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安睡:自然姿勢要理清,一覺醒來到天亮(1 / 3)

第六章

安睡:自然姿勢要理清,一覺醒來到天亮

睡眠有口水,多是陽虛的原因

小區裏麵有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讓我格外留意。這個孩子每天都是由老人抱出來曬太陽,有時候,我看到孩子非常的乖巧,就誇獎幾句。但老人手裏一直拿著一塊方巾,不是用來擦手上的髒東西的,而是擦孩子流出的口水。

我向老人打聽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口水外流的,老人說大概從5個多月時就開始了,現在會喊會叫了所以口水更多了,睡覺的時候也流。老人可能知道我從事的職業,便問我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我稱它為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孩子在四五個月後,由於添加了輔食,乳牙開始萌發,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唾液腺的分泌功能開始增強,所以這個時期的唾液量會增加,由於小兒的口腔淺,沒有前牙對口水的遮攔作用,並且未形成吐咽口水的能力,過多的唾液就會不由自主地從嘴角邊流出,即習慣上所說的流口水。一歲後的寶寶,隨著大腦的發育逐漸健全,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減少。到孩子兩三歲時,吞咽功能及中樞神經進一步完善,此後的孩子就不再流口水了。

小寶寶流口水,大家感覺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是成年人流口水,第二天早晨發現了一攤黃漬,上前一聞就發出刺鼻的味道,真是會把人的好心情都帶走。

唾液,每個人都有

。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總量和尿量相似,為1000~1500毫升,即使在沒有食物刺激的情況下,每分鍾也能分泌0.5毫升唾液,因此人在睡眠的情況下還會有少量口水不停地分泌出來,以滑潤口腔黏膜從而保護牙齒的健康。

一般來說,睡覺的時候口水流出來,可能是因為小“狀況”引起的,比如睡覺姿勢不當,像趴在桌子上睡,側臥位睡覺,這些姿勢都會導致口水外流。再有口腔內的炎症也會促進唾液分泌,比如說口腔被細菌所感染,疼痛明顯,這種情況最容易流口水,需要局部用藥促進潰瘍愈合,傷口好了之後口水也就不再流了。另外,服用某些抗癲癇類藥物的副作用,就是流口水,選擇藥物時應慎重。

但如果長期不知道何種原因流口水,則需要提高注意了。中醫認為,脾主肌肉,開竅於口,成年人睡覺流口水與脾胃有很大的關係,即俗稱脾胃陽虛。脾虛,則運化失常,五髒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肌肉彈力不足,容易鬆弛,因此入睡之後,會張開口,導致口水向外流出。這種情況多因為飲食失調,勞累過度所致,或久病體虛所引起的脾胃運動功能減弱、水濕停留、脾胃濕熱或胃裏存食下降、胃熱上蒸所致,也就是我們前麵提到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如果你經常睡醒之後發現自己流了口水,最好多

加注意身體狀況,及時調補。日常生活中應該采用中藥調補,如蓮子、芡實和淮山藥,若是感覺口幹口苦可以再放入黨參。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老年人出現流口水的症狀,和老年人腎陽虛有關。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各項生理功能退化,因條件反射明顯減慢從而不由自主地流出口水。中醫認為,老年人多屬腎陽虛,當以溫補脾腎,健脾益氣為主,最好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歸脾丸、理中丸等成藥,也可在上麵所說方劑中加入半夏15~20克,半夏味辛性溫,燥濕化痰、健脾和胃,對流口水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如果唾液為清稀的,飲食無味,舌質淡白,我建議您試一試六君子湯:用黃芪10克、法夏15克、黨參6克、陳皮6克、當歸6克、白術10克、升麻3克、烏梅10克、生薑3片、柴胡3克、大棗2枚、炮薑10克、炙甘草6克。

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中醫理論涉及的範圍非常的廣泛,包羅萬象。我們這裏講的脾虛大多並非是單一出現的,或夾寒,或兼熱,或有氣滯之象等,所以服藥的湯劑並不是固定的,最好不要自己選擇中藥調補,調理脾虛的時候應該請專門的醫生進行診治,用藥才會見到效果,否則雖脾虛問題得到了好轉,而其他症狀隨之而起,那樣調補就沒什麼意義了。

頻繁盜汗,是病嗎?

