

10.幹淨。環境美化,心靈美好。

11.鎮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12.操守。清心寡欲方能養氣。

13.虛心。越寬廣越謙虛。

子時之前應睡著,膽氣方能最旺盛

中醫所講的睡眠方法與西醫所講的睡眠相對論有一定的共同之處,中醫養生學也強調子時和午時是最佳的睡眠時間。在這兩個時間段內睡覺稱之為“子午覺”,中醫認為睡好“子午覺”是我們養生長壽的一個重點。其中“子時覺”又是重中之重,人在子時如果安然入睡就能起到益壽安眠的作用,反之,如果人在子時未能入睡,則對氣血的傷害極大。

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又因為古人認為“天人合一”,以人體對天時,故中醫相應地發展出一套與人相對應的體係。

子時對應膽,這個時間段膽經是最旺盛的。人在睡眠的狀態下,膽會進行新陳代謝,防膽結石、膽囊炎等症的發生。醜時對應肝,此時肝經最旺。人的活動與思維都依靠肝血提供支持,肝像一個血庫,所以中醫講“肝藏血”。人必須在睡眠的狀態下,肝才能將舊的血液換成新鮮血液。如果人在醜時未睡覺,肝就不能完成這一行為。寅時屬肺,此時肺經最旺。中醫講“肺朝百脈”。肝製造出新鮮血液,由心髒輸送於百脈。因此人們早上氣血旺盛、精力充沛。卯時屬大腸,此時大腸經旺。此外,大腸與肺相表裏,肺得到休息調養,有利於大腸蠕動,大便通暢。辰時屬胃,此時胃經最旺。人排完大便,胃經旺盛,非常易於消化。如果人在辰時吃食物,消化液會腐蝕胃黏膜,如果這個時候人在睡眠狀態就會減輕這種情況。巳時屬脾,此時脾經最旺。脾將食物的精華提取出來,為造血提供水穀精微。午時屬心,心經最旺。中醫講“心神相通”。此時睡上一覺(一般15分鍾至30分鍾),則養心怡神,幫助氣血滋養,故午覺又有“養顏覺”之說。未時屬小腸,這個時候小腸經最旺。中醫講“心與小腸為表裏”,睡個午覺後,心氣充足,便

於小腸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使皮膚紅潤。申時屬膀胱,這時膀胱經最旺,此時排尿可以將“火氣”排出。酉時屬腎,這時腎經最旺,腎通腦,主智、主骨,此時是我們最精神的時候,應靜下心來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要把時間荒廢在酒桌上。戌時屬心,此時心包經最旺。心包是心髒的外圍保護組織,是保護心髒免受疾病侵襲的最後一道屏障。心髒不適的人此時調養,可以將病消滅在心包中,不至於傷及心髒。亥時屬經脈,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通百脈,此時人的百脈皆處於興奮狀態,應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千萬不可沉迷於酒色之中。熱衷於養生的人此時可選擇上床睡覺,可使百脈受益,最能祛病強身。

以上是一天十二個時辰的人體經絡運行周期,其中睡子時覺是最為重要的。子時不睡非常不利於膽汁的新陳代謝。肝虛上不明目,血虛下不養筋,便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軟之症。肝膽對應五色中的青色,子時未睡則麵色泛青。人的細胞100天左右更換一次,古代的名醫常說:“眠為養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難補。”

所謂“子時”指的就是半夜1l點至淩晨l點這段時間。傳統陰陽家根據“陰陽互變”的觀點認為這段時間為“陰至而陽生”。中醫所講的睡眠機製為: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

)。按照《黃帝內經》的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彙、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此時是一天內陰氣最盛的時候。又因為陰主靜,所以夜半應長眠。子時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機,此時入睡有利於養陰培陽。倘若在23點以前入睡,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夜晚應該22點至23點之間上床,在子時睡眠狀態達到最佳狀態,一星期內至少睡幾天“子時覺”對身體大有益處。至於“午時覺”則是指午覺,一般在午時11點至13點休息30分鍾即可,因為這個時候是一天內陽氣最旺盛的時刻,是“合陽”的最佳時機,午覺之後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最早關於記載睡“子時覺”的著作是《洗髓經》。熟悉武俠小說的讀者可能都聽說過這本書,在許多現代文學作品裏,《洗髓經》和《易筋經》被描述為少林寺的武功心法、武林人士夢寐以求的無上寶典,這自然是小說家誇張的說法。不過確有其書,但並非描寫的那樣誇張,而是兩本較早的中醫養生著作,是兩種十分常見的古書,《易筋經》主要講的是體操類的強健骨骼的書籍,《洗髓經》則強調內功導引。這兩部書並非是佛家典籍,而是滲透了很多道教的觀念。《洗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昏醉夢間,光陰兩俱失。流浪於生死,苦海無邊際。如來大慈

