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和他的《故人書簡》
我最初接觸黃裳的文字,早在20世紀80年代前半段,一見就很對胃口。垂30年,迄今不曾厭倦,算是一個難得的異數。8年前,開始嚐試從網上購書,隨後漸成習慣。試水的前兩單,便是黃裳的《來燕榭讀書記》與孫犁的《耕堂劫後十種》。
黃裳的文章,好看,耐看。他的著譯我大抵都有,有的讀過多遍。同輩作家,汪曾祺不如他博學,孫犁有點偏狹,張中行太過枯槁,金克木略嫌虛飄。尤為難得的是,居然未見此翁老來才退,當得上一句寶刀不老。特別偏愛他的書話和遊記。這類篇什,事關曆史、人物和山川,時空跨度大,知識含量高,信息豐富,現場感強。時而典雅飄逸,生動傳神;時而雄渾蒼涼,淩厲勁拔。筆端常帶感情,又每每節製有度,感染力很強,讀之齒頰生香。
2011年,我受邀主持《海豚文存》,想到的首批作者,便有黃裳。那年,恰好沈昌文、鍾叔河、朱正年屆八秩,我和俞曉群商定,第一輯出“三老集”,為這三位身世坎坷事功非凡的前輩慶壽。一度想拉黃裳加盟,但他是1919年生人,比三老要大出一輪,可算是前輩的前輩,與本輯書的編纂宗旨,未盡切合。於是決定納入第三輯,提前出版,參加次年8月上海書展。俞曉群和王為鬆屆時將聯袂舉辦“兩海文
庫”座談會,邀我參加。好久沒到上海了,順道拜訪黃裳,當麵致意,可借此償還多年夙願;而奉上他的新書,當然是上佳的見麵禮。那就去吧。我沒見過黃裳,也沒與他通過電話和郵件。聽說他為人木訥,不善言談,也從不上網,更兼年事已高,聽力不佳。故此,牽線搭橋、簽訂合同及確認選目等具體事務,均由俞曉群、李忠孝、陸灝諸兄代勞。借此一並致謝。
我反複考量,親自操刀,編了一冊《故人書簡》。這是我編選的第一種單本書。選文計25篇,都是作者回憶和闡釋半個多世紀以來與張元濟、柳詒徵、鄭振鐸、葉聖陶、俞平伯、沈從文、吳晗、師陀、錢鍾書、董橋、黃永玉、汪曾祺等現當代文化名流的過從與交往,涉及若幹重要作品的寫作背景及表裏秘辛,間雜少許評論,語淡情深,言近旨遠,頗有文獻價值,又極具可讀性。還有一大特色是,幾乎每篇都包含一封至數封書信,勝義紛披,耐人尋味。單是追憶汪曾祺的,即有4篇,梁某特別喜歡,反複研讀,愛不釋手。這些文章,既有意思,又有趣,堪稱黃裳泛書話類作品中的翹楚,而且此前不曾專門結集。
當年年底即已編定。董小染協助過錄並打印出全部書稿。一切進展順利。發排前我問忠孝,黃裳的書通常都有序跋,是否已經寫好?他說,老爺子生病住
過一次醫院,健康狀況大不如前,已無力提筆。
如約去了上海。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故人書簡》封麵設計被曉群否了,須另起爐灶,未能趕上書展檔期。
2012年8月21日下午4時許,滬上陸公子陪我到陝西南路153號三樓看望黃裳。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來燕榭主人。他已纏綿病榻,艱於起坐。看著室內琳琅滿目的書籍和窗外婆娑的樹影,一時百感交集。陸灝說,那棵聲名遠播的大樹其實是槐樹,並非榆樹。
9月5日,正在拉薩喝晚茶。上海方麵忽然傳來消息:黃裳先生當日因心肺衰竭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93歲。雖然並不意外,但心頭仍然凝重、難過。幾天後,曉群說,擬加緊推出《故人書簡》,問我是不是寫點什麼,作為代序或代跋。我說,人在旅途,天蒼野茫,暫時顧不上。
9月19日午後,在北京百萬莊大街海豚出版社,拿到剛從印廠新鮮出爐的《故人書簡》。布麵精裝,大方樸素,印製相當精美。早不如巧,此之謂歟?摩挲翻閱,臨風懷想。這本應是作者生前最後一本書,結果卻成為他身後麵世的第一本書。看版權頁,出版時間仍作8月,未予更改。也許,書和人的命運一樣,都有定數?
在我看來,黃裳是一個博覽群書別有會心的讀者,一個交遊駁雜閱盡世相下筆如有神的記者,一個
腹笥豐厚精通版本目錄的學者,一個熱愛且善於寫作、創作力異常旺盛的作者,一個有主見、有定力、有現實情懷、狷介而不失可愛的長者。他的部分佳作,具有恒久價值。
轉眼半年多過去,《故人書簡》即將出平裝本。責無旁貸,忙中偷閑,撰此小文,略述與黃裳和他的《故人書簡》之因緣,兼寓對逝者的懷念。
葉揚曾發問:
常常在想:一代文人墨客隨風而逝之後,如何再去追尋他們當年的憧憬與夢想,他們日常生活裏的喜怒哀樂,他們一生中的雪泥鴻爪、流風餘韻?
我的答案是:讀他們的書。
2013年5月30日淩晨,於深圳天海樓。
6月22日改定。
(本文為《故人書簡》平裝本之“編者後記”。《故人書簡》,黃裳著,梁由之編,海豚出版社2012年9月推出精裝本,定價29.50元;2013年8月又出版平裝本,定價22.80元。)