作為一名醫

生,我非常喜歡觀察周圍的人,比如吃飯的時候,有的人非常愛出汗,即使不吃辣椒,腦門上、頭發上也都是汗,吃飯時總是沒完沒了地擦汗;有的人晚上睡覺的時候特別愛出汗,即使是天氣轉涼,起床之後也是潮乎乎的;還有的小孩晚上睡覺出汗多,常常能把枕頭浸濕,但是過了十多分鍾之後,就不會再出汗了……

有毛孔的存在,我們就會出汗。醫學上將不因勞累活動、天氣熱、穿衣過暖、服用發散藥物等所致的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特用的病症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習慣用盜形容身體夜晚鬼祟的行為,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如同盜賊一樣“溜”出去了。

中醫對盜汗的認識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曆史,在《黃帝內經》中稱其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就是不僅顧不上睡覺,也忘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的病症。

不過,並非是所有情況的盜汗都屬於疾病,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我們怎麼來區分呢?比如說嬰兒的皮膚非

常的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自主神經調節功能並不健全,活動後就容易出汗,這是屬於生理性出汗。有的小孩入睡之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種情況通常是血鈣偏低引起的,這就要家長警惕孩子患上佝僂病。還有的小孩子以整夜出汗為特點,另外還伴有麵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出現了這些症狀極可能是患上了結核病。

當然,盜汗的情況並非隻是發生在小孩子的身上,大人也會有盜汗的現象,而且表現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人入睡之後後半夜盜汗,有的人是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盜汗不太明顯的人大多數是已經睡熟,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睡醒前一兩個小時時汗液易出,出汗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是某個部位稍微感到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通常這種情況不會讓人感到不適。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就很快地瀉出了,甚至會使睡衣濕透,醒後汗即止,將身上的汗液全部擦拭幹淨,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之後就會感覺咽部發幹。

嚴重的盜汗病人,汗液非常容易流出來。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

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一夜數次替換睡裝則不能進入睡眠狀態,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甚至可在床板上留下印記。剛閉上眼或入睡不久後,就會出現大量的汗液,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就有所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這類病人經常會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煩躁,汗後口幹舌燥,非常喜歡喝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顴紅,五心煩熱,消瘦,頭暈,尿色深,疲乏不堪,尿量少,大便幹燥。

一般來說,輕型與中型盜汗,不會對身體構成太大的損傷,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一長容易導致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更有甚者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健康,務必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斷。

需要大家了解的是,“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是很嚴重的,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應該注意自我養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采用藥物治療期間,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2.在飲食方麵,要從中找出與病有關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符合自身的飲食調養。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千萬不可飲酒,並多食一些養陰清熱的食品,比如香瓜、枇杷、白芍、木耳、銀耳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

得到恢複。

3.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被褥、鋪板、睡衣等,應該經常進行拆洗晾曬,以保持幹燥,並應經常洗澡,這樣可以將汗液對皮膚的刺激降到最低。

5.重症盜汗且長期臥床的病人,家屬應該增加護理的關注度,避免發生褥瘡。還應該仔細觀察病人的麵色、神誌、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情況應該及時告知醫生。

6.食療進補。在這裏,我建議這一類人群服用桑葚茶,其配比是:桑葚子20克、糯稻根45克、五味子15克,煎水代茶。這款茶的主要作用是養陰止汗。

側臥,仰臥,哪種方式更健康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過一篇文章,說是觀察夫妻的睡姿能夠看出夫妻間的關係,以及各種睡姿給身體帶來的隱患。這篇文章很多人都讀過,看過這篇文章後對比自己睡覺的姿勢,可以檢查夫妻關係是否出現了變化。

後來,我聽說了一個日本關於睡覺的笑話,說是丈夫如果要與妻子離婚,隻要找一個借口:說妻子睡覺的姿勢不雅就可以了。因為日本人認為,人睡覺的姿勢,就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教養。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笑話而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睡姿對人的睡眠有很大的影響。中醫有“不通則痛”之說,正確的睡覺姿勢,能夠保證周身氣道通達,血絡順

暢,可以調氣養神,濡養脈絡,消除疲勞,滋養精神。“坐如鍾、站如鬆、臥如弓……”,可見,古人對於睡覺的姿勢是非常有講究的。

日常生活中,大約有60%的人選擇仰臥睡姿,這種睡姿的優點就是不會對身體髒腑器官造成壓迫,缺點是容易導致舌根下墜,造成呼吸困難。因此,打鼾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最不適合仰臥。

年輕人或者有特別睡眠習慣的人會選擇俯臥,這種睡覺姿勢容易讓人產生安全感,也有助於口腔異物的排出;對於頸椎有問題的人有緩解作用,但是會壓迫心髒和肺部,影響呼吸,患有高血壓、心髒病、腦血栓的人最好不要選擇俯臥的睡姿。