悲,演此為《髓》。須候《易筋》後,每於夜靜時,兩目內含光,鼻中運息微,腹中寬空虛。宜納清熙。朔望及兩弦,二分並二至,子午守靜功,卯酉幹沐浴。一切唯心造,煉神競虛靜。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須行持。唯虛能納,飽食非所宜。謙和保護身,惡癘宜緊避。假惜可修真,四大須保固。”這本書強調清靜無為,順應陰陽天時,與莊子所說的“心養”不謀而合。

著名國學家南懷瑾先生說:“道家認為後天生命是從子時開始的,懂得了精、氣的道理,能夠靈活運用個人的活子時,對於把握問題是沒有問題的,這一點幾乎可以絕對保證。”為了增強“子時覺”的效果,中醫還發明了一係列的推拿之術,輔助入睡。如:晚上入睡前,用熱水燙腳10~15分鍾,中途最好隨時增加熱水保持溫度。在燙腳的同時用手的拇指或食指按揉“太衝穴”,按壓力度以太衝穴有痛、麻、脹的感覺為宜,按揉時間為5至10分鍾。“太衝穴”位於腳拇趾與次趾的夾縫中靠腳背一側,用手指沿此處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跳動的凹陷處即可找到穴位。中醫認為按摩這個穴位有助眠、安神的作用。

飲食不注意,也是難入夢鄉

唐代醫聖孫思邈在《千金要方》當中記載“為醫者,當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

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這句話闡述的主要內容是采用藥物治療不如用食補。

不合理的進補或者是飲食不當,都會對脾胃造成傷害,從而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小區裏有個小男孩很可愛,今年9歲了。這個孩子非常愛吃白薯,隻要看到外麵有賣烤白薯的就走不動路了。白薯實在太香了,別說小孩,很多的成年人都忍不住買兩塊嚐一嚐。

有一天一大早,孩子的奶奶帶著他來到診室,讓我給瞧瞧,孩子晚上睡不著,而且總是喊肚子疼。

我就問他昨天晚上的食物是什麼?小孫子開始矢口否認,說什麼也沒吃。後來,在我的不斷引導下,孩子才把實話說出來,原來,他睡覺之前吃了四塊紅薯。

確實,烤紅薯是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的食物,那種香甜的口味確實讓人難以忘懷,但是,很少人知道如果晚餐吃多了這些食物,就會給自己的睡眠造成困擾。

除了紅薯外,豆類、玉米、花生、啤酒、汽水等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氣體,等到睡覺前,消化未盡產生的氣體會讓人出現腹脹感,也會影響人進入正常睡眠。

一到冬天,不少藥店就購進大量的補品,方便人們的購買,尤其是每逢年節的時候。

剛過完春節之後,我樓上的王姐就把剩餘的羊肉郵寄回南方老家給弟弟補身體。因為弟弟常年體弱多病,一個人居住多年,兒女又不在身

邊,非常可憐。但是,原本一片好心,卻出了問題。弟弟吃完之後晚上就睡不著了,煩躁不安,第二天起了一嘴的大泡(口腔潰瘍),兩天不能解大便,苦不堪言。王姐趕忙到我這裏問其原因。

現在很多人在煲湯的時候都會放一些補藥。補藥雖好,但並非適合所有的人。比如,南方天氣炎熱,不能隨便食用鹿肉、人參等補品,否則就會出現失眠、煩躁等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吃,將嘴巴張開,用牙齒咀嚼,進而下咽,這是每個人都會做的動作。不過吃得過多,吃法不當,或者進補不宜都會給你的睡眠帶來麻煩。

曾經,有人谘詢一位健康專家,一晚上能夠踏踏實實地睡上7~8小時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說:“前往廚房,享受以下食物中的一兩種。”因為吃些食物能夠對緊繃的肌肉起到緩解作用,平穩緊張的情緒,讓人獲得平靜,並且能夠萌發睡意,比如血清素和褪黑素的產生。

下麵,我們將這10種食物列舉下來,在做晚餐的時候,你不妨配合其中的一兩種。

1.全麥麵包:在日常生活中,喝茶水或是喝蜂蜜水的時候能夠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在大腦中轉變成血清素,有助於色氨酸對大腦產生影響,幫助我們提高睡眠質量。

2.小米:含有豐富的色氨酸,讓靈活的大腦暫時受到抑製,使人產生困倦感。具有消胃火

、養腎氣、安心神、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功效,對於失眠、厭食、熱痢、小便不利等症有治療作用,最好是煮粥食用。