生活中,不少的人選擇側臥的睡覺姿勢,但是這種姿勢在入睡之後會翻來覆去,產生不穩定的睡眠,而且,由於人體心髒位於身體左側,左側臥會壓迫心髒、胃部,特別是對急性肝病、胃病、膽結石的患者來說最好不要向左側臥。還有的人睡覺時習慣朝向右側,這樣睡眠的好處是不會壓迫心髒,睡眠的時候較為安穩,但會影響右側肺部運動,對於肺氣腫患者較為不適。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習慣蜷縮著身子睡覺,像個小蝦米。不過,這不是一個好姿態,容易對頸椎背部造成壓迫。蜷縮著身子睡覺的時候,就會造成背部的血液不暢通。中醫認為,血脈不暢就會有虛症產

生。所以不論是坐著、站著,甚至是躺著時,都應該讓自己保持最舒服的姿勢,不要老是曲著腰。對於長達7、8個小時的睡眠而言,最舒展的姿勢才是最好的。

也許,可能有人會問,仰著睡不好,趴著睡不好,側著睡也不好,怎麼睡覺才合適呢?其實,古人已經給出了答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記載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這句話是說側臥是較好的睡姿,但這裏的“側臥”,是指“半側臥”,保證了周身部位的放鬆、氣血的順暢、髒腑的通達的“半側臥”之說。

然而,我對此還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喜歡仰著睡,有的人喜歡趴著睡,有的人喜歡側著睡,有的人喜歡像胎兒一樣蜷縮著身體睡覺……睡覺姿勢因人而異,千姿百態,如果你問我哪個姿勢最舒服,這個我真不好回答,隻要你個人感覺這樣舒服,那就是最好的睡眠姿勢。即便你並不習慣於側臥也是可以的,因為入睡以後,人體每20分鍾就會自動變換睡眠的姿勢,通過翻身來調整睡覺的姿勢以及僵持的肌肉。所以說,不好看的睡姿可能是最舒服的!

床頭朝向也會影響健康

近兩年,房價增長的速度令人吃驚,像北京幾年前二環內的房價還隻是三四萬一平方米,今年一下子就漲到五六萬了。但即便是這樣,也有不少人躍躍欲試

我的一個朋友也湊了這個熱鬧,四萬多一平米買了一套房子。一拿到鑰匙,就風風火火地搞裝修。

這位朋友的新房是低窗台的,就想著把大床挨著低窗台放,那樣透風更通暢。於是,請裝修公司、買家具,兩個月就完工了。但是,新房還沒有住多久,他就感覺不對勁了,總是失眠。按理說,住新房子心情應該好才對,可不知為什麼,他總是失眠。

有一天,我剛好去他家附近辦事,路過他家,就順便去他家樓上看看。這是一棟小高層的住宅樓,他家處於樓的東麵,離高速公路不到50米。一走進臥室,我就看出了問題:臥室的麵積雖然比原來大,窗戶也亮堂,但臥室的床頭向西,窗外呼嘯而過的車子總是鳴笛而過,影響睡眠。最好不要讓床頭挨著牆麵,濕度高,溫差大,非常影響睡眠。如果放在內牆,也就是分割室內房間的牆壁,這個位置相對溫度低一些,溫差小,也就不容易得病了。

也許你會說,一個外牆和內牆,真的能夠影響人的睡眠質量嗎?這你就不清楚了。對年輕人而言,可能還感覺不到挨著外牆對睡眠的影響,但到年老時,就會多發風濕病、頸椎病等老年病。

最近幾年,睡眠質量不佳、關節炎、頸椎病、吸氣病態等已經成為常見病,並且逐漸趨向年輕化。但絕大多數的人會從飲食和鍛煉上尋求解決失眠的方

法,忽略了室內環境健康的元素,尤其是年輕人,隻看重房子的內部裝修而忽視了床頭朝向,臥室物品的擺放方位,可能就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

在這裏,我給大家提幾點擺放床頭的小意見,以此對照你家的臥室環境,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所以臥室內物品的擺放也應該順應天時。首先,床的擺放最好不要朝西,從古人的角度看,西方主刀兵肅殺,床頭向西呈凶相;其次,不宜橫梁壓頂,有壓迫之兆;而後,不可與窗戶接觸太多,否則易驚風寒;再次,最好不要對著鏡子,反光不吉;最後不宜正對房門,容易導致陽氣外泄。

另外,為了讓睡眠質量得到改善,不妨在臥室放一些小飾品,調節氣氛,但睡覺的床頭不要擺放過於誇張的飾品,不然夜間醒來容易嚇到自己,給自己留下陰影。在臥室裏,也不用配備大功率的音響和影視係統,睡覺之前若是接觸過大的感官刺激,致令人過度興奮,容易影響睡眠質量,導致入睡困難的不良後果。臥室內可以擺一些綠植,可以擺放一些小巧、顏色不過度豔麗、沒有特別氣味的綠色植物,比如吊蘭,既不占用室內空間,又能美化環境,還能調節空氣質量。

讀到這裏,希望您能自己進行操作,檢查你的床頭擺放位置是否不佳,看看你的臥室需做哪些改變,幫助您

營造一個溫馨的睡眠環境。祝您做一個美夢。

讓熱水澡帶給你一夜好夢

洗澡,對於我們而言,是每天都必須做的事情,特別是南方的朋友,可能有的時候一天要洗兩次澡。而對於很多北方的人來說,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可能一星期才洗兩次澡。

在大學期間,我曾經接觸過一個邢台的小夥子,半個多月不洗澡,衣服倒是換得勤,後脖子根都能看到黑色的泥。室友們都不想讓他挨著自己的床,更別說坐上去了。至今,我都不能理解他為什麼那麼多天不洗澡。

參加工作後,我看到周圍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勞累一天之後最大的心願可能就是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覺了。不過,無論怎樣的勞累,睡覺之前也一定要洗熱水澡,這樣會讓你的睡眠變得更加美好。特別是針對神經衰弱的患者來說,如果采用多個方法也不能入眠,不妨試試在睡前洗個熱水澡再上床,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洗熱水澡分為盆浴和淋浴兩種方式。如果你的家裏有浴缸,不妨睡覺之前在浴缸裏泡上半小時,水溫在38~40℃,溫度不可過高。閉上眼睛,安靜下來,可以放著輕柔的音樂,將所有煩惱的事情都拋之腦後,全身心地放鬆。想要獲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將鬆香放在布袋裏,之後泡在水中泡浴。根據物理治療專家的意見,人在熱水中浸泡的時候,可以使

周圍血管擴張,全身大部分血液都會流入這些擴張的血管中,這樣可以幫助內髒器官減壓。由於腦部血液的相對減少,大腦就會感到疲倦,因此更容易進入睡眠的狀態。

淋浴時,也能讓你有昏昏欲睡的感覺,但不如盆浴那麼明顯。因為淋浴的時候,熱水隻是對體表及各個穴位起到溫熱效應和刺激作用,然後通過經絡、腧穴的相互傳播而使全身乃至內髒器官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以及周圍皮膚供血的暫時增多,讓大腦處於相對供血偏少的狀態,因此也會引起人的睡意。

當然,洗澡並非是單一的衝或是泡,其中還有不少有用的小技巧。比如你可以在洗完頭後,衝熱水對頸部以及枕部進行輕輕地敲擊,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這樣可以解除大腦的疲勞,促進睡眠。肩膀也可以做旋轉、內收外展等動作,並對肩部進行揉按、拍打等,放鬆肌肉,促進肩部血液循環,疲勞症狀得到緩解,改善睡眠,對於肩周炎等疾病還有預防作用。

如果用熱水衝淋腰部,同時雙掌在腎俞穴位置進行按揉搓動,然後慢慢向下揉搓至骶部,此時適當地做一些彎腰、轉腰等動作,可以為腎髒增補陽氣,有效地緩解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頭暈耳鳴等症,這樣也可以改善你的睡眠情況。

若用熱水衝淋腹部,同時將雙掌按在肚臍上進行

腹部揉按,從膻中向中極穴進行推擦,可以溫腹固本,從而增強消化、泌尿和生殖係統功能,也能促進睡眠。

總之,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體某個部位特別疲勞或不適,可對此部位進行特別的衝洗和按摩,緩解疲勞,減輕病痛。神經衰弱、失眠患者如果想改善睡眠,最好選用盆浴,助眠減壓效果是最佳的。

如果在非常炎熱的夏天洗澡,那你就要注意了。夏天氣溫本來就很高,再加上洗澡用熱水,人體的溫度就會上升,會延緩大腦釋放“睡眠激素”的時間,洗完之後馬上上床,往往感覺睡不著。如果可以巧妙安排洗澡與睡眠的時間,睡前兩個小時洗澡,不僅能讓你盡快入睡,對健康也是很有益處的。如果因為工作太晚,隻能在睡眠之前衝澡,則建議不要用溫度過高的水,沐浴後可在額頭放一塊冷毛巾,這樣能夠幫助人體降溫,減少睡前的時間。

另外,要控製好水的溫度以及時間。水溫在38~40℃之間,夏季應該降低一度或兩度,過高的水溫容易導致缺氧,過冷則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影響熱量散發;泡澡的時間也不要太長,每次以15分鍾為宜;先洗臉,再洗身子,最後再洗頭發。在熱氣入侵、毛孔擴張之前首先洗臉,可以避免髒東西堵住氣孔,損害皮膚,而等到頭發在蒸氣的“滋養”下更加滋潤後,這個時候是洗頭發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