3.土豆:可以有效清理掉誘發睡眠的色氨酸起幹擾作用的酸。為了讓效果發揮到最大,你隻要將烤馬鈴薯搗碎後摻入溫牛奶就可以了。

4.鴿蛋:具有補腎益氣、解毒等功效,能夠有效應對氣虛、失眠、腎虛、疲乏無力、頭暈、心悸、腰膝酸軟等症。

5.豬腦:具有安神益腎、健腦益智等功效,較為適合腎虛所導致的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

6.燕麥片:能誘使產生褪黑素,一小碗就能起到助眠的作用,將燕麥片熬成粥,效果會更佳。

7.溫牛奶:含有一些色氨酸(具有鎮靜作用的一種氨基酸)和鈣,鈣能夠幫助大腦利用色氨酸。

8.蜂蜜:可以在溫牛奶當中放入少量蜂蜜,一些葡萄糖能促進你的大腦停止產生進食素,進食素是最近發現與保持清醒有關的神經傳遞素。

9.菊花茶:具有適度的鎮靜效果,對緊張無法放鬆的神經而言,它是完美的天然對抗手段。但是要記住,飲用不可過量。

10.香蕉:除了能平穩血清素和褪黑素外,其中還含有具有肌肉放鬆作用的鎂元素。

最時尚的睡眠養生——分段睡眠

前麵,我們提到了睡眠時間過長的危害,也提到了子午覺對恢複體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益

處。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時尚的睡眠養生法——分段睡眠。

最早采用分段睡眠法的是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達·芬奇是一位非常刻苦勤奮的人,他所采用的是定時分段短期睡眠延時工作法。這一方法是通過對睡與不睡的硬性規律性調節來提高時間利用率,即每工作4個小時睡眠15分鍾。這樣,一晝夜花在睡眠的總時間隻有1.5小時,從而有更多的工作時間。

十幾年前,我也曾經做過這樣的嚐試。那個時候我還比較年輕,事情非常多,幾乎忙得我脫不開身。聽說了這個方法之後,我便嚐試了一下。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睡眠時間,差不多90分鍾是一個平均值,但是對於有的人來說是不同的。我自己的睡眠周期長度開始由原來的90變成了75。如果我晚上在7點睡覺,我會在晚上8∶15起來,非常準時,不需要鬧鍾。由於睡眠周期長度的改變,我一天睡4個周期長度,晚上長睡3個周期,傍晚再睡1個周期。

在這裏,我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就是將睡眠分成兩個階段。如果你一天隻睡4.5小時然後說“我今天的睡眠已經完成了”,也許你剩下的19個小時你不好熬。你必須把它分成2個或2個以上的睡眠階段。你應該將小睡進行間隔,這樣才能起到恢複大腦功能的作用。

也許,可能有人會問:這麼睡,

你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我要告訴你的是,那些年我很健康,幾乎不生病,我不吃糖類,隻吃蔬菜和蛋白質。我的膽固醇很低,工作效率也是非常高,一邊正常的上班,還要安排職稱考試的問題。

也許,你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原本整段時間睡眠可以分割成幾段?其實,這裏邊還需理論支持。人的睡眠是有節律的,淺睡眠與深睡眠交替進行,直到清醒。睡眠的前半段多為深睡眠,後半段多為淺睡眠。人在長時間睡眠的情況下,深睡眠並不增加,隻是將淺睡眠的時間延長。很快能進入深睡眠的人,即使淺睡眠的時間相對少一些,也不會影響精神;相反,隻是延長了淺睡眠的時間,睡眠質量並沒有改變,起來之後感覺還是沒有睡足。

根據這個理論,歐美一些國家,有的人根據達·芬奇的方法,習慣一天睡三次,午飯後小憩一會兒、晚飯後打盹兒片刻和正式睡眠。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當感覺特別累時,就想休息一會兒,一旦抽時間打個盹兒,精力會很快恢複,即使晚上少睡兩個小時也不困。這是因為,人在一天中由於思維、感覺、反應而消耗的腦細胞之中存儲的能量,隻有通過酣暢的熟睡才能更好地補充能量。

由此看來,熟睡時間高,這種睡眠時間可能很短,但能夠維持各種生理功能的運轉;與之相反,多眠者較多出現淺睡

和中途覺醒而形成質量低下的睡眠。因此,睡眠時間長短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睡眠質量。

所以,觀察能力強的人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成就感的人,心情舒暢,雖然應酬多讓睡眠時間變少,但是他們入睡快,睡眠質量好,所以非常精神;相反,有挫折感的人,心事重重,待在床上的時間長,睡眠質量並不高,反而會感覺非常的疲憊。

總之,睡眠時間的長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分段睡眠這一健康時尚的睡眠法,正是順應了“隻要能消除疲勞和恢複精力,適當減少或增加睡眠時間都是無可非議的”這一現代生活健康準則。如果你的工作非常忙碌,不妨試一